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风骨 宁折勿屈

标签:
风骨成见阿q精神中国画吴冠中香港杂谈 |
分类: 文化评论 |
一代大师、国之瑰宝吴冠中先生驾鹤西归,让人扼腕长叹。他的背影,仿佛依旧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的心底”的艺术真情;他“宁折毋屈、不惜年华”的独立风骨,更令人高山仰止。
吴冠中先生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叛逆的性格,使得他代表了一股巨大的超越传统的创新力量,令国画艺术焕然一新。他为青年画家指点迷津:“你一定要穿着大师的拖鞋走一走,然后把拖鞋扔了,在穿和脱的过程中,你就会找到自己。”他很看不惯什么都拿“传统”说事儿,时代在前进,无法创新就抱住传统不放,那是窝囊。拿祖先的光荣对付他人的创新,说到底还是阿Q精神。
先生的创新气度之大,胸怀之广,令各界人士,尤其是从事社科、人文、艺术的人感喟不已。他曾经直率地表示,创作就是尽最大的力量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至于是否把不跟外国人走、实现民族化、建立中国自己的面貌等作为中国人创作标准,都不是重要的。艺术就是“不择手段”,百无禁忌,要“破除中国画的围墙”。他还说知识分子的天职是推翻成见,而成见之被推翻当缘于新实践、新成果的显现。对于处在创意时代的人,特别是特区人来说,我们也要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具备百无禁忌、推翻成见的气魄?
在艺术上求新,在思想上求真,这就是大师风范。他的眼睛里揉不得沙子,对自己的作品一样苛刻之极。1991年9月,先生整理家中藏画时,将不满意的几百幅作品全部毁掉。此番被海外人士称为“烧豪华房子”的毁画行动,目的只有一个:保留让明天的行家挑不出毛病的画!
吴冠中先生的骨气,还体现在他对市场力量的高度警觉,从不出售最好的作品。他视自己的画作为公共财产,大量捐给各地的公共美术馆,让公众分享。就在逝世前夕,还把5幅作品捐给香港美术馆。正在香港展出的“独立风骨”画展中,有一幅名为《抛了年华》的冰雪残荷水墨画,是吴先生一生气节的写照,上面有先生的题字:“树老根出,荷老枝折,宁折毋屈,不惜年华”。人格魅力,卓然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