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通”世界当用“世界通”

(2011-08-08 11:13:53)
标签:

华为

福布斯

金融时报

实权派

国际惯例

萨福克

杂谈

分类: 国际评论
刊于《深圳特区报》(2011-08-05)
对于致力于“走出去”、“国际化”的中国企业来说,敢于利用“当地智慧”,敢于启用当地人担任实权派高管,是突破障碍、快速打开市场、让产品融入当地文化的捷径。
当华为在打进欧美发达市场的征途中暂时遭遇挫折时,大胆地聘请英国政府前高官出任第一任网络安全主管,引起全球财经媒体的热议。《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福布斯》等世界知名报刊,均予以高度关注。

  萨福克曾管理英国政府IT项目将近5年时间,同时还是英国犯罪学改革项目总监,也是世界银行高级专家团队的顾问。他的工作经历、文化背景及专业知识均说明,他不仅是“英国通”,而且是“世界通”。这样对西方社会知根知底的人,在欧美都显凤毛麟角。如今被中国公司聘任,影响非同一般。

  假如中国企业和机构能够任用更多的“法国通”、“美国通”、“德国通”,那么结果又会怎样?这才是一个人的任命引来一群人议论的奥秘所在。

  他们在议论华为,而实际上华为不过是按他们的“牌理”出牌。凡是开放的社会,都非常善用知情人打理业务。跨国企业更有胆识,直接聘任当地人担任所在国家业务的“一把手”,不仅游刃有余,而且让公司利益最大化。总部在伦敦的汇丰银行,有一个经典的口号:“环球金融,地方智慧”。把其中的“金融”替换成“业务”或者“事业”,就成了国际化企业的“经营大道”。微软、苹果、IBM、FT中文网等有影响力的企业,莫不任命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成长的人担任大中华总裁。而谷歌的大中华区总裁换成不通中国的人后,其业务很快萎缩。

  对于致力于“走出去”、“国际化”的中国企业来说,敢于利用“当地智慧”,敢于启用当地人担任实权派高管,是突破障碍、快速打开市场、让产品融入当地文化的捷径。有些细枝末节是非常微妙的,弄不好会直接影响业务的拓展。比如在英国,即便你的英文流利,有一口标准的“伦敦腔”,但把“对不起”说成pardon,把恭维话直接说出来,那么在英国同行眼中,你就是不入流的“乡下人”,怀疑你怎么会担任这么高的职位,进而怀疑你的产品是不是货真价实。

  不少国内企业的老板总不放心任用外国人,往往把自己的亲信放在关键位置。有的甚至高薪聘用一个“花瓶”,在国际场合请出来装点门面。这种眼界和胸怀是要不得的。在人事安排上不妨“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华为聘任多名外国专才担任高管,只是遵循人才聘用上的“国际惯例”,值得同道借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