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整理:Namaste的真义

(2010-06-01 22:02:37)
标签:

杂谈

整理:Namaste的真义

说过很多很多遍的Namaste,一直以为是印度语“感谢”的意思,以我大而化之的性格从没有深究过。在YOGAYARD的入门课,有同学问起,Robyn老师说,“我用我内在的光,看见你内在的光,看见一切内在的光”。当下感动异常。

从来是“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我一直也是以言语识人、以外观识人、以身家背景识人的吧?更何况,我有内心看不见的警戒线,从不肯轻易全身心交付。是为自保,亦是内心的不安全。

如果两个人互相用INNER SHINE来照见对方,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是否能更紧密?如同斑马群中两只斑马,如同森林中的两棵白桦树,眼神温柔,内心坦荡,望向彼此的眼神,亦是“瞬间便是生生世世”的笃定。把网上能看到的关于Namaste涵义的解释,是为警醒。

  当印度人说Namaste感谢的时候,他们是双手合掌,两眼注视对方,弯腰欢迎礼拜对方,心中默念:"我内在最珍贵的神性佛性,向你内在至高无上的神性佛性顶礼致敬。"这个时候,双方全心全意尊敬荣耀礼敬对方,当下彼此就是一体的,当下就是合一,没有对立分裂。

Namaste,简单的说,就是告诉他:"你是爱、丰足与平安,我也是爱、丰足与平安。"因为这样而呈现出爱、丰足与平安的世界。

  在美国,瑜伽课结束的时候,师生们会彼此合掌互道一声Namaste。Namaste是尊敬和感谢,换句话说,就是欣赏和感激;欣赏和感激,是一种最好的生活态度。时时刻刻活在当下美好的人事物中,对人、对万事万物不断地欣赏感激,过着与神性连结的生活,活出爱的生命。

    ﹡关于神性的定义:神性,英文theSource。本书中提到的神、神性与宗教无关,神,指的是宇宙大生命、圆满的爱、生命本源的爱之统称;神性指的是我们内在有一颗光明美善的种子,那是人人具足的单纯美好的本质,也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圆满实相;每一个人与宇宙圆满的爱是一个整体的存在。

 

这个梵文词可拆解成三部分:

nama——意思是致敬,鞠躬或顶礼。可进一步拆解为na和ma两部分。“na”的意思是没有或不是,“ma”是自我,尤指假我。致敬意味着我们首先得放弃那个局限的、较低的小我,然后我们的致敬才能出自于谦卑,才能释放出真挚的情感并带来灵性意义上的提升。

as——我(真我)

te——向你(灵性的火化)

这是在灵性的层面上向另一个生命表达敬意,而不仅仅是常规的问好和礼貌。如果我们在向一个瑜伽教师或学生致敬时说namaste时我们的内心状态真的与这个词所包含的涵义完全吻合的话,这将是一个极其深刻的领悟和冥想。这个词的作用便是在那一瞬间引发出我们对自我、他人、万物之源及其互相关系的灵性意义的理解。当我们真心唱出、念出或说出它时,我们在瞬间被提醒应该用一种超越世俗和物质的态度去观察他人和其他生命。我们所能看到的任何生物体,无论处于哪一种自然属性或躯体,无论是人类、动物、植物、水族、昆虫或单细胞生物,在灵性层面上,在一个瑜伽士的眼里它们都是来自神性的一束光芒和一颗火花,只是由于躯体上的差异才在物质层面有不同的外貌和行为表现。正如地球上所有的光和热虽然会有不同的物理表现,但其实都是太阳能量的一种展示。当我们把任何一种能量和它的起源联系起来一起看的时候,能量本身就不会成为一种骚扰和刺激。当我们能看到所有生命的本原是灵性的时候,他们表面的、躯体层面的差异就不应该成为一种冲突的根源。《博伽梵歌》第五章第18诗节描述了这种态度:

“谦卑的圣人凭真正的知识,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博学文雅的婆罗门、母牛、大象、狗和吃狗肉的人。”(《博伽梵歌》5.18)

“潘度之子啊!启明、依附、幻觉出现时不厌离,消失时不渴求;在物质属性的所有这些报应中泰然自若,毫不动摇,始终保持中立和超然的态度,洞悉到只是诸种形态在活动,稳处自我之中,快乐和痛苦同等看待;以同等的眼光看待一堆土、一块石头或是一块金子;理想的和不理想的,一视同仁;稳定沉着,在褒扬贬责,荣誉耻辱面前从容不迫,平静处之;平等对待敌友;舍弃一切物质活动——这样的人已超越了自然三属性。”(《博伽梵歌》14.22~25)

如果你把灵性的发展作为你生命的优先事物和重点时,你便要学会如何看到事物的内核和本源,并慢慢便会学会不让物质的二元性来刺激你或干扰你的内在的专注。这并不意味着你无视、忽略或感觉不到荣辱、痛苦或快乐,或无法分辨泥土和金子,而是你内心觉知到了一个更高的价值体系和品味的存在,你不再只是从一个表面的、单一的角度看待你和其他生命的关系,或只是机械地对外在的、他人的刺激作出盲目的条件反射。相反,你通过说namaste,沉思片刻,并拓展了你的内在视域,并以这种新的起点进入关系和交流。换句话说,你不再把你生命价值的赌注压在那些无常变幻的东西上,不再把能量浪费在只是被动地、疲于奔命地对那些强加给你的价值观作出反应,你希望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建立你生命的内在秩序。

当我们意识到所有人、所有生命都来自一个共同的灵性本源,而且我们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向他人致敬,并体验到一种关系的连接和融合时,我们便会体验到真正的平和,即便这只是出自我们单方面的感受。你明白所有的敌意都是愚昧的幻觉,而所有的暴力则是幻觉中的恐惧所刺激造成的疯狂举动罢了。你也避免了只是从人们的职业、社会地位、贫富、民族、人种、性别、信仰等标签去评判别人。和你交往的各种类型的人无论差异有多大,如果你始终能从灵性的角度去把握人性的本质,你便能生活在开放、交流、宽容、和谐和共存的氛围之中。

 

Namaste是代表着彼此灵魂的交流,瑜伽的哲学中说每个人的心轮中心(Anahata ; Heart Chakra)都有着神圣的力量来源。透过Namaste的姿勢,人与人的关系和信赖感可以透过这个精神中心而相互交流。Namaste[na-ma-ste]是由几个印度梵音所组成:“Nama”代表着鞠躬,“as”意味着我,及“te”代表你。因此,Namaste即意味着 “你我互相鞠躬” 或 “我向你鞠躬”,中文的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您好、欢迎光临及致意的意思。

Namaste的手势方式是将手放在身体的心轮位置(心脏的位置),闭上眼睛,点头。也可将双手合于眉心轮( Ajna; Brow Chakra),点头,再将手帶到心轮的位置,点头及闭上眼睛。透过这个手势,可以协助强化心轮中心更深层的力量部分(掌控关系、爱、热情及情绪),可以使心灵更接近內在。

对老师和学生来说,Namaste可以让两个个体到达一个接连及忘我的空间,自我连接的解放。若是能很深层的用心去体验及充满心灵,即可发展成更深层的精神结合,並且达到老师与会员间的信任与交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