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食品安全法:“史上最严”会不会变成“史上最蔫”?

(2015-04-25 19:46:28)
标签:

杂谈

食品安全法:“史上最严”会不会变成“史上最蔫”?

2015-04-25 陈冰 冰镇热点

http://mmbiz.qpic.cn/mmbiz/PlGOMj2rNzYwqhzubchCUXTNTU5icqIG3NNkHP8ia5RDnyfr11MY8L6vcQJbwxvuR3FGu8fMgliajXoeKKchtOInA/0?wxfmt=gif&tp=webp&wxfrom=5 提示点击上方"冰镇热点"免费订阅


http://mmbiz.qpic.cn/mmbiz/PlGOMj2rNzZeE8nDmxTdVqsGThoW59j7Dbzll2MSianGjFCibPI4RzOJPlua1UGjb319k7cgCsCjNVkVPLpSkzE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及广告法,被描述为“史上最严”。不错,这些法律长出了伶牙俐齿,回应了大众的焦虑和期待。

食品安全法长出了哪些利齿呢?

首先是加大处罚力度。一旦出现食品违法行为,可以限制责任人的人身自由,进行行政拘留;罚款额度大大提高,从10倍提高到30倍。

其次是对网购食品安全作出新规定。消费者网购的食物有问题,可以向食品提供者及网络平台要求赔偿,谁也跑不了。

再次是保健食品禁止代言。保健品制造者和经营着不能再胡乱吹捧“包治百病”,误导消费者,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等等禁止涉及。

广告法中则对代言做出新规定。广告代言人,不得为自己没有使用过的商品,或者没有接受过的服务做推荐证明,这是对明星代言的限制。你说好,你先吃吃,你先用用。


但是,法律严并不能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执法严,才有可能让法律的利齿咬住危害食品的各种“毒”。用一句广告语说,就是“条款严,执法更要严”。没有不折不扣的执行和严格的监督检查,“史上最严”就变成了“史上最蔫”。


其实我们都知道,即便是以前的食品安全法,要是执法到位,也可以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不会出现毒奶粉、地沟油、毒鸡蛋、毒木耳、毒馒头、毒西瓜等等被毒侵害的食品。


Yatsan 特约

http://mmbiz.qpic.cn/mmbiz/PlGOMj2rNzYicdmyW2wicYrCEdBxVroQSeMBynwibCl7FfprlJm72ktxgfTbNXa27We293ic5upP5YQ1kaK2nF10V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

YATSAN 欧洲原装成品进口睡眠系统,高品质享受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福永富邦红树湾国际家具博览中心1楼A区1052(三号门处)

咨询热线:0755 29564699


执法方式改变也许应聚焦在两个方面:

一是扩大监督检测范围。要从原料、食品加工、运输、批发、上市等一系列环节上设卡,把食品安全的产业链给封锁起来,不让这毒那毒入侵,其中当然包括腐败这个流毒。

二是执法人员从明查变成暗访,从穿制服的变成“便衣侦探”。


为什么发达国家包括香港地区的食品人们都觉得安全,从一个小故事上可以见到真经。

多年前我在英国留学,一位在餐馆打工的博士在读生有天故作神秘地问:你知道为什么国内外食品安全有天壤之差吗?他接着说,人家的食品检查官不穿制服,不事先通知,就是一个消费者身份,到餐馆点餐,付费,自己吃差不多,然后拿出几个塑料袋和卫生瓶,把食品装进去,叫来餐馆主管,拿出证件,让主管在文件上签字,然后就走了。用这种方式来检验检测食品,也许会大大增加食品安全度。


THE END

http://mmbiz.qpic.cn/mmbiz/BN5HubY2TjTOdywzxXiacbV9AsumkbWibXmZYMia7G2pE04NAx1ibulAib89rXuxM2IKpGLXWu3qPr7HXfDM27LcVPA/640?tp=webp&wxfrom=5


http://mmbiz.qpic.cn/mmbiz/PlGOMj2rNzZ0IKqIqhUMJ8n8MvCTTV1bd1x5c187KZ8VOicqB5GxNK5qHbqWdm4c5IfrYDJlO6Yb8GFYNib1jAqA/0?wxfmt=gif&tp=webp&wxfrom=5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到朋友圈。

如果您喜欢“冰镇热点”,请推荐给您的微信朋友吧!

请长按上方图片指纹处识别二维码,或者搜索newsreading


本公众号由合胜在线提供技术支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