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简国际会议是为了会议国际化

(2011-02-14 19:13:09)
标签:

中国

国际会议

国际惯例

纳税人

文化

面子

分类: 文化评论

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节目访谈(2010-02-13)

http://t2.gstatic.com/images?q=tbn:ANd9GcQCtL4eHzSOZ7mo0ShXi8C_pHyJE1bOJALQMNIK7JheleqMXQQQ

主持人:马上连线特约评论员陈冰先生。陈先生,您怎么看待财政部、外交部精简国际会议的通知?国际化不是很多地方正在积极追求的目标吗?

陈冰:晚上好,美曦。我个人对这份通知的理解,精简国际会议恰恰是为了更好的国际化,更好地跟国际接轨。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海外举办的国际会议,中国人受邀参加,一般都是自己出差旅费;而在中国举行国际会议,老外来参加,差旅费全包,还要有旅游休闲安排。这就是中外举行国际会议最大的不同。可以说,中国举行的相当多的所谓国际会议,在组织上一点儿不国际,花纳税人的钱,给老外提供一次免费来中国参观旅游的机会,从而来买一个面子或几句表扬中国的话,这种现象很普遍。但这恰恰是跟国际惯例背道而驰的。我想财政部和外交部之所以联合发文件,要求各地精简国际会议,就是希望促进会议国际化。所以才会特别强调要严格控制会议的住宿档次,并按照国际惯例不配备生活用品,不发会议纪念品,不赠送礼品,不组织公款游览、参观等。这实际上是在指导该怎样开国际会议。

主持人:这份通知有不少比较仔细的规定,比如说在中国和外国举行的国际会议或活动,规模不能超过往届,要谨慎使用“峰会”、“国际论坛”等称谓。为什么会这么规定?

陈冰:这些规定触动了中国人爱面子的敏感神经。在中国,只要是会议,没有不“隆重”的,只要是活动,没有不“盛况空前”的。要是规模和接待档次不超过往届,主办者会觉得脸上无光,丢份子。所以“峰会”在滥用,几个企业家的聚会,是“企业家峰会”;只要有一个老外的面孔出现,就是“国际论坛”。这种自我拔高的意识,已经深深地渗透到我们社会的各行各业。所以,我个人对两部委的这份细致的通知,虽然感到高兴,但对它能否彻底得到落实和不折不扣的执行,心存疑问。

主持人:以您的了解,外国人又是如何看待中国人举办的国际会议的呢?

陈冰:举办国际会议,让更多的老外到中国来,实地走一走,当然有助于增加对中国的认识。但最关键的是无论是国际会议还是国际活动,都要办得得体。所谓得体,就是按国际惯例,事先把该分摊的钱说好。中国人办活动,“钱不是问题”,一般包揽全部,这种“好心好意”在西方文化里就是“收买、行贿”,所以你出了钱,不仅买不到人情,还会被误解。另外,中国的确也存在一些机构不守信用的情况,等事情办完了,之前的承诺就忘了,享受着风光但就是不给钱。这时候,钱又成了问题。这一切损害的是我们中国整体的国际声誉。

原文出自【中国时刻】:http://www.s1979.com/gangaotai/201102/1311266513.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