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中国上课?还挨不上英国

标签:
冰镇热点英国bbc简化签证 |
摘自微信公共号“冰镇热点”(2014-06-17)
当今世界,当屌丝没人说,但要当导师则另当别论。英国的确有很多值得中国借鉴的东西,比如如何“有文化”,在国际社会上如何“以弱扮强”,但英国给中国当导师尚欠火候。
李克强今日抵达英国访问,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一篇评论牛哄哄地说,“中国总理能在访英期间学到什么?”文中列出多个“小课堂”,说李克强可以学到:一,英国皇家的功能是怎样的,如何与女王交流?二,政府高官如何面对和影响媒体?三,如何像英国一样积累和向世界释放软力量?四,如何像伦敦一样消除雾霾?五,如何像英国一样推进城镇化建设?
这篇由BBC中国事务编辑撰写的文章,问题很到位,但姿态稍高了一点。当今世界,当屌丝没人说,但要当导师则另当别论。英国的确有很多值得中国借鉴的东西,比如如何“有文化”,在国际社会上如何“以弱扮强”,但英国给中国当导师尚欠火候。
其实,英国学习中国的实例不在少数。比如英国今日宣布,要实施对中国游客签证的优惠政策,简化签证手续,增设签证服务点,一个新的24小时特快签证申请服务将推出。
这就是从中国取的经。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北京非官方地决定向阿拉伯人放松签证限制,有的在二十四小时内就能收到去中国的签证。开放没有导致难民潮入中国,而是中国与阿拉伯地区的商贸热潮,并且中国新丝路经济带战略打下基础。
英国热烈欢迎中国总理,并且采取签证简化等举措,更多地是利益考虑。英国对华签证联盟说,由于英国对华签证繁琐,英国与90%来欧洲旅行的中国游客擦肩而过, 80%的人去了德国和法国,“意味着每年10多亿英镑从我们手边白白溜走”。英国大学组织数据显示,国际留学生为英国经济的贡献已经超过每年100亿英镑,其中中国留学生的比重已达到26%,是最大群体。
算经济账挺好,一目了然,中英平等。但英国要想赚了便宜还逞能当老师,就有点过了。BBC的评论怎么看都不像是英国人说的,倒挺像中国人的作为。大概,那位中国事务编辑忘了本,掉进中国习俗的书袋里了。
更多新锐评论,如“中国人为何要关心伊拉克战事?”“‘高考枪手’为何如同杀手?”请订阅微信公众号“冰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