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化武销毁危机依旧

标签:
叙利亚化学武器中俄军舰巴沙尔2014大选杂谈 |
分类: 国际评论 |
刊于《深圳特区报》(2014-01-09)
巴沙尔政权同意销毁化武,只是阻止了美军的空袭,但并不能化解国内危机。一场围绕政权更替、掺杂美俄博弈、搅和恐怖势力的格斗,即便在没有化武的土地上,照样可以斗得轰轰烈烈。
装载第一批叙利亚化学武器的丹麦货船,已经离开叙北部城市拉塔基亚,在中俄等国军舰的护送下开往地中海,然后在意大利海域移送到美国军舰,进而运载到公海销毁。
这一路虽然不远,却串联起国际社会的数位“大佬”,美、中、俄三大国均涉足其中。相形之下,叙利亚的身影显得弱小。
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叙利亚并没有彻底低头。且不说这次叙利亚交出的化学武器究竟有多少,只要知道叙利亚是延误一周才交出化武,就明白销毁化武复杂多端和叙利亚的不甘愿。
有一张新闻图片很说明问题:装载化武的丹麦船只,是在叙利亚军队的机关炮下经过的。如果说销毁化武是为了阻止大规模杀伤,那么机关炮告诉人们,叙利亚内战依旧激烈进行。从某种角度看,巴沙尔政权同意销毁化武,只是阻止了美军的空袭,但并不能化解国内危机。一场围绕政权更替、掺杂美俄博弈、搅和恐怖势力的格斗,即便在没有化武的土地上,照样可以斗得轰轰烈烈。
对于叙利亚危机,只能是一“等”二“看”三“改变”。一要等待今年1月下旬举行的第二轮关于叙利亚问题的日内瓦会议,观察今后化武销毁是否顺利。二要看巴沙尔在今年举行的大选中,是披挂上阵还是体面退出。三要改变反政府组织面貌,使其成为一种政治力量而非乌合之众。这些问题如不能顺次解决,那么叙利亚仍将在战火中烧烤,国际社会也将因为无力收拾叙利亚危局而“人艰不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