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波士顿爆炸案爱国主义钓鱼岛巡航撒切尔夫人奥巴马杂谈 |
分类: 国际评论 |
刊于《深圳特区报》(2013-04-18)
冷血的谋杀者的臆想是,让世界把他们的行为放大一千倍,一万倍,让人们的恐惧感扩散成不太有理智的极端行动:让城市高度戒备,让市民胆战心惊,让警察马不停蹄,让政治家兴师动众,让军人走上战场。波士顿爆炸发生后,他们得不到这样的待遇了,再也吓唬不住人类了。
http://cdn.cagle.com/wp-content/uploads/2013/04/boston_bombs_460_312.png
当波士顿爆炸案发生后,人们容易回想起震惊世界的“9·11”惨案,至少认为这是恐怖行动的微缩版。但是,美国人并没有表现出2001年时的歇斯底里,没有“竟敢攻击美国”的冲冠怒气,也没有胡乱打包出亢奋的“爱国主义”。美国人在变,变得沉稳,变得通达世故,不再高人一等,自诩为“上帝的选民”。
美国总统也在变。爆炸案发生后,奥巴马尽管也表现出布什式的激动,在案情毫无头绪时匆匆定性为“恐怖行动”,但他后来的讲话中,还是有点儿实事求是的味道,“我们知道炸弹爆炸了,我们知道这带来明显的、严重的危害。但我们还不知道这究竟是谁干的,我们也不知道这是有组织的行动还是个人行为”。
世界更是在变。爆炸案发生后,没有多少人幸灾乐祸,没有人悄悄地说声“看你美国还霸权!”对和平的向往,对暴力的反对,对祥和生活被打破的惋惜,在瞬间凝聚成共识的河流,奔涌在美国波士顿的大街上,在他国的网络和办公室里荡起层层涟漪。
同情,不仅因为有自己的同胞受害受伤。而是因为,无论美国人还是中国人,无论欧洲人还是非洲人,都知道炸弹引爆者,或者说是冷血的谋杀者的臆想是什么。他们所幻想的,是让世界把他们的行为放大一千倍,一万倍,让人们的恐惧感扩散成不太有理智的极端行动:让城市高度戒备,让市民胆战心惊,让警察马不停蹄,让政治家兴师动众,让军人走上战场。
谋杀者再也得不到这样的待遇了,再也吓唬不住人类了,人们该做啥做啥,一切照常。美国人为在死难者点蜡烛悼念,中国人在钓鱼岛巡航,俄罗斯人在谋划远东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英国人在为“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举行葬礼。“世界不会因波士顿爆炸案而改变”,各国用自己的行动向爆炸制造者叫板。
说到撒切尔夫人,她的诸多政见和行动备受争议,但有一件事是令人敬重的。1984年,时任首相的撒切尔夫人在英国南部避暑胜地布赖顿参加保守党大会,期间遭到爱尔兰共和军杀手的暗杀,5名政府官员死亡。撒切尔夫人拒绝了安保人员躲避的建议,换了套衣服,便走向大会会场,向人们简短地报告了刚刚发生的事,然后做她的主题演讲。她的勇气为今天的人树立了榜样:对于恐怖制造者,只有你不怯懦,不回避,不过度渲染,不过分被安保,他就得失望、收敛、被挫败、遭唾弃。
帕斯捷尔纳克说,“勇敢就能扫除一切障碍”。在波士顿爆炸案发生后,美国人及世界各国人,似乎都听进去了这位俄罗斯著名作家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