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杂谈感悟李鸿章 |
分类: 随想与感悟 |
读《李鸿章传》有感
无智不明
前几日看了一本关于李鸿章的书,其中对李鸿章的一生做了详尽的介绍,才了解到我们后来的历史课本对一个的评价是多么的单薄。
李鸿章是一个少年才子,在当时世道艰难的情况下,与恩师曾国藩一起,几乎以一已之力,挽满清帝国大厦之于欲倾,实非常之人也。
李鸿章在少年时取得功名后,应召入京,当时可谓是意气风发、豪情万丈,留下一首诗作: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经过多年的奋斗和挣扎,李鸿章正在步入他一生的暮年,特别是后来他代表清政府与世界列强鉴署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后,他是是背上了历史的骂名,被世人所不齿。在他的生命行将结束之时,在病榻上回首一生,几多辛酸、几多委屈、几多对世事和国事的忧患,在临终前他写下了一首诗作: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大清王朝最后一个大柱国倒下了,统治中国三百余年的满清帝国也即将亡国。作为李鸿章一生的对手,而对推翻清帝国而奋斗一生的梁启超先生,对李鸿章之死做出了以下评价:
吾敬李鸿章之材,
吾惜李鸿章之识,
吾悲李鸿章之遇。
没有想到,最了解他的,最理解他的,竟是其一生的对手,李鸿章若九泉之下有灵,当做何感想?
前一篇:临江仙·晋鲁记行
后一篇:菲菲四年级作文之一:美丽的日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