#笔记#讲故事为什么会有疗愈魔力?

标签:
叙事疗法故事的疗愈力量马冉冉从伤痛中开出最美的花情感 |
分类: 修心 |
前几天去上了我的师父周志建老师的叙事灵性疗愈工作坊(是第三次上师父的课了),感悟依然满满的,甚至比前两次更大。许多的理念,透过我这大半年疗愈个案、带领沙龙、写书的实践,在这一刻串联起来了。我有一个冲动,要好好写一写这几日以来的心得领悟。今天,先试着整理一下师父很触动我的话,以及讲义上的一些内容吧。如果你也对讲故事的后现代叙事疗法感兴趣,作为参考。顺便推荐师父的书《故事的疗愈力量》。非常通俗易懂,了解自己,理解别人,疗愈和改变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发生了。推荐给很多朋友读,都感动非常。
师父语录:
"那些苦难,是因为老天知道你接得住才抛给你。老天是对你有计划的。去尊敬、礼敬生命中的苦难,穿越它们,发现礼物。"----周志建
叙事疗法如何聆听故事?不分析、不批评、不论断、不指导、不建议、不急着安慰;请带着爱、慈悲、同理心、好奇、欣赏、真诚去听他的生命故事。——周志建
生命,有时候可以"走着瞧",学着放下期待,它会把你带到意想不到的地方。那才是生命的本源。----周志建
"完整比完美更重要。完美是主流价值、别人的标准。完整是真正的自己。别人可以欺负你,但自己不要再欺负自己了。可以反思,但不要批评自己。要学会自己挺自己。"----周志建
"说故事,是为了把不完美的自己拥抱回来。后现代的观点,不同不代表不好,不同不代表不正常。不要那么努力去做别人眼中的好人。"----周志建
"不要拿自己跟别人比较。不认同自己就等于欺负自己。欣赏每个人独特的美好。"----周志建
当你想要给别人什么,如果别人说No时,就是No。不要再问啦。再问下去别人会感到生气的。请尊重TA真的就是不想要。——周志建
叙事疗法笔记:
“当我们诉说着自己受苦的经验的同时,其实是让自己内在受伤的灵魂‘现身’、被看到、被听到,也被抚慰,在这个片刻,人底层被压抑的情绪(悲伤、眼泪、挫折、悔恨……)会伴随故事一起出来,与自己合一(完形),这就是叙事灵性。人与自己的深深的灵魂的相逢。”
“接受:生命是不完美的,灵性也是不完美的。人期待自己完美,是一种灵性的欲望。欲望,使人受苦,是痛苦的根源。人从受苦中,渐渐学习并‘接受’:原来,人(灵性)并不完美。而这个‘接受’的历程,就是一种生命的修炼。(接受:我是。如其所是的我。)”
“生命美学,就是一种渗透到生命细致之处的力量。”“常常阻碍我们助人的,是‘助人的意识’。想要当专家,做太有目的的介入与操作,有时反而适得其反。”
“人需要适度的‘放弃’控制,学习跟着生命走。随顺生命。例如,走着瞧吧,以后就知道了……”
“人类的‘智障’(愚昧:以为‘语言’抵达处,就是生命完成之处。只有生命可以抵达生命。非语言的妙用,如温柔肢体接触、气功、按摩……)生命是“缓抵达”的过程。”
“叙事治疗的谘商师不以‘专家’姿态自居,不试图给人忠告或分析他人。TA是站在‘不知道’的立场,而不是从‘我已经了解’的专家立场问话。叙事治疗强调建立一个了解、合作的治疗关系,谘商师的责任是去塑造尊重、透明与好奇的环境,而且不再只关注个案改变与否,而是对个案生命的了解、欣赏与感动。”
吴熙娟:“问题不会百分之百地操纵人,人的一生中,总有几次不被问题影响的例外经验。因为这个‘相信’,因此治疗师会把焦点放在‘独特结果’的问话上。”
吴熙娟:“许多问题都是种族、阶级、性取向、性别等文化环境所营造出来的,因此,看问题不是看这个‘人’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去看这个人背后的文化脉络。只要人能发现自我资源(自我特质与宝贝),就能取得生命主权,进而有能力脱离被害者的角色。”
吴熙娟:“‘问题’才是问题,人不是问题,没有人能比他更了解他自己。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专家’,问题的专家,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自己。自己才是自己生命的作者,每个人都有能力依照自己的偏好,重写自己的生命故事。”
“叙事治疗相信个案是有能力的,每个人都是他自己生命的专家,叙事治疗师不再以改变个案为目的,反而是强调对个案生命的了解与感动。”——周志建
“叙事治疗对生命的看法是: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独一无二的,生命之所以无法统整是因为我们还没用发现自己生命的宝贝和美丽。”——周志建
“疗愈(Healing
购买地址:
http://www.amazon.cn/故事的疗愈力量-周志建/dp/B0090YPF1Q/ref=sr_1_1?ie=UTF8&qid=1374503025&sr=8-1&keywords=故事的疗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