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清音》与子仲
(2011-02-24 21:39:23)
标签:
龙子仲何红玉文场词韵山水清音 |
分类: 流水无声 |
今天下午与南溪同去何红玉老师家,商谈子仲最后编辑的《山水清音》一书未了之事。这是子仲生前在编未成的几本书之一,包括两册,一是何老师研究广西文场的《词韵》,一是民国年间出版的《最新琴弦曲谱》的影印本,子仲放在一起,计划两册一函,名为《山水清音》。
何红玉老师是广西文场泰斗,此前已经出版“韵”系列四种,子仲为此《词韵》,花了很多功夫,可以说,他借此把中国戏曲的历史厘清了一遍,在“词韵”之中,增加“韵外影笺”,把戏曲自明清至当代的传承与传播及变迁,勾勒了个大概,文场自何而来,如何发展,一目了然。子仲所做,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编辑工夫,而是研究,所以我常把他的工作说是“研编”,这词虽属生造,用在他身上却是恰如其分。
在他活着的时候,他编辑此书是很快乐的。记得他把“韵外影笺”部分拿来给我看的时候,有一种欢喜雀跃之态,我当时仿佛见了新天地一样,顿觉此书的文化价值提升不止一个档次。他对此书是非常看重的,认为是一个整理桂林历史文化的最好的切入点,把这个做出来,再做桂林的佛学,地理,临桂词派,这样,他所构思的“桂学”,几乎也就有了一个大框架。临桂词派的研究,他已经有了王半塘一稿;地理桂林这一块,他这一年多也是在徒步考察,看他博客中一些文字,就知道了。
别人还在高唱“新桂学”的调子的时候,他已经在做事了。这是他的性格,先做,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
《山水清音》一书,子仲基本已经编定,这次与南溪去何老师家,是最后敲定一些照片的使用问题,这也是子仲去世前不能放心的事。好在这问题已经解决,这书稿再过一两个校次,也就可以付梓了。这套书,得到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助,出版社再补贴一点,做得算是顺利,这是很难得的。
更有一个机缘,子仲是骆玉笙先生的粉丝,而何红玉老师曾得骆先生亲授。何老师前此出版的几本书,便有骆先生的题词。这题词虽不是为此书所题,但我游说何老师用作插页,算是我的一点私心。
我建议在此书后附上子仲所写的在荔浦文场研讨会上的发言,并请南溪写一篇子仲编此书的一些情况,主要叙述一下子仲对此书的文化评价,何老师与南溪都同意了。
这几日来,眼泪没有干过。但总得要静下心来,把这些没完成的事完成,庶几告慰子仲在天之灵,也但愿能求得自己心安。不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