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市复活:一场新的革命

(2013-12-16 13:31:25)
标签:

绿色城市

灰色城市

20世纪的土豪

舒适生活

空车行动

杂谈

刊于《深圳特区报》(2013-12-16)

美丽、宁静、幸福的绿色城市,正渐渐替代高大、喧闹、钢筋水泥的灰色城市。在发达国家,混凝土的高楼大厦越来越被视为“20世纪的土豪”而被人厌恶,拥有自驾车不再是时尚范儿,传统的红砖瓦房和开阔的公园,成为人们舒适生活的象征。

城市复活:一场新的革命

当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向往高楼大厦的城市生活,房子、车子、票子成为追求目标时,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的毕业生克里斯汀认为,“美好的城市生活不在建筑设计院,不在豪车制造厂,而在当地的咖啡屋内”。

她果断地离开高薪的建筑界,是因为城市建筑越来越不懂人、不理人、不感人。“尊贵的建筑家们,你们有点过时了。你们热爱伟大的弧线,奇特的造型,但你们不理解人,不听人们内心的感怀”。经过对100多位星巴克咖啡店老主顾的访谈,克里斯汀知道人们对生活舒适度的看重,远大于豪华度。她的结论是,未来城市,不要说“我们能给你们提供什么”,而应该问人们“怎样做才能满足你的感受”。她创办了城市复活公司,致力于改造磨灭人性的城区,让城市给人更多微笑。

城市人口,已经超过全球人口总量的50%。到了2025年,12亿人将成为城市新成员。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城,生活质量超越经济增长,成为城市规划、建筑和管理的第一要务。遗憾的是,人的幸福和快乐,是近年来才嵌入城市建设和规划的。

新的城市理念,是在“高效城市”基础上向“幸福城市”转变。充足的能源,卫生的水源,干净的空气,在新技术的给力下,已让城市更加“聪明伶俐”。但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让城市可持续发展?人们常说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实际上是可持续的城市生活。

于是,美丽、宁静、幸福的绿色城市,渐渐替代高大、喧闹、钢筋水泥的灰色城市。在发达国家,混凝土的高楼大厦越来越被视为“20世纪的土豪”而被人厌恶,传统的红砖瓦房和开阔的公园,成为人们舒适生活的象征。

与之关联的是,汽车越来越与悲哀相联系。在伦敦、纽约、巴黎等富裕的城市,拥有自驾车不再是时尚范儿,多人分享或短期租车成为出行的“节俭之道”。车流量减少,汽车少了,必然增加城市公共空间,让更多的人骑上自行车或步行,空气污染减少。2007年以来,纽约市改造了5个城镇,新的步行街和几百英里的自行车道建成使用,不仅带来沿线艺术和创意活动,而且带动经济发展,各种有特色的小店铺鳞次栉比,充满生活气息。

即便在发展中国家,一些城市也嗅到新的城市风尚。南美的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市长恩里克取消修建一条高速公路的项目,把这笔钱拿来修自行车道,建公园,为当地人扩展公共活动空间。汽车崇拜,曾让这个城市的街道被汽车占领,儿童无路可走。几年前他尝试过一次“空车行动”,下令首都24小时内汽车停运,结果到医院看病的人少了三分之一,空气污染指数大大下降,市民感到这样的城市生活才叫生活。

灰色城市和绿色城市,有一个显著的差别。生活在灰色城市的人,出行前总要查查“谷歌街区图”或“百度地图”,看到达某一地点的最短线路在哪里,然后驾车前往。而生活在绿色城市的人,心中有一张“意境地图”,出行前也要总要考虑,走那一条路最开心,途中能经过那几条林荫小街,能见到哪些有趣的人。

一个城市能持续发展,能成功,就看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是否感到舒爽、亲切。城市环境与社会状况紧密相连。瑞士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天开车上班的时间在45分钟以上的人,其中40%的人容易离婚;依靠自驾车上班的人,比步行于充满店铺的小街上班的人,更不相信人,不相信邻居;开车时间越长的人,越容易抱怨,容易发脾气。伦敦的一项调查显示,英国最不快乐的人,几乎全部拥挤在伦敦市中心。他们成群结队地赶往这个国际大都会,努力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获得想要的金钱、机会和新奇体验,但同样感到生活越来越拥挤、越来越昂贵、越来越污染、越来越乏味紧张。于是一种把城市从原来的“高、大”拉平成“宽、疏”的计划,在波士顿、纽约、旧金山、柏林、巴塞罗那、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城市展开,以便让人感到城市是为了生活,而不是赚钱的、可以随时抛弃的地方。

没有高效,城市难以为继;没有快乐,城市将衰败。尽管要把城市改造成适合人生活的地方,尚需很长时间;让人对车说“不”,也需要先开出自行车、步行通道及便利的公交系统。但美丽、宁静、幸福为特征的绿色城市理念,已经在招手了,一些老城市正在着手转型。这给发展中国家的新城镇建设带来启示:如何发展?发展成什么?可不可以不走弯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