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魁之争:日本战略走向的“血战”

标签:
政治菅直人党魁小泽日本战略走向西方干预杂谈 |
分类: 国际评论 |
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节目访谈(2010-09-01)
http://bg.fx678.com/HTMgr/upload/UpFiles/20100901/2010090111170452.jpg
主持人:现在马上连线资深评论员陈冰先生。陈先生,今天小泽一郎和菅直人宣布竞选民主党党魁,媒体分析说这将是一场“血战”,有可能导致民主党一分为二,你怎么看?
陈冰:主持人好。日本民主党的党魁之争,肯定是一场“血战”,但会不会分裂党,现在断言还为时尚早。在任何一个民主国家,党魁的选举,都是一场血战。一旦宣布党魁竞选,政党就分裂成几个团伙,支持不同的参选者。党魁的竞选过程,是一个先分裂后团结的过程,也是政党执政纲领和重要政策的形成过程,其中也包括未来组建政府时的职位安排。现在的日本民主党,只有小泽一郎和菅直人两人竞选,民主党肯定是先分裂成两派,等9月14日党内投票,选出党魁。
那么之后,民主党会不会分裂呢?我想不会。民主党执政还不到一年,分裂了就更难以组建政府,他们会从大局考虑,团结起来共同对付反对党——自民党。不过这次民主党的党魁竞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际上是日本今后往何处去的一次大辩论,不仅仅是谁当党魁、会不会在一年内换三个首相的问题。西方媒体都已经开始发表社论,来影响日本民主党的党魁竞选了,可见其重要性。美国的《华尔街日报》的评论认为,小泽一郎宣布出马竞选党魁,将会“给已经不稳定的日本政界增添不确定性”,有点负面;英国的《金融时报》的社论标题是,“这个人不适合日本”,把矛头指向小泽。
主持人:日本向何处去?小泽和菅直人代表不同的执政方向?
陈冰:是的。这次党魁选举,是在日本经济总量从世界第二沦为第三、美国持续干预东亚事务,这样一个背景下展开的。从战略角度看,小泽代表的是日本向亚洲靠拢、摆脱美国约束的思路,而菅直人则代表维持与美国的盟国关系、与亚洲若即若离的思路。也因此,前首相鸠山支持小泽,鸠山就是因为对抗美国而下台的。那么再看菅直人,当了首相后,就与美国签署了美军机场搬迁协议,满足美国在东海军演的要求,在外交上趋于保守,回到自民党政府的立场。自民党说,菅直人在“抄袭”他们的政策。
在国内经济问题上,两人对日本如何走出困境也有不同的考虑。大体上来说,小泽似乎对中国走出金融危机的经验比较赞赏,他的政策包括动用2万亿日元的政府预算刺激经济,推行包括汇率干预在内的政策应对日元快速升值;菅直人则比较看重于美国的经济政策,比如着手财政改革,考虑包括消费税在内的激进税改措施,落实社会保障,削减政府浪费性支出,增加就业机会。
可以看出,小泽和菅直人的政策,的确有点“针锋相对”,其实质是日本应该回到亚洲,还是继续追随美国、靠近西方的问题。
主持人:这样看来,西方是不高兴小泽当选的,所以展开舆论引导,想影响日本民主党的投票结果。
陈冰:没错。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是不喜欢小泽的。小泽一郎是一个政治战略家,当然也被称作是“幕后将军”。他是第一个提出日本要成为“正常国家”的人,从而摆脱美国的保护伞。上世纪90年代,华盛顿一度说他是日本的政治和经济改革家,但现在不这么说了。
让美国耿耿于怀的是,阿富汗战争打响后,小泽提出日本海上自卫队不应该跑那么远,给美国军舰加油,当时的美国驻日本大使想见见小泽,小泽坚决不见。
让西方不高兴的另一个原因是,小泽对中国的看法比较正面,对发展中日关系很热心。他还把美国嘲笑为“单细胞生物”,认为美国的一些策略是“头脑简单”。
所以西方媒体说,小泽具有空想和摧毁的个性,曾经把自民党摧垮,现在又要摧垮民主党。我们从中看出,西方是非常不情愿小泽当选民主党党魁的,更不情愿他进而当日本首相。他成了日本首相,会和鸠山一样,与西方拉开一点距离的。
主持人:那你认为小泽和菅直人谁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