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济群佛教戈友会玄奘菩提静修营 |
分类: 衲履足迹 |
——首届EMBA戈友会菩提静修营札记
2014年6月20日。江南古刹。西园寺。绿荫如盖。静谧清凉。
西园 初见
行禅 坐禅
正念 太极球
附录一【西园雨露,前缘又熟】
李 聪
末法像法之争,事起多端,与我辈本来就没什么实义。夏至初梅,戈友学子相会姑苏胜迹,齐聚西园丛林,福报得未曾有。法师析理辨行,众弟子至心皈依,实为我佛门兴隆气象。
苏州,有东南佛国美誉,生公说法,寒山拾得禅门巨擘自不必说,人民风俗敦良,温文善厚,很有佛国的气质。
西园,以罗汉堂闻名宇内。多少苏州人幼时牵着父母的手,一起数罗汉……
如今,80戈友会同义工善信百余人,皆为工商先锋学界新秀,宿植德本,为三藏法师精神感召,再会前缘,九州五湖不避车马,提箱携箧,共赴西园晨钟暮鼓,渴慕向化之情溢于言表,岂非旧事未了?
佛以一大事因缘示现于世,我等累劫修行,荷担如来家业,上济下群、上成下峰、上界下文诸师,不辞万机烦碌,婆心悲切,说正说反指月镜花,何曾轻于我等初学末进?大悲之心,慈爱之情,寄予音容,我辈失却真常、不知归途的愚执羔羊,尚不能振聋发聩,奋起直追,研宗学教修学并重,尚耽淫声色沉迷片刻清净人天小果,如何报师慈悲万一?
两日小学,各位同修个个似有所悟,感同身受摩拳擦掌,后因又植,不知红尘中又要迷失几多劫数,方得再会姑苏重走玄奘,想来一声叹息!我辈也是痴绝。
附录二【结缘西园】
——2014戈友会菩提书院静修营小记
——2014戈友会菩提书院静修营小记
刘树森
在尘世中前行的路上,遇到了就是缘分。
因了商学院,因了戈友会,因了厦大,也因了重走玄奘路的缘;更因了佛陀的慈悲,济群导师和菩提书院各位法师的普渡之心,及各位戈友的向佛之愿,让我们相遇在西园寺,与佛结缘。
落笔行文,心怀感恩。不足三日的清修,让我这样一个迷失在物欲繁华的凡夫俗子,看到了归航的明灯。让一颗蒙尘多年的心,逐渐清亮起来。
我本愚钝,几日来导师的明法开示,并未全部领悟。但在菩提书院所经的一切,已然让我坚定了向佛之心。所以慧湛师兄提及让我写小文一篇,分享心得时,我并没有顾忌自己的文笔拙劣,心得浅薄,而是答应下来。因为我坚信,在慈悲而智慧的菩萨面前,所有的华丽都是虚幻,真诚感恩,是我唯一能做的。
修行中的感悟,是美好而清澈的,纵使对我这样一个尚未开悟的人。
入园伊始,西园寺的清雅已深深打动了我。古朴而宁静的气息让浮躁的心顿时安宁下来,久违的舒畅油然而生。导师后来开示说这是心随境转,竟又是如此智慧。
每一位戈友,都是热情友善的;每一位义工师兄,都是平和亲切的;每一位法师,又是如此的从容温和。我想,这就是修行的力量吧,这就是向佛的善果吧。每一个人,都在传递着友爱、宽容、慈悲的正能量。我不懂用佛经里的文字或者佛法的道理怎么来描述和形容,只能用自己的感受去说,这样的感觉非常美好。
来西园之前,对于佛法,我最多只能算是一个爱好者。和很多人一样,我会去烧香拜佛,也会阅读一些佛经相关的书籍。些许的心得,成为在困难和不公的时候宽解自己、坚定自己的药方。很多道理,没有去细想,也没有去精研。向佛之心,可能在内心深处是有的,但虔诚、领悟,和了解佛法真正的涵义,恐怕是谈不上的。这次静修营,是慈悲的佛陀,就着戈友会的因缘,在西园寺,让济群导师打开了佛门,让我这执迷已久的人,感受到了佛光。
济群、成峰、界文等法师连日的讲法开示,如明月清泉,润心开智。我从未奢望有如此的境遇,亦从未想过自己会有如此的佛缘。感恩诸师之余,记录自身的点滴感想,与诸位师兄分享:
1.安静才能触摸真实,慢下来就能找到自己
止语,是在菩提书院第一感受的词。走路不说话,吃饭不说话,学法不说话,睡觉不说话。当这一切都不说话的时候,我逐渐感觉到了每样事情真实的一面。安静地吃饭可以品味饭菜的味道,安静地行走可以感知自己的身体,安静地学习可以领悟真谛,安静地睡觉竟然无梦。如同界文法师带大家做的步行禅,可以感受到每一步原来是这样走的,感受到左脚和右脚的不一样,感受到脚和大地接触的情形,感受到一只脚落地的同时另一只脚开始腾空。从不知道走路时原来有那么多念头会出现,而这一切,都是在安安静静的时候才能被感知。就在这看似慢得不合时宜的节奏中,我在一点点找回已经忘记的感受和自己的身体。原来,感受了那么多外界的事物,却忘了去感知自己。连自己的身体都不能清楚地感知,其它那些感受,难道是真实的么?
慢下来,静下来,不单单是走路。我想应该可以感知更多。
2.无常即有常,心定便自然
以前从未能理解无常,界文法师的解释让我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你要理解事物本来就是无常的,因为你的心觉得它是有常的,所以当无常出现的时候,你才会觉不合理。譬如,我们在这里坐禅,有人手机掉在地上了,哐当一声。你会觉得是谁这么不小心,也会觉得它打扰了你的安静,继而也许会生气恼火。可如果你真的理解事物是无常的,那么手机就是会掉在地上的,这个声音就不会让你觉得惊奇,你也就不会抱怨被打扰。是的,我们总是固执地认为一切常在的才是合理的,这纷扰的世界,这万物皆生的世界,本来不就是无常的么?我们何必又纠结呢?心定了,不就可以放下了么?
3.无我利他
我最早接触《心经》,是因为一个小故事,我并不知道故事的真伪,也没有去求证过,因为我觉得一个高僧是有这样的善心的。故事说的是玄奘法师在西行路上碰到一位在荒漠里居住的老僧人,老僧人浑身恶疾,脾气还不好,玄奘法师无怨无悔地照顾了他很长时间,后来老僧人圆寂之前,把《心经》传授给了玄奘法师。当听到济群法师讲述玄奘求法的历程和精神的时候,我感悟到了更深刻的东西,此情此景扑面而来。天荒地漠,一心向佛的玄奘法师孤独地行走在一条没有指引,没有路标,没有地图,甚至不能称之为路的路上,为了什么?在思考着什么?是什么驱动着他?他怕过么?孤独、恐惧,是不是也一样侵蚀着他的心?济群法师的开示,震撼着我的心灵。无我利他,就是在这样的初心下,玄奘法师才踏上了西行的道路;也是这无我利他的心,才让玄奘法师不畏一切艰辛和磨难。勤奋好学,为法忘躯,淡泊名利,临危不惧,无我利他——济群法师开示的玄奘精神,如此通透。修行路上,我辈弟子,自当追随。
4.学会专注
成峰法师开示的过程中,分给每人三颗葡萄干。让大家先仔细看看,闻闻,听听,然后慢慢放到嘴巴里,一点点地品尝,从咬开到咽下。葡萄干是我自幼喜欢的食物之一。我也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味觉敏锐的人。我可以轻易分辨出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口感,甚至可以分辨出农夫山泉和利宝矿水的区别。在我此前的世界里,葡萄干给我的感觉有:涩、酸、甜过了、干、硬、刚好等几种感觉,可这次,当我专注地去体会的时候,我竟然感受到了青色的葡萄,熟透的葡萄和一颗圆润新鲜,成熟度刚好的葡萄。我甚至感受到它迸开是汁水散发出来的浓郁的香气。原来,真正的专注,才是人生这场修行中的必修课。
写在最后:
我并不知道自己的感悟是否是一个初学者尚未入门的错误的或者粗浅的理解。我只知道自己的心是真诚的,所以还请各位法师和师兄给予我帮助,让我理解的更真。唯一不希望的,就是自己的分享给其他同学造成一些误导。
阿弥陀佛,再次感恩。期待下次和大家的相聚,期待西园寺菩提书院的修习,期待诸位法师的再次开示。
在刚过去的忙乱的周一,我发生了一些变化。我可以告诉自己,话说得慢一点。我可以告诉自己,其实可以走得慢一点。我可以告诉自己,应该用微笑去面对那些着急上火的同事。我只发了一次脾气。我做到了。
前一篇:济群法师:玄奘的精神·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