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文*新诗读本》收录李尚朝诗歌《虫儿飞》及赏析
| 分类: 评论文章 |
寻觅现代人遗失的童真
——李尚朝《虫儿飞》诗歌品析
原诗:
◎虫儿飞
.
虫儿在月光下飞,天河浅浅,时光倒流
虫儿虫儿,一只又一只,它们飞它们飞
它们好看的姿势,比我想象的还有才华
.
虫儿飞呀,虫儿飞呀,我不会着急
我不会因为日间的尘嚣而打破现在的宁静
虫儿虫儿,只是你们太小,月光也不太明亮
我看不清你们穿着哪种好看的衣裳
.
但是,你们飞,你们飞,一点儿也不影响
你们一点点,把我的内心点亮
一点儿也不影响,在我落魄的夜晚
想起从前的小姑娘
.
诗歌赏析
.
李尚朝是中国当代的著名诗人,在许多教材里都选有他的诗歌作品,在大学教材里,其诗歌《月上中天》里的浪漫主义情怀,被誉为“20世纪90年代诗坛中绝无仅有、但却符合人类未来的最高理想”。①
诗人出生于三峡风景区巫山县,那里山明水净,如梦如幻又宁静和谐,朦胧缥缈的月光在诗人的诗歌中反复出现,这首《虫儿飞》也是描写月光下的梦幻时光,把人带入童年的梦境之中,给人无限的遐想,唤醒纯净的记忆。
诗人在《李尚朝诗歌品鉴》 ②一书中,就这首诗讲述他的童年生活:“记得小时候,在三峡巫山的大山里,宁静的夏夜,银河在天上,星星在上面铺着,姐姐们就拿着我的手唱:‘虫儿飞,飞到外婆的菜园子去了,外婆一吆,啄个疱,外婆一撵,啄个眼。’然后不断地重复,并把我的两个小食指点在一起,做着虫儿对飞的样子,我就特别乖巧听话,这让我可以看到那些草丛里的萤火虫在空中飞舞的样子,我就觉得我手上做着对飞样子的也是那闪着亮光、不停来往的萤火虫。”
这样的场景是那么的温馨,那么令人陶醉,是童年中最美好的记忆。我们每个人的童年记忆虽然不尽相同,但这样的场景一定可以唤起我们对童年的回想,能拨动我们每个人的心弦。
诗人还说:“时光总是很快地流逝,童年也一去不复返了,转眼间就是而立之年,人生的疲惫感在不断地袭来,尘嚣之中,那种美好宁静、不染杂质的心灵不复存在,只是在偶尔重见到那虫儿飞舞的时刻,才知道那种时光已再难重回,而积重难返的人生,在片刻的宁静里,所体验到的却也是永恒,这就算我写作这首《虫儿飞》的动因了。”
显然,诗人是在成年以后,通过另外的场景,重新体验着童年的记忆。这个场景既是诗人眼前的场景,也叠加了诗人对童年的回忆。就像电影画面,把眼前的景致与回忆的场面不停地切换,在时间与空间的不停转换中,让人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让我们来仔细欣赏诗人这首动人的诗歌。我们不妨用电影镜头方式来帮助叙述和理解。
诗歌的第一节:“虫儿在月光下飞,天河浅浅,时光倒流/虫儿虫儿,一只又一只,它们飞它们飞/它们好看的姿势,比我想象的还有才华”。
诗歌第一句推出了一个场景:“虫儿在月光下飞”,让我们看到淡淡的月光下,萤火虫优美飞舞的样子。然后出现浅浅流动的天河,天河的水是那么的清澈,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本来,“天河”就是“银河”,银河是星星组成的,与飞舞的萤火虫形成对比:地上是萤火虫在飞,天上是星星在飞。但诗人在诗中,把银河化成了天河,并用“浅浅”二字,诗人通过“通感”的手法,把神话中天河的清亮澄澈呈现在我们面前,从一个画面到另一个画面,想象的空间一下就拉大了。然后,“时光倒流”四个字,让星空的画面流动起来,从实景转换到虚景。在这第一句诗中,诗人就把眼前的事物,通过画面的切换,过渡到下面的回忆之中。
接下来的两行诗歌:“虫儿虫儿,一只又一只,它们飞它们飞/它们好看的姿势,比我想象的还有才华”,这里转换成儿童的视角了。让我们感觉到那个山村的小朋友在月光下望着好看的萤火虫,那么入神,那么痴迷,虫儿成了他儿时的伙伴。“姿势”和“才华”两个词,明显是把虫儿当人在写,这在修辞中叫作拟人,在诗歌创作的手法中,也叫做“幻化”,好像虫儿一下子变成了人,他们的飞动,就是一种舞蹈,而且那舞蹈是如此的优美柔和,那种舞蹈设计超出了想象,显露出超群的才华。
这样的诗句,很容易引起我们心灵的共鸣,像灵魂的窃语,如柔顺的天光,穿透我们幽静的心底,让我们的内心更加温润。
诗歌的第二节,是以诗人现实的身份,在欣赏萤火虫的表演。“我不会因为日间的尘嚣而打破现在的宁静”一句插在虫儿飞舞的诗句中间,是别有深意的,这句诗,又把画面从回忆拉回到现实。诗人已是成人,“日间的尘嚣”,是诗人感受到的生活的烦闷与无奈。诗人曾说,“人生的疲惫感在不断地袭来,尘嚣之中,那种美好宁静、不染杂质的心灵不复存在。”诗人就用“日间的尘嚣”五个字,把自己的生活状态植入到了萤火虫的表演之中,让人感觉到,“虫儿飞”这样的场景,不但美好宁静,不杂质,而且是很难获得的人生享受。所以,诗人仍然以儿童的眼光与心灵,投入到这场美丽的表演之中。诗人像一个儿童一样,对着虫儿说:“虫儿虫儿,只是你们太小,月光也不太明亮/我看不清你们穿着哪种好看的衣裳”,在这里,虫儿的人称也从前面的第三人称“它们”转到了第二人称“你们”。这种人称的转换,也正说明诗人从回忆转回到了现实。这样的诗歌语言,活画出了诗人的一颗童心,也表现出诗人对美好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衬出现代社会,人生的疲惫与艰辛。
诗歌的最后一段,是诗人发出的感叹。因为生活的疲惫,童心在很多人的内心已丧失了,诗人自己也感觉到,现实的社会磨去了心灵的亮光,他对虫儿说:“你们飞,你们飞,一点儿也不影响/你们一点点,把我的内心点亮”,他希望通过这些大自然的“有才华”的精灵,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一次洗涤,得到一次净化。也正是这种净化,让诗人回忆起了童年的美好生活,还有童年生活中难忘的事与人。所以,诗人继续对虫儿说:“一点儿也不影响,在我落魄的夜晚/想起从前的小姑娘”。“落魄的夜晚”再一次点明,诗人所处的生活环境让人不如意,与“虫儿飞”这样的美好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小姑娘”是谁,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诗人童年的美好记忆。
月光清浅,萤火轻盈,纤尘不染,往复回旋。这样的情景,诗人刻画得极为形象,充满着浓烈的童话色彩。这正是现代人所遗失殆尽的童真。
整首诗中,诗人通过月光下萤火虫飞舞的场面,展现出童年生活的美好,通过这种美好场景与现实生活的对比,反衬出童年生活的弥足珍贵,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希望通过澄澈明净的自然童话,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保留一颗清寂与安然的心灵的愿望
在这首诗歌中,值得一提的是诗人对“反复”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反复,也叫重复,重叠,复沓,叠加。诗中多次出现的“虫儿虫儿”,“它们飞它们飞”,“你们飞你们飞”,“虫儿飞呀,虫儿飞呀”这样的反复词句,一是再现了那种萤火虫飞去飞来的场面,二是表现出诗人内心不断欣赏的感情,同时,加上儿化和叹词“呀”,对虫儿那让人怜爱之状,也进行了强调,有一咏三叹的效果,给人以弦曲流韵、暗香浮动的韵味。
.
注: ①原载大学中文专业教材《20世纪中国文字作品选读》,胡国强,苏光文编,重庆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二版。
②《李尚朝诗歌品鉴》,蒋登科主编,远方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
《中华美文.新诗读本》目录
.
【第一单元:祖国之诗】
《天上的街市》(郭沫若诗,李明利、杨然赏析)→3
《一片槐树叶》(纪弦诗,南岸赏析)→5
《白玉苦瓜》(余光中诗,杨然赏析)→7
《念故乡》(高凖诗,杨然赏析)→9
《夜景》(傅仇诗,康霞赏析)→13
《雁是一种怎样的鸟儿》(南子诗,康霞赏析)→15
《雪白的墙》(梁小斌诗,康霞赏析)→17
《桃花初绽》(凸凹诗,杨然赏析)→19
《空旷的苏北》(黑马诗,陈劲松、崔国斌赏析)→21
《草原》(小米诗,老乡赏析)→23
【第二单元:故乡之恋】
《蝴蝶》(胡适诗,李明利赏析)→27
《在你面上》(蓬子诗,李明利赏析)→28
《和平的春里》(康白情诗,李明利赏析)→29
《月夜》(沈尹默诗,李明利赏析)→31
《水手刀》(郑愁予诗,南岸赏析)→32
《虫儿飞》(李尚朝诗,杜菲赏析)→33
《对一次飞行的回忆》( 缪立士诗,缪立士赏析)→37
《烟雨村庄》(何均诗,冰夕赏析)→39
《想给父亲打个电话》(秦时月诗,赵玉侠赏析)→41
《给母亲一个拥抱》(西粮人家诗,黄土层赏析)→42
《故乡啊,我永远是你的孩子》(王立世诗,王科赏析)→44
《怀念一盏灯》(鲜圣诗,向迅赏析)→46
《仅有的一次飞翔》(张口诗,张型锋赏析)→48
《母亲的病灶》(陈颉诗,陈俊勉赏析)→51
《母亲很多次偷偷读我的诗》(左右诗,石语赏析)→53
《泥做的故乡》(张守刚诗,花之语赏析)→54
《亲人》(王更登加诗,杨克赏析)→56
《十年前,我去过春天》(詹义君诗,左华赏析)→57
《过家家的月色》(金指尖诗,圆子赏析)→59
【第三单元:青春礼赞】
《邮吻》(刘大白诗,李明利赏析)→63
《教我如何不想他》(刘半农诗,李明利赏析)→64
《再别康桥》(徐志摩诗,李明利赏析)→66
《预言》(何其芳诗,左华赏析)→69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何其芳诗,左华赏析)→71
《风吹过我的时候》(重庆子衣诗,左华赏析)→73
《黑夜里一朵黑郁金香》(凉夜诗,钱刚赏析)→76
《姐姐,你飞翔的姿式多么美》(朱仁凤诗,清江暮雪赏析)→78
《树说》(小米诗,华海赏析)→80
《一只蜻蜓在教室里飞 》(郑劲松诗,张丽丽赏析)→82
《我一十八岁青春》(张春玲诗,谷冰赏析)→86
《南方唱给北方的情歌》(陆俏梅诗,南岸赏析)→88
【第四单元:梦想人生】
《生活是多么广阔》(何其芳诗,左华赏析)→93
《你的名字》(纪弦诗,南岸赏析)→94
《小小的岛》(郑愁予诗,左华赏析)→96
《追求》(覃子豪诗,南岸赏析)→97
《日记》(杨唤诗,左华赏析)→98
《迷途》(北岛诗,杨然赏析)→99
《焦虑》(黄仲金诗,胡畏赏析)→100
《蝴蝶》(席永君诗,杨然赏析)→101
《雪意》(陈瑞生诗,杨然赏析)→105
《男人、剑客》(林忠成诗,卢桢赏析)→107
《爱人住在家乡》(黑马诗,冬箫赏析)→108
《别忘了》(孙艳秋诗,远方赏析)→110
《茶叶和水》(于小哩诗,左华赏析)→112
《初遇》(崔云琴诗,张金烈赏析)→113
《怀念》(漆宇勤诗,圆子赏析)→116
《淮河苇滩》(陈建正诗,祁鸿升赏析)→118
《寂语》(扎西才让诗,耿林莽赏析)→120
《夹缝》(王立世诗,马晋乾赏析)→121
【第五单元:意象之旅】
《流星》(痖弦诗,康霞赏析)→125
《天窗》(郑愁予诗,南岸赏析)→125
《窗》(纪弦诗,南岸赏析)→127
《风景》(林亨泰诗,南岸赏析)→128
《还给我》(严力诗,杨然赏析)→129
《秋烬》(彩羽诗,南岸赏析)→130
《从火星上看地球》(杨然诗,人文学院对外汉语班03级赏析)→131
《茶》(向天笑诗,兰雪赏析)→135
《春说来就来了》(丁乂诗,邱绪胜赏析)→137
《搬运秋天的蚂蚁》(李钢诗,晓雾赏析)→139
《高原上的野花》(张春玲诗,谷冰赏析)→140
《给雪重新命名》(爪哇岛诗,林煥彰赏析)→141
《秋夜》(星儿叶子诗,远方赏析)→144
《小木房,孤零零的小木房》(匡文留诗,傳金城赏析)→145
《在远方》(李钢诗,杨然赏析)→147
【第六单元:花儿,你在等待什么】
《花儿,你在等待什么》(何欣航诗,康霞赏析)→153
《草人》(王震东诗,杨然赏析)→155
《红蜻蜓》(傅于桐诗,杨然赏析)→159
《留恋、梦》(陈秀情诗,杨然赏析)→160
《芦花与少女》(钟荧诗,杨然赏析)→161
《梦儿比太阳飞得更高》(周一方诗,杨然赏析)→165
《桃花》(郭诗语诗,杨然赏析)→167
《童话》(郭剑波13岁诗,杨然赏析)→169
《五月随感》(许柯仪诗,杨然赏析)→170
《想念外公》(李天怡诗,杨然赏析)→173
《吹泡泡》(陈祉伊诗,杨然赏析)→174
《剪》(徐毅诗,康霞赏析)→178
.
附:
书名:《中华美文.新诗读本》
中国现代文学邛崃地方循环读本.第一册
编辑:邛崃市教育学会诗歌研究室
责任编辑:王春霞
封面设计:力扬文化
出版发行:现代教育出版社
版次:2015年12月第1版
印次:2015年12月第1次印刷
字数:150千
定价:28.00元
主编:赵江临
执行编辑:杨然
.
本消息由诗生活通讯社发布,转载务请注明出处。
.
另据《邛崃教育网.教育动态》报道:
在“中国新诗百年”诞辰来临之际,经过一年余的征稿和辛勤编辑,由邛崃市教育学会诗歌研究室编辑的《中华美文.新诗读本》(中国现代文学邛崃地方循环读本第一册)于近日问世,由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读本主编赵江临,执行编辑杨然、康霞。
关于《新诗读本》编辑、出版的大环境和大背景,邛崃市教育学会诗歌研究室主任杨然在《关于第一册地方读本编辑情况的通报》一文中写道:“世界文明史表明: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对于不同肤色的世界各民族而言,诗歌,是他们的最高语言。没有文学的国度是可悲的国度,没有艺术的民族是苍白的民族。而诗歌,因其表达内涵的深奥和渊博,语言艺术的奇妙与魅丽,因而在地球上各民族语言领域中,被誉为是文学中的文学,是艺术中的艺术。有时也被称为沙龙文化,贵族文学。新中国成立后,诗歌教育的普及,有着非常显著的成就。经过近百年的开拓与发展,新诗与古代诗词一起,已经与人民融为一体,成为当今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艺术表现形式。”
关于《新诗读本》编辑、出版的意义,杨然写道:“泱泱诗歌大国,唐诗宋词辉煌。现代中国新文化运动,新诗,建立了最为特殊的开拓功勋。值此中国新诗100年这一重要纪念日子来临之际,邛崃市教育学会诗歌研究室决意编辑、出版一本以新诗审美艺术教育为宗旨的地方读本,在这教育、文化、艺术包括诗歌鉴赏得到普及皆已不成问题的当今社会,自有其更深沉的意义和实践价值,不仅丰富了邛崃地方教育读本新的内涵,而且拓展了邛崃地方特色教育新的领域。”
《新诗读本》自2014年9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经过一年零一个月时间的征稿,前后总共收到1260份稿件,其中诗歌869首,赏析文章391篇,涉及全国29个省市区133个区、县、市。通过网络发布和传播,《新诗读本》的编辑意义获得了诗歌界和教育界普遍认同,产生了广泛影响。
在应征稿中,有的出自名家手笔,这些国内著名诗人和诗评家的文字,是当代诗歌艺术鉴赏的高标体现。国内实力诗人的来稿,同样令编者深受鼓舞。来自各行各业的稿件,体现出当代社会人们诗歌创作与鉴赏的多元风貌。加入各级各类作家协会,是诗人、诗评家进行创作取得相应成果的身份认同和成就象征。本次征稿,来自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以及其他各级各类作家协会会员的稿件,范围广泛,内容丰富,扩大了读本的影响力,增添了读本的附加值。
《新诗读本》的编辑,作为征稿对象和作用对象,除了作为读者的中小学生这个终极教育目标的作用群体外,最重要的群体有两个,一个是前面提及的属于作家协会会员的诗人和诗评家,另一个就是作为教育工作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这次征稿,教师群体的作者来稿,最令人兴奋,反映出教育工作者对《新诗读本》不仅热情高,而且期待值也高。来自教育工作者群体的诗歌文本和诗歌赏析文本的作者,涉及到全国各地22所大专院校和34所中小学,各级各类学校达到50多所。
《新诗读本》入选新诗作品和赏析文章共计185篇,其中入选72家诗人92篇作品,包括中国新诗百年名家胡适、蓬子、刘半农、沈尹默、康白情、郭沫若、刘大白、徐志摩、何其芳、傅仇、严力、北岛、梁小斌、李钢、台湾著名诗人纪弦、郑愁予、覃子豪、洛夫、余光中、高凖、林亨泰、海外诗人南子、彩羽、当代诗人凸凹、黄仲金、席永君、林忠成、陆俏梅、丁乂、李尚朝、缪立士、张守刚、重庆子衣、漆宇勤、向天笑等。入选33家诗歌赏析者93篇文章,其中包括中国著名作家耿林莽、台湾著名诗人林煥彰、当代著名诗人老乡、杨克、台湾诗人冰夕以及其他诗人、作家李明利、钱刚、向迅、邱绪胜等。何欣航、傅于桐、陈祉伊、徐毅等12位“小诗人”作品入选,是读本的一个亮点。作品来自他们的初中或小学时代,给“新诗教育的明天”增添了些许可望亦可企的光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