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坛经故事之六,答生灭与寂灭】上

(2013-08-30 08:43:53)
标签:

济群法师

佛教

顿教

六祖坛经

机缘品

杂谈

分类: 修学理路

http://www.jiqun.com/blog/545.jpg

  僧志道,广州南海人也。请益曰:“学人自出家,览《涅槃经》十载有余,未明大意。愿和尚垂诲。”
  师曰:“汝何处未明?”
  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于此疑惑。”
  师曰:“汝作么生疑?”
  曰:“一切众生皆有二身,谓色身法身也。色身无常,有生有灭。法身有常,无知无觉。经云‘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者’,不审何身寂灭?何身受乐?若色身者,色身灭时,四大分散,全然是苦。苦,不可言乐。若法身寂灭,即同草木瓦石,谁当受乐?又,法性是生灭之体,五蕴是生灭之用。一体五用,生灭是常。生则从体起用,灭则摄用归体。若听更生,即有情之类不断不灭。若不听更生,则永归寂灭,同于无情之物。如是,则一切诸法被涅槃之所禁伏,尚不得生,何乐之有?”

.......................


  第六个案例是接引志道,开示《涅槃经》中生灭与寂灭的疑问。

  “僧志道,广州南海人也。请益曰:学人自出家,览《涅槃经》十载有余,未明大意。愿和尚垂诲。”有位叫做志道的僧人,是广州南海人,他向六祖请教说:学人自出家以来,阅读《涅槃经》已十多年,还是不能明了经中大意,希望和尚给予开示。

  “师曰:汝何处未明?”六祖问说:你什么地方不明白?

  “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于此疑惑。”志道说:对“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句经文还存在疑惑。

  “师曰:汝作么生疑?”六祖问:你对这首偈颂的疑问在哪里?

  “曰:一切众生皆有二身,谓色身法身也。色身无常,有生有灭。法身有常,无知无觉。经云: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者,不审何身寂灭?何身受乐?”志道就说了他对生灭义的理解:一切众生皆有二身,即色身和法身。色身是无常的,有生有灭;而法身是常的,没有知也没有觉。经中所说的“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者”,不知是色身灭了还是法身灭了,又是哪个身在享受快乐?

  “若色身者,色身灭时,四大分散,全然是苦。苦,不可言乐。”如果是色身在享受涅槃之乐,可当色身坏灭的时候,地水火风四大分崩离析,全然都是痛苦。既然是苦,就没有快乐可言。

  “若法身寂灭,即同草木瓦石,谁当受乐?”如果是法身在享受涅槃的寂灭之乐,但法身是无知无觉的,就像草木瓦石一样,又是什么在受乐呢?

  “又,法性是生灭之体,五蕴是生灭之用。一体五用,生灭是常。生则从体起用,灭则摄用归体。”此外,法性是生灭的根本,五蕴是产生生灭的作用。由这个根本产生五蕴的作用,所以生灭应该是常的。五蕴产生时,是从法性的体产生用;五蕴坏灭时,是作用又回归到法性的体。

  “若听更生,即有情之类不断不灭。若不听更生,则永归寂灭,同于无情之物。”如果这种生是不断的,那么法性生五蕴就会没完没了地继续下去。如果生完后不能再生,就会永远归于寂灭,和无情没什么两样了。

  “如是,则一切诸法被涅槃之所禁伏,尚不得生,何乐之有?”如果这样的话,一切诸法进入涅槃的寂灭状态,就不再产生什么,哪有快乐可言?以上,志道阐述了自己对色身、法身及生灭的理解。他的问题在于,把色身和法身对立起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