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的机遇与挑战(上)

(2008-03-22 22:10:43)
标签:

我记录

我的事业梦想

文化

广播电视

数字化

机遇与挑战

it

分类: 广电科技与数字化

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的机遇与挑战(上)

 

无智不明

 

数字化时代极大地改变着广播电视行业传统的运营模式和观念。本文就是一名广播电视工作者在广播影视数字化的大潮中,对如何积极应对广播影视数字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思考。但愿这种浅显的理解和思考能够对奋战在广播影视数字化战线的同行们有所启迪,共同为实现广播影视的大发展和大繁荣而奋斗。

一、数字化道路上的探索和取得的成果

以1995年我国采用数字卫星技术实现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数字化传输为标志,我国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工作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回首看来,十多年来的数字化进程可以说是在困难中前进,在前进中发展。2006年和2007年,随着地面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技术标准、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系统标准、移动多媒体广播行业标准的先后出台,有线、无线、卫星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全面铺开,以IPTV、手机电视等新媒体业务的闪亮登场,标志着我国广播电视的数字化进程真正进入到了一个加速发展的拐点。2006年和2007年作为广播电视数字化的标准元年和起步元年,必将在我国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迹。

十年来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首先,电台、电视台的台内数字化、网络化成绩喜人。其标志是大多数市级以上电台、电视台都完成了数字音频工作站、非线性编辑、硬盘播出系统的改造,而采访和制作设备也基本完成了数字化的改造。江苏、河南等一些电台、电视台已建成了数字内容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了数字节目的制作播出一体化。其次,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整体平移进程取的新突破。如果说2005年的数字有线电视整体平移是星星之火,全国仅有青岛、大连和杭州少数发达城市进行了整体平移,大多数城市还在思考、探索和观望的话,2006年的整体平移无疑已成燎原之势,江浙等东部发达地区城市的整体平移如火如荼,河南南阳等中西部地区也迅速跟进,2007年中西部地区和二三线城市的整体平移工作全面展开,转换模式更是从小容量单向传输向大容量双向交互转变,全国100多个中心城市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整体转换,数字有线电视用户突破了2000万户。第三,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尘埃落定。迟至2006年8月底,让国人翘首以待、望眼欲穿、苦苦等待三年之久的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终于出台。在标准正式出台之前,中国的电视工作者并没有裹足不前,而在进行者积极的探索,各地纷纷采用欧洲DVB-T、清华、北大的标准在进行试验。标准的正式出台,让一切的喧嚣归于平静,因为标准实施后为期一年的过渡期后,所有的试验都要过渡到国家标准上来,2007年地面数字电视相关的配套标准和产业化的准备工作稳步推进。第四,直播卫星方兴未艾。虽然我国广播电视数字化的进程首先是从卫星电视的数字化开始,但从起始之初直到现在,由于政策的限制,卫星电视在我国的应用主要是作为一种信号的传输手段,而不是作为一种入户覆盖手段。1998年开通的鑫诺一号 “村村通”直播卫星平台,也仅限于在广大偏远的农村进行免费覆盖。但一切都在不断的改变。2007年,伴随着国内卫星电视信号向“鑫诺三号”和“中星6B”转星调整工作的结束,包括相当数量未经许可的总数多达2000多万的卫星电视用户实现了数字化。转星调整工作的圆满完成则意味着现行卫星广播电视管理政策的调整已是迫在眉睫,卫星电视的春天这次看来真的要来了。第五,新媒体业务试验风生水起。移动电视经过几年的试水后,现在已在所有的省份遍地开花。网络电视(IPTV)则在全国重要省份布网完成,在一些一线城市开始了商用试验。而手机电视则因其巨大的市场预期而为各方所关注,2006年4月份和11月份,广电总局先后颁布了地面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技术标准、移动多媒体广播行业标准,2007年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奥运城市试验网的建成启用,问题的核心已转变成产业链的完善和市场的推广了。第六,以开放为导向的政策调整拓宽了发展空间。随着科技发展、市场推动和技术融合,使得现有的广电、电信各自发展的政策法规已远远落后于市场和技术的发展需要。2008年1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包括广电、电信等6大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鼓励广电和电信两大行业相互融合渗透,更明确了双方可进入的领地,其中就包括IPTV、手机电视和数字电视,政策的调整进一步拓宽了广播电视的发展领域和空间。

从十年来数字化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中不难看出国家广播电视数字化战略进程中的技术政策和发展策略:在台内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上,率先进行有线电视的数字化,在有线电视数字化取得整体突破的基础上,再推进卫星电视的数字化,地面数字电视由于庞大的公共服务对象、大量的现状台站、复杂的频率规划问题而放在稍后进行,对于新兴的新媒体业务的政策则是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在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迅速推进。

二、并非一帆风顺的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

基于数字电视带来的巨大的市场预期,欧洲、美国、日本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换的时间表,由于对市场预期的估计过于乐观,各个国家在数字电视推广中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模拟向数字转播的进程远远底于原先的预期,于是以欧、美、日为代表的一些国家纷纷对原定的预期转换时间表进行了调整。

1、美国:美国在经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后采用了本国研发的标准ATSC-T,该标准在固定接收和高清节目上具有优势。1996年美国最初确定的数字电视转换最后期限是2006年12月31日,同时规定了全美国85%以上的家庭都能够接收数字信号时才停止模拟信号播出。但由于数字电视特别是地面数字电视推广的速度缓慢,美国已于2006年初将转换的最后期限推迟到了2009年2月17日,为了尽快完成转换,美国政府计划将拍卖模拟广播电视频率资源可筹备的约100亿美元中的15%约15亿美元用于重点补贴那些既未接入有线也未接入卫星的200万电视用户。

2、日本: 1996年6月,日本开通了卫星数字电视, 2003年开始,使用本国标准ISDB-T开通地面数字电视,计划2006年完成全国的覆盖布点,2011年关闭模拟电视,节目以高清晰度电视节目为主。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推出的地面数字电视标准,从技术上讲兼容性更强一些,不仅可以同时实现固定、移动和手持终端三种接收模式,而且可以同时可适应高清和标清播出模式,但由于该标准推出较晚,市场推广不力,目前世界范围内仅有日本本国采用日本标准。市场人士普遍预期,该标准的命运将和日本自己推出的模拟高清标准以及日本自己的手机标准一样而被市场所淘汰。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标准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在标准方面刚刚起步而对标准有狂热崇拜症的中国极具借鉴意义。

3、欧洲:欧洲的数字电视研发和起步最早,从1998年开始就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欧洲推出的DVB数字电视系列标准在数字电视市场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欧洲的数字卫星电视标准DVB-S已经成为事实上几乎惟一的国际标准,目前已推出了第二代DVB-S2;数字有线电视标准DVB-C占据了欧洲、亚洲等大多数市场,而基于数字无线电视标准DVB-T(固定和移动)及随后推出的DVB-H(手持)在世界市场的推广十分顺利。2006年7月26日,法国公布了最新的转换时间表,2008年3月份起分批停播模拟电视,2011年全面停播,同时政府也做出了对贫困家庭补助的政策。

4、中国:从2003年起,中国广播电视的数字化渡过了漫长的市场培育期而真正进入了推广阶段,国家广电总局公布了中国数字电视的转换截止期是2015年,但三年来,中国有线电视的数字化进程远远底于预期,原定在2006年底实现3000万户数字有线电视的目标直到2007年底仅完成2000万户。实践证明,在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免费收视的无线电视覆盖网,而且向广大用户提供多达数十套的有线电视公共服务的中国,按照目前的推进速度和模式,可以预见,实现2015年完成广播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的目标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以更宽广的视野和更灵活的政策支持力度,广电行业更为开放的姿态和更大的努力,以及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