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木的瑜伽圈——走在归零的路上
标签:
杂谈 |
牟木,80后,内蒙古人在北京,归零瑜伽坊创办人
圈子宣言:
我们过着瑜伽的生活,彼此包容,彼此鼓励。我们用真心的相见,一起走在“归零”的路上。
牟木的归零瑜伽坊,开在北京城外的一栋普通居民楼里。檀香、清茶、薄纱、一室阳光,墙上点缀着书画和她手绘的瑜伽小人儿。每到上课时间,铺展开的瑜伽垫上,会员们开始吐纳呼吸,通过身体姿态与自然连结,无论他们的功力如何,那场景都让人觉得很美:没有对过去的追悔,没有对未来的担忧,每个人的心与身体都安住当下,在呼吸间扎根天地之间。
牟木说,瑜伽对她的生命影响很大,让她懂得从外在世界的奔忙劳碌中收心去寻找自己。从2000年,她开始接触瑜伽,那个好胜好强的女孩慢慢懂得安和随缘,也更自在简单,结果是工作效率更高,内心更丰富多彩,生活更有滋有味。通过瑜伽练习,她似乎慢慢触摸到生命本身的光芒:那是一种对温暖与慈爱,幸福与安和,简单与自由的向往。“我觉得瑜伽真的是太好了,它简直改变了我对生命的理解,所以我想做瑜伽老师,传播瑜伽,现在的都市人都需要瑜伽的身体疏导和心灵引导,需要一种自在的生活方式,让浮躁的心平和下来,回到自己的生活里。即使再奔忙,心是自在的,这点很重要。”
经过前后7年的练习和学习,2008年,牟木一边继续公司的工作,一边开始当起瑜伽老师,也开办了自己的归零瑜伽坊。当一个人的心自在起来,一切的工作、职责和世俗的追求,都成为心的历练。人们可以不排斥这一切,只是不再迷失在对它们的追逐中。在归零瑜伽坊的第一张宣传单上,她写道:“学会去利用这世界,而不是在世界中迷失。”
一开始运营真没什么困难,顺风顺水得就开起来了。牟木从小画画,后来的工作是平面设计师,所以瑜伽坊的宣传和环境风格设计,她做起来驾轻就熟。头几个月的经营也居然没有赔钱,还稍有盈余,让她很满足也很开心,她渐渐有了稳定的会员群体。
“在踏入瑜伽馆的大门时,无论你是谁、做什么、什么社会地位,一进门它们都不存在了,你只是来练瑜伽的,你是来寻找你自己的。放下身份和标签,回到心的自然状态,会淡化我们意识里长期形成的分别感和界限感,生活就轻松多了。用本心做事,用本心去生活,瑜伽就是一种自然的生活态度。若说这是个圈子,也是一些追求快乐生活的人走在一起。”
每一堂瑜伽课,在牟木看来,不只是身体的舒展,也是心灵的连结,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互动。她上课时的引导词,不是从头脑中背诵出来的,而是从心里流出来的。“从心里说出来的话是有温度的,会员们是能感觉到的。”
她不经意间发现,瑜伽馆的每个薰衣草眼罩上都有泪痕。在瑜伽里,大家回到自己的身心,慢慢地敞开,静默地感知,那眼泪,是爱与懂得的喜悦之泪。有了美好的课程体验,会员们来得更勤了。牟木开心地看着她们的点滴进步,起初身体紧张僵硬、眉头紧皱的会员,经过一段时间坚持努力的练习,居然可以去做像神猴哈努曼这样的瑜伽体式了。瑜伽不仅让她们的身体变得更加柔软,也让她们笑得更加灿烂,用更加清明的智慧去迎接生活的考验。
深受瑜伽之益的会员,再介绍家人、朋友加入,瑜伽坊的“家人团”不断壮大。除了习练瑜伽,他们也一起办读书会、茶会,一起游山玩水,甚至结伴去听各种演唱会。牟木说:“在生活中坚持瑜伽,在瑜伽中快乐生活。归零瑜伽坊没有围栏,永远敞开。”
刊载《中国女性》2011年第4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