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逐花江之西(三)三清山

(2010-04-08 00:08:07)

3月21日—3月22日 三清山

都说看景不如听景,太过靠近消逝了想象中的万般美好。但对三清山,我恰好是一无所知地闯了进去,才得以邂逅它的浩瀚大美。直到现在,那里浩荡的山风,笔直地守卫着山坡的松林,一截枯倒的老树,以及萦绕山间的潮湿雾气,都仍在我的四周盘踞……

临出发前一晚随便在网上扫了一眼某人的攻略,说三清山是景德镇、婺源游玩的必经之地,是世界自然遗产,我就把它列入了行程。反正顺路,反正有“世界评委”的审美把关,去去又何妨。一路上,总看见有人手里拿着厚厚的打印攻略在翻看着、补充着,对比我用蓝牙发送到手机上的攻略,三言两语,充斥错误信息,真应该汗颜。只是每次在网上看攻略,都看得我有不想去了的厌烦感,索性不看。“反正鼻子下面长着嘴巴”,走到哪儿问到哪儿呗。

不到下午四点钟,大巴就停在了山脚下。因为第二天就是星期一,山下的旅馆多得是既便宜又过得去的空房间,和珊姐两个人得意地笑得意地笑。早早睡下,预备搭第二天7点最早一班的索道,一夜无话。

 

虽然是星期一,来爬山的人也不少,我们俩排上了第四辆。一起坐的还有四位老人,一听就是打北京来的,珊姐也是,我是北漂,大家开始嘻嘻哈哈感慨天下真小。这个说“我住北太平庄那儿”,那个说“我住安华西里”……越说越近,一老太太说:“我天天买菜打你们单位楼下过”,好嘛!跑这儿相聚了。索道极长,带着我们不知道翻过了几座山,终于到站,走了差不多15分钟。几位老人在等他们的队友,“别看你们年轻,腿脚不一定有我们快!”听见身后传来的声音,我俩笑了,老当益壮的专业登山人士。

台阶越来越长、越来越陡,我们俩的呼吸都开始变粗,每迈出一步腿都好累。“这才刚刚开始,”看着不见尽头的台阶,心里对自己说:“走吧,走一步少一步。”神女峰、巨蟒出山……花岗岩在地质作用下呈现出令人匪夷所思的造型。除了几个在铺设上山石阶的工人,一个游人也没遇到,珊姐和我都有些奇怪。

逐花江之西(三)三清山
巨蟒出山。

 

也不知道爬了多久,到了禹皇顶。它并不是最高峰,而是像山中的十字路口,几个方向都有景可看,但“走错方向会很累”,珊姐的攻略上是这么说的。于是,珊姐跑去问正在扫地的清洁工该怎么走。他停下手里的活计,握着扫帚,很认真地问我们:“你们从哪儿上来的?体力还行吗?”珊姐和我对视了一眼,明显都有点被问懵了。“我们坐索道上来的呀,刚爬到这里,体力还行吧。”珊姐说。“哦,那我建议你们趁着现在体力充沛,从这条路爬上去,然后走西海岸的4公里看景,然后走去三清宫,然后从东海岸下山。”“要不这么走呢?”“反着走也行。不过现在体力好,走那边全是爬山太消耗体力了,后来就该走不动了。”

虽然听得似懂非懂,我们俩还是决定听从这位大哥的建议。雾气在眼前的山谷里漂浮着,隐去对面最高峰的山尖。暗红色的花岗岩,被岁月侵蚀成千奇百怪的形状,后人便穿凿附会出许多诗意或粗鄙的形象,悟空献宝也有,狐狸吃鸡也有,按照指示牌看了几块倍觉无趣,遂放弃,只看我自己眼中的景致。巨大的雷鸣般的响声,让人每每以为转弯就能看到一挂大瀑布,却只有山口浩荡的风。

终于来到西海岸。这处风景名字起得有些离奇。海拔1000多米的山,怎么会命名为“海岸”?根据地理学家的研究,这里曾经三次被海水淹没,西海岸就是当年的海岸线。再过万年亿年,山还是山;再过百年、千年,树还是树,不见踪影的,只有匆匆天地游的人类。而我们却在忙着破坏这一切。想来真是绝大的讽刺。

陡然间,栈道像是挂在峭壁上一样。面前是深渊峡谷和远处的群山,背后贴着冷冰冰的花岗岩,整个人就跟着栈道就悬在了半空中。我轻微的恐高症适时发作,脚踝开始微微地抖。“珊姐,你去前面走。我看着你比较踏实。”珊姐送我一个鄙视的眼神,然后大步流星拐到山的那面去了。她才真是一个人走天下。再过十几年,我能有她的勇气和活力吗?

 

只有山。只有风。只有走着的一个人。从未有过的空旷感,卷裹着天地,连同眼前的山岳、树木,旋转成一整个太虚,把我紧紧包围起来。

我从未试过跟几十、上百里亦或是上千里的一大片自然寂静相对。如果你有,或许你能明白那种感受。火车上从华夏地理上抄来的那句话,用在这里简直再合适不过。

“贾菲转过头来对我说:这就是我喜欢爬山的理由之一—爬山的时候,你会觉得没有说话的必要,因为单靠心灵感应,就像动物那样,就足以让你和同伴沟通。”

是杰克·凯鲁亚克在《达摩流浪者》里的一句话。

那样壮美的景色,我们又能说什么呢。

逐花江之西(三)三清山

珊姐在前面等着我。我说:“这简直太美了。不仅值回了150元的票价,而且是超值。这样绝世美景,只有你我分享。”也终于明白为何古代的文人骚客定要访遍名山大川,只有那样的美,才能涤荡出心灵深处的雄浑大声。大音希声,大象希形,一切都在山水间了。

“云深不知处。”我的咕哝被她听见,问:“下句呢?”

“米有了。”

“诗都得两句。”

“真米有了。”

“得两句。”

“那好吧。会当凌绝顶。哈哈。”我硬凑。

逐花江之西(三)三清山

逐花江之西(三)三清山
不到4公里长的西海岸栈道,想象不出当时修建时该有多艰辛。回头望处,栈道壁间挂。

 

 

逐花江之西(三)三清山
走过西海岸,山势开始放缓,植被也茂密起来,是属于背风坡的敦厚葳蕤之美。一棵棵笔直的松树覆盖了半边的山,不知道该如何形容。直到前几天重读《红楼梦》,被“松立空谷”四字闪了一下眼睛。

逐花江之西(三)三清山
连理松。

逐花江之西(三)三清山

三清山是道教名山,只没有想到三清宫会如此袖珍。也对,再壮观的建筑也不会比这里的山更磅礴,何必呢。

想来只有沙漠里的人,才敢盖800多米的楼。
逐花江之西(三)三清山
走累了,坐在石阶上看对面的几个道姑。几个人在道观门前的空地下学打太极拳,欢天喜地的。藏蓝色的道袍,映衬着阳光晒过的年轻脸庞,有健康的丰腴红润。两个更小的,说说笑笑从山里走来,一根耳机线垂到肩上。

她们是谁家的女孩?她们为什么来,又要在这里待多久?无解的问题。

逐花江之西(三)三清山

东海岸的高难度杰作。
逐花江之西(三)三清山
官方名讳叫“田字石”。依我愚见,微软简直可以抱去。

6个小时的山路,只因景色无边,并未留下疲惫。下山从金沙索道坐车去玉山县城,买了去鹰潭的火车票。又从鹰潭买了深夜开往北京的车票。

江西之行到此画一个暂时的句号。之所以“暂时”,是因为在那张展开的江西地图上,我才走了东北角上的一小块地方。

我的下一站,会是哪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