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迪(正龙)印象

(2011-03-20 23:09:32)
标签:

王正龙

龙子仲

杂谈

分类: 流水无声

正龙去世的事情,我从网络上知道了,子仲来办公室的时候,我对他说起,已经是过去好几天的事情了。子仲神情郁郁,他比我知道得要早。因为他一直关注正龙的博客的。他那种沉痛,此前我没有见过,让我有点惶然的感觉——他说,很难过,也很沉重。正龙的遗作,还是要做出来。这些天,想办法与他的遗孀联系上。

 

——这事过去也就半年,子仲也走了。现在,正龙遗作与子仲遗作的事,都成了心事。

 

第一次见到正龙先生,是2006年4月间,在马甸子仲的屋子里,他那时候住在公司的房子,我上班的地方,正好离他不远,于是常常就过去了,一去,又常常是通宵的喝酒聊天,喝红酒,喝黄酒。以前没有喝过黄酒,是从那时候开始的。——那一次过去,一个瘦瘦的中年男子在那里,神色有些肃然的感觉,子仲也不介绍,大家就那么聊天,我就那么闲人一般旁听着,偶尔插那么一两句。然后知道他是医生,子仲正在与他谈书稿的事。那两年,我正为失眠所苦,便与正龙与龙子说起,子仲便请正龙为我叩脉开方。——搜了一下自己博客,这事2006年4月11日还有记录:

 

前日于仲师处,遇医者王先生,求为叩脉开方,乃附子理中汤三十剂,重约十斤,颇有分量。归,遍求陶罐而不得,终于一杂货铺购得一小汤罐,聊可用也。是夜煎药,水火不得掌握,致理中汤几成理中炭,焦枯黑糊,只得加水重煎。夜服一剂,腹中顿时温暖,由丹田延至四肢。次日再服,于是有头痛感冒之症状,拉肚子一回,或曰服药之应有之征也。
 
子仲在这篇博客后面,很是开心地留言道:
 
哈哈,调侃一下:

这回你可得雅一阵的了,贾宝玉说:天下至香莫过于药香。——你那屋子,往下的日子岂不天天都成“香榭里拉”了。

古之隐者多事采药。所以采药被视为一件挺高洁的事。其实“高洁”是俗人想出来的,非隐者本意。我估摸着,隐者主要是粮食不够吃——因为“隐”嘛!——所以只好采药充饥(此推测并有旁证:红军为什么一个个那么经得打,就是长征路上没粮食,所以集体吃了不少药——他们管那叫“野菜”。这一吃,个个吃得百病不侵)。俗人见了,误以为“雅”。

古者药食同源,拿药当饭吃,跟拿饭当药吃是一回事儿,甭管气质如何,那吃相想必就十分高古。以后见到你,当面问候一句:楚人老矣,尚能药否?  ^_^
 
他这留言,比我的正文还要长。
正龙开的药方,附子用得重极,60克。药店都感到担心,我自己呢,虽然吃得拉肚子,有“头痛感冒之症状”(后来了解了一下附子的药性,知道那大概就是中毒。前年有一回,子仲自个儿开药吃,便是吃附子麻黄汤,也是吃得身体发麻,拉肚子),吃这汤药确实也麻烦,失眠之症也没有多少明显的好转,于是就在子仲的建议下,改吃了同仁堂的附子理中丸了。
 
后来的一段时间,便就这吃药与子仲谈了些这位王先生,知道他自少多病,是寄在寺庙里长大的,跟着高人学医,现在猜测,大概就是佛医。据说中医有儒医道医佛医这些派别。他所接受的教育,一直都是在寺庙里,没有到过什么“正规”的大学。所以子仲说,这也是奇人。而奇人,交往起来总要比教授博士有意思一些。
 
第二次去见正龙,已经忘了是什么时候了。是07年呢,还是08年?推理起来,应该是08年。总之,是隔了较长的时间。是和子仲去他的家里。子仲说,正龙去年大病一场,差点就没命了。我们去看看他。——打车去蓟门桥那边,找到他家里,住室确实有些简陋,感觉正龙的经济上并不宽裕。似乎他对汉字兴趣很浓,拿出几本汉字研究的书推荐子仲看,还有什么姓氏研究之类。墙上挂着几幅与中医有关的画,经络之类,其中就有“易筋经”之十二大劲图式。我一看到这个,一下子就兴奋了,缠着他要这东西。他并不很乐意给我,但是看在子仲的面子上,还是把那电子版的拷给了我,哈,既有“十二大劲图式”,也有“立式八段锦”与“坐式八段锦”,当然还有一些内功心法,合在一个叫做“整理易筋经”的文件里。后来我练这十二大劲图式,这才知道此前子仲教过我的几招,原来是从这里来的。
 
那一次的见面,我们三人在他家附近的小馆子里吃饭。本来子仲说了要请他,结果是他请了我们。他说到他的病,肺都烧穿了,他的学生把他送到医院里急救,后来自己开方调理,终于好起来。不过看他那样子,仍然是出奇地瘦。他身材又高,于是这瘦就更显其单薄了。子仲答应了出版他的三部著作,也多次和我聊起这书的内容和想法,不过那书稿一直在修改之中,这回见他这个样子,都不好意思催他。一直期待他身体能好起来,把书稿写完改完。
 
这是我第二次见他,也是最后一次见他。正龙与子仲签了合同的三部书稿,自2006年到他最后离去,都未能完成。我自2007年从漓江出版社跑到广西师大出版社这边来,期间与子仲谈到这事的出版及正龙的身体,就不下十余次。有时候还有读者打电话来打听这书什么时候能出来。大概2009年的时候,子仲说,正龙到某个寺里隐居起来了,一为养病,一为修改书稿。这一隐,就到了2010年他去世的消息传来。
 
这些天,正龙的学生联系到了我,商谈他的遗作出版事宜。正龙走后,子仲心里凄然,出版正龙三书,原也是子仲的心思。现在另一个人也走了,这书的出版一事,已经不仅仅是出版了。把它做出来,算是对这两个人的纪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