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不算是个合格的摇滚乐迷,因为很多时候并不喜欢摇滚的吵,但我仍然觉得自己有颗滚烫的摇滚的心!这样,就够了,至少我觉得是.
很多人觉得女孩说喜欢摇滚只是哗众取宠,我不去为自己辩解什么,我要的不是赞美,而是与所有摇滚爱好者一样的,摇滚精神!精神在我胸中,足矣!
最早接触摇滚,是听BEYOND,在初中的时候,距离现在也有十多年了.那时候还是很穷很穷的孩子,就偷偷把买早点的钱省下来买BEYOND的卡带(那时候有CD是非常奢侈和令人艳羡的),每次拿到卡带都如获至宝,那种感觉,到现在仍记忆犹新.直到今天,依然对家驹的歌有种类似于膜拜的感觉,那种来自灵魂深处又触动每个人心弦的旋律让我窒息.
初中快结束的时候,我喜欢上了汪峰,那时候还叫做鲍家街43号,他们的歌都是很阳刚的(不好意思,我暂时想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典型的愤青原创摇滚,那时候我能接受的只是他们的类似于<我会在这里等你>等相对安静一点的歌.我说过,有时候,我并不喜欢摇滚的吵.
千禧年,我走进了大学,认识了许巍,开始真正喜欢摇滚.那时候,许巍只有<在别处>和<那一年>两张专辑,是他最初的摇滚作品,也是很典型的中国摇滚乐的代表,他的这两张专辑中的作品多以纯音乐取胜,带我进入摇滚乐的神秘国度.从那时候开始,我开始迷恋摇滚.
当许巍推出<时光
漫步>的时候,他的事业已经走出低谷,音乐风格也褪去了许多颓废的元素,更趋向大众化,这让他更容易被大家接受,也许就是从那时候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和喜欢许巍,一个唱着软摇滚带大家畅游音乐世界的音乐精灵.当<每一刻都是崭新的>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许巍走到了他事业的颠峰.
之后,慢慢的,开始喜欢张楚,何勇,罗琦,窦唯,崔健,唐朝,黑豹……
很多过去年了,我依然那么热爱摇滚.相信很多的孩子都跟我一样,慢慢被摇滚侵蚀,直到完全不能自拔.于是我想,摇滚,究竟是毒药还是毒品呢?
小的时候,爸爸妈妈不喜欢我们总是看电视,怕小孩子自制力差贪玩不学习了.我渐渐长大,在我的视听范围之内,也确实有很多孩子因为迷恋摇滚荒废了学业(当然,也有因为别的荒废学业的,在此不做赘述),但也有很多孩子因为摇滚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摇滚于是--用一句被人们用烂了的话来说--成了一柄双刃剑,会用它的人超度了,不会用它的人堕落了.
昨天有个朋友问我有没有1994年在红勘体育馆举行的摇滚中国乐势力演唱会,相信只要你是热爱摇滚的人,就不会不知道那场盛宴.那一次,演出的摇滚乐者甚至都写了遗书,因为没有人知道,演唱会上会发生什么事.因为繁忙的工作和琐碎的生活,很久都没有听演唱会了.朋友提起,于是马上找来看,一直看到自己心潮澎湃.当时的报道是这样写的:
1994年12月17日晚上8点,窦唯,张楚,何勇以及作为嘉宾演出的唐朝乐队所参加的"摇滚中国乐势力"演唱会在香港红勘体育馆正式开演,现场坐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和近万名香港观众.此次是香港有史以来大陆访演规模最大的一场演唱会,当天的演出会场爆满,在此之前只有德国一名很有名的小提琴家在红勘创下观众记录,但当时也只有磨岩演出时的一半.演出空前精彩,红勘历年的规矩只准观众坐着看演出,可是演出当天所有的观众都站着和着音乐手舞足蹈,有的甚至站在椅子上,还把超过一半数量的椅子砸坏.演出结束后,很多观众长跪不起,哭着口里呼喊着何勇,窦唯等人的名字.演出结束几天里,香港几乎所有报纸的连续三天以头版报道此次演出的盛况.这也是史无前例的.
很滑稽的是,一边看演唱会一边给主任打工作总结,不知道领导在看的时候,能不能感受到那堆枯燥的文字中跃动的旋律.
朋友们都很不理解,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孩怎么会这么迷恋摇滚,我只能说,我中毒了.
摇滚是毒药,是没有解药的毒药,一旦中毒,便无药可救,直到你死去的那一天.毒药会充斥你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每一秒钟,这种毒药带给你的不是痛苦,而是无尽的快感与充实.因为摇滚,我们变的幸福!
摇滚是毒品,是让你欲罢不能的毒品.从第一次你试着接近它的时候,你就注定要依靠它一辈子,当毒瘾发作,你会无比空虚和痛苦.一剂摇滚之后,毒瘾不治疗而愈,我们继续无聊的生活……
在你眼里,摇滚究竟是毒药还是毒品?希望天下中摇滚的毒和染上摇滚这种毒瘾的朋友们幸福并更幸福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