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但由于网络购物的特殊性,特别是交易主体的虚拟性,导致消费者对网购的投诉居高不下,同时,我国对网络消费的监管暂时处于空白状态,更让消费者投诉无门,已经严重影响了网购市场的健康发展。现在,这一状态将有可能得到改善。
前不久,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刘凡表示,对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网络商品交易行为监管暂行办法,国家工商总局正在抓紧制定;而近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通知》指出,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主要职责及内设机构要进行改革;同时,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将“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纳入工商的职责范围。此外,成都工商局也表示,将对网上购物实施监管。
网购频出质量事件
近年来,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由于网络购物有轻松便捷、价格低廉的特点,接受并喜爱这种购物方式的人越来越多。据最新统计显示,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的年交易总量已经突破100多亿元,每天的交易金额超过4000万元。
但是,由于网络购物进入门槛低,监管处于空白状态,也就导致这一行业鱼龙混杂,许多消费者在网上购买的物品存在质量问题。如有商家声称自己出售的衣服是国际大品牌的“原单尾货”或“外贸追单”,甚至还标称“原单正品”,消费者买回来却发现是假货;有的消费者订购的是某一品牌的手机,拿到手的却是另外一种品牌的手机,双方争执不下,由于消费者没有有效凭证,投诉只能终止调解。诸如此类的欺诈、投诉无门、强制交易等问题,已经使网购的健康发展蒙上了阴影。
网络购物是一种较为特殊的交易方式,交易双方一般处于异地,即使处于同一地区,双方一般也不会见面交易,正是由于这一特殊性,导致消费者无法了解商家的资质和真实信息,而许多不良商家对消费者的投诉往往采取拖延战术,使消费者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维权,增加维权成本,最终使投诉不了了之。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丁道勤指出,由于网络购物是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的,这种虚拟交易导致了传统的有形监管面临重重困难,相关立法滞后、网络市场管辖权上的不明确也容易导致相关监管的缺位。北京广盛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刘春泉律师认为,我国电子商务的网络物理硬件条件已经初具规模,而最缺的却是游戏规则,因此,必须尽快制定电子商务法律法规。
可见,监管的缺位是许多不良商家肆无忌惮的关键所在,而消费者希望政府监管部门介入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政府顺应变化增加新职能
对于日益增多的投诉,许多电子商务网站早已积极采取措施。如淘宝网开设了“举报论坛”,并通过“价格鉴定”系统随时下架有假货嫌疑的商品;易趣网也上线了“网络315”服务,但这些对售假现状无太大改变。
以易趣的“网络315”论坛为例,该论坛设立了专业的律师来解决纠纷,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但有专家指出,“315论坛”可以接受消费者的投诉并提供法律帮助,对净化网络市场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论坛没有执法权力,不能对违规商家实行处罚。由此也能看出这一类投诉处理机构的尴尬所在,因此,关键还需要政府监管的介入。
本次广东与成都工商局对网络购物的介入,将很有可能成为网络购物发展的一个新的转折点,在全国都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一方面,网络消费的监管不再是空白,将进一步加快推动相关法律的出台,另一方面也说明,政府部门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改善、丰富政府职能,更好地保护老百姓的权益。
根据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通知》中最新的职能规定,工商部门今后将对网店证照、商品质量、诚信经营、退换货制度等进行监管,还将承担起网络市场行为、交易行为、服务行为等监管职能,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为消费者维权的层面上。
相关业内人士指出,鉴于网络虚拟交易平台有其特殊性,应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建立针对网络交易及服务的监管平台。
网购健康发展需要监管和自律
网络购物是一块巨大的市场,要想让其实现健康发展,就需要政府监管和企业自律。
从监管的角度来看,网络监管的目的是促进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就业和拉动内需,如果管得过多,反而会阻碍这个行业的发展。因此,网络监管的理想状态是网上交易的企业
“亮照经营”,如申请工商电子标记、电子营业执照等。
成都市工商局信息及网络监督管理处处长李波认为,现在,一些知名的购物网站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信用监管体系,如客户评价制度等,网络和网民的智慧都在提高,政府要做的就是如何让这些民间的监管体系得到政府监管数据的支持。
政府的监管只能起到引导和监督作用,真正的关键则在于商家的自律。网购企业要加强自律,讲究诚信经营,要有打造品牌的意识,如此,才是经营的王道。那种“能骗就骗,能拐就拐”的做法不但会倒了自己的招牌,也会让这个行业最终走向消亡。
据了解,我国关于网络交易监管暂行办法正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我们有理由相信,网络购物这个行业将会发展的越来越好,也会带给人们越来越多的便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