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相亲节目:黄段子电视化

(2010-06-10 15:15:56)
标签:

电视台

站台女郎

主持人

显摆

中国

西方

blind

date

憨豆

百万富翁

文化

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节目访谈(2010-06-09)

 http://static.panoramio.com/photos/medium/33958907.jpg

主持人:我们再来连线资深评论员陈冰先生。陈先生,你是一个严肃的时事评论员,你平时会看相亲节目吗? 

陈冰:美曦。相亲节目不仅仅是大陆现在最流行的电视节目,也是海外媒体关注中国社会变化的一个样本。“拜金女”、“富二代”,都已经成为今年以来最流行的词汇。不仅我好奇,很多西方媒体都关心中国电视刮起的这股全民相亲潮。我也看了几家电视台的相亲节目,总觉得这些节目似曾相识,但面目全非。首先,这类节目是个新东西,国内的电视台似乎从来没有这么火爆的节目类型。大概也因为是新生事物,才引起人们议论纷纷,关注,把脉社会的人肯定都会看个究竟。第二是这类节目经常剑走偏锋,很裸,经常赤裸裸地对一个陌生人评头论足,甚至带着恶意的嘲讽。同时呢,部分站台的女士,和部分前来应征的男士们,都在直言不讳地谈论金钱,把金钱与感情、婚姻直接挂钩,令人难以接受。我有位朋友甚至说,这种节目的场景设计,和一些不怎么正规的夜总会有些相似,一排搔首弄姿的美女站台,等待形形色色的男人来挑选,然后双方公开讨价还价。也有人说,这类节目是把黄段子给电视化了。这种评价听上去很尖锐,但相信很多观众会认可,这类节目的确让人感觉俗气扑面而来。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似曾相识,具体是跟什么在比较呢? 

陈冰:我看国内相亲节目的开场情景,很像英国独立电视台的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国内翻译成《百万富翁》。《百万富翁》是由10个人来参加节目,而国内的相亲节目则扩充了阵容,有二十几位女士站台。而后来的演绎,则让人想起澳大利亚和英国的电视节目《Blind Date》,国内翻译成《黑暗约会》,也是相亲节目。我不知道国内的相亲节目是不是从这两档外国节目中获取灵感而设计的,但我感觉有这两档节目的影子。那么为什么又说是面目全非呢?《百万富翁》是谈钱、挣钱的节目,是通过知识来挣钱的,就是说参与者知道的东西越多,你就可能挣到更多的钱,有知识就是力量,有文化就能赚钱的意味。但国内的相亲节目则有显摆的架势,介绍男嘉宾时很多都说有车有房,年薪多少。同样是说钱的节目,格调似乎很不同。西方玩的是乐,节目中有很多生活常识,比如交通规则中让车停下来的标志是什么,有些人还真选错,大家哈哈大笑。而国内的相亲节目,秀的是俗。不错,人们都喜欢钱,但说出来显摆,就很俗。我觉得贴上“拜金主义”的标签也许不当,毕竟很多人都这么想的,但说是恶俗,我觉得是成立的。你对一个陌生人如此刻毒、如此刻薄地伤害自尊,就是恶俗,没有一点教养。当然了,这可能就是节目创作者故意想达到的效果。博出位,才能有高收视嘛。 

 

主持人:那么海外的相亲节目,又靠什么来吸引观众呢? 

陈冰:一样的,海外的相亲节目玩的也是乐。刚才我说到的Blind Date,我在英国看了好几年,很好玩。这个节目是三选一,一位未婚女子从三位未婚男子中选一个,去约会,或者相反,一位未婚男子从三位未婚女子中选一个。男女是不见面的,根据问题和声音来判断该选择谁,避免了以貌取人。男女嘉宾只报姓名、来自哪个城市、做什么工作,从来不提收入多少,是不是有车有房。因为初次约会不可能说这些问题的,我们都有个常识,男女交往深了要谈婚论嫁时才会触及收入问题。然后就是提问,问题是从观众中征集来的,比如你喜欢什么牌子的啤酒?喜欢哪部电影,为什么?要是你第一次约会,是选择机场还是车站?这些话,就像是初次约会讨论的话。被挑选的人,都是竭力说出最幽默的话,比如,说第一次约会是选机场还是车站,有人回答机场,因为见面了觉得对不上眼,可以马上离开,走得更高更远。也有人说车站,即便对不上眼,也有时间送她上车,交不成朋友可以,但不能少了浪漫和体面。两人的性格一下子就表现出来了。选出一对后,主持人给他们一张机票,他俩就去旅行了,电视台给他们包一周时间的所有费用,节目会拍出他们在旅程中发生的故事,然后再回到节目,告诉观众一个结果,他俩会不会联系,会不会继续约会,旅途中发生了什么不快等等。这个节目大概办了20多年了,每次的人都不同,收视率和被模仿率也都很高,已经被称作是“英国的文化遗产”。 

相比之下,中国的一些相亲节目有点急功近利,有点太直白,把初次见面的情景省略了,上场就是钱啊,收入啊,让人觉得很假,更像是表演,也就没有初次约会的那种温文尔雅。站台的女孩子不像是相亲来的,而是来出名的,有点像语言版的“兽兽门”,越雷人越好。可现实也很荒诞,站台女郎中就有人被邀请去做评委之类的,整个一个儿俗不可耐。再说前来参与的男嘉宾,似乎是来受折磨的,被讪笑、被挖苦、被嘲讽,好像男女嘉宾都成了笑料,都有成为“芙蓉姐姐”、“凤姐”、“犀利哥”的潜在愿望。也许,这档节目就是为了制造更多的庸俗明星,制造更多的芙蓉姐姐、凤姐以及“拜金女”、“炫富男”,为大众提供一些谈资。说这类节目俗,是因为背离了相亲这个主题,背离了常识,不像是相亲节目,没有温度也不够厚道。

 

主持人:那海外的相亲节目中有“托儿”之类的吗?

陈冰:有的,也有些人是为了出名、亮相而参与节目的,但只有一次上场机会,没有国内相亲节目中那些站台女生的特权,可以站好几次台。为了玩乐,有时也请一些明星,比如Mr Bean,憨豆先生,来捧场,看看与明星约会会是怎样一种情况,但程序都是一样的,走到节目的女孩,事先不知道男士之一就是大名鼎鼎的憨豆先生。也有些名人,是没被挑选的,给观众带来的是一个乐字。 

 

主持人:他们的节目中有相亲成功的案例吗?

陈冰:有不少。而且凡是通过节目成功组建家庭的,都想把主持人Cilla Blank,请去当证婚人,电视台也乘机拍摄,作为扩大节目声誉的素材。英国《黑暗约会》的主持人Cilla Blank,曾经是一位歌星,今年60多岁了,她主持了多年的节目。 

 

主持人:正如刚才我们讨论到的,现在国内的相亲节目虽然很火,但是未免让人觉得太超过,所以很多人对它的寿命不乐观。您怎么看? 

陈冰:我想,相亲类节目流行,虽然被很多海外媒体做了不同的社会意义的解读,但本质上还是娱乐,因为俗而需要改造,需要升级换代是必要的,就像手机一样,刚刚出来时叫“大哥大”,很笨重,信号也不好,加上一些人显摆,把大哥大拿在大街上摆姿态,假若你那时就弃之不用,那就没有现在小巧玲珑使用方便的手机了。我认为,既然市场有需求,就加以改造,慢慢会脱俗入雅,给人们带来欢笑,让参与者也觉得好玩,而不是受罪。给相亲节目打棍子、戴帽子,是更加庸俗、更加刻薄的做法,要不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