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真和尚《牧牛歌》与大足宝顶石刻

(2011-01-17 23:11:56)
标签:

湘山寺

全真

牧牛歌

大足

石刻

赵智凤

文化

分类: 说东道西

南宋绍兴年间和尚赵智凤,法名赵智宗,在大足宝顶山兴建道场,开凿石雕。其中有“牧牛图”一组,为“未牧、初调、受制、回首、驯伏、无碍、任运、相忘、独照、双忘”十题,并铭赞。研究者考其词赞源流,众说纷纭。其中一种论点,便认为此为唐湘山全真宗慧禅师的《牧牛歌》的写照。

 

前段时间编《湘山寺》一书,辑录了《佛祖因缘》部分,便是全真和尚的生平,中间录有“牧牛歌”,如下:

 

落日映山红,放荡西东,昂藏头角势争雄。奔走溪山无定止,冒雨冲风。涉水又登峰,似虎如龙,狂心劣性实难从。到处犯人苗与稼,鼻未穿通。(右未牧)

可忆这头生,永日山行,穿来蓦鼻细调停。珍重山童勤着力,紧紧拘儜。水草要均平,照顾精明,狂机偶触莫容情。收放鞭绳知节候,久久功成。(右初调)

渐渐息奔波,牵过前坡,从容随步性平和。度水穿云虽自在,且莫随他。又向那山窝,细看如何?低头缓步慢逶迤。须用鞭绳常管顾,定不蹉跎。(右受制)

久久用功深,自在泉林,芒绳轻系向清阴。任性回头不着力,息却狂心。又且看浮沈,细究幽寻,收来放去别无侵。还把绳头松又紧,一刻千金。(右回首)

调伏性安然,任过前川,青山绿水去来还。虽有鞭绳无用处,狂劣都捐。这边又那边,泉穴云巅,悠游踏断白杨崛[虫*仄-人+则]。日暮归来无罣碍,何用劳牵。(右驯伏)

任意去西东,到处从容,横身高卧柳阴中。笛声吹出无思算,快活阿童。浅绿间深红,景物融融,歇肩稳坐意忘工。忆昔劳心空费力,露地全供。(右无碍)

缘杨芳草边,任运天然,饥来大嚼渴吞泉。踏转溪山随处乐,在在逢源。横卧万峰前,景物幽闲,山童熟睡不知年。抛置鞭绳无罣碍,好个灵坚。(右任运)

物我两形忘,月印沧浪,白云影里白牛行。牛本无心云自静,彼此相当。交对露堂堂,何用商量,山童不复着提防。云月人牛俱自在,端的家常。(右相亡)

忒怪这牛儿,不记吾谁,阿童霁晓独横吹。山比山南皆自得,工用俱离。拍手笑嘻嘻,乐以忘疲,逍遥物外且何之。若说无心即是道,犹欠毫厘。(右独照)

无相大圆融,不立西东,人牛何处杳无踪。子夜赤轮浑不照,八面玲珑。魔佛总成空,凡圣销镕,冰河发焰耀天红。枯本枝头花灿烂,绝没香通。(右双忘)

 

全州湘山寺全真和尚,世称无量寿佛、寿佛菩萨、寿佛爷。“爷”这种称呼,已近于道教。《湘山志》载,全真和尚活了149岁,生前就已经灵迹颇多,死后更多灵应传奇。晚年的普法,更是融释、儒、道三教为一体,随缘点化。估计正是他的灵异及晚年三教一体,使得传灯录与高僧传竟无记载其生平。《湘山志》的的说法:“无量寿主人以神通故,为传灯录所遗。”认为宗慧正因为其众多的灵应事迹,所以不为以载录言语为主的灯录所重。这种出发点,估计与儒家的“不语乱力怪神”差不多。

 

《湘山志》所记历代对全真和尚的勅封,都是“慈佑寂照妙应普惠大师”,“宗慧”是其别号。按说唐宋以来,湘山寺之名盛于禅林,有“楚南第一禅林”之称,寿佛全真的佛法与传说,也遍及岭南及东南亚,但可查的史籍却记载无多,这实在也是一件较有趣的公案。全真晚年,为避会昌佛难,隐居覆釜山宝鼎岭十余载,其中已年近百岁。宝鼎,又称宝顶,于是便与大足“宝顶山”联系上了。

湘山寺“兴唐显宋”,在绍兴年间,高宗、理宗等就曾数次勅封,全真和尚所作之《牧牛歌》广为流传,应该也是情理中事。赵智凤生于绍兴年间,其时禅宗以牧牛为喻已经是普通的事。所以大足石刻的牧牛图,是以湘山全真和尚的《牧牛歌》为本,除了其词相同之外,这种传承,也应该是有线索可考的。

但佛教典籍对湘山寺及全真宗慧和尚的记载,实在不多。近当代对此的研究也不多,网上能搜到的就是那么几篇文章。《湘山志》是清人所撰,其中资料应该有大量来自民间传说。研究者往前搜索,最早的记载,是在唐代。

 

晚唐懿僖时人李知元(玄),著《古塔记》,原文载于清董诰等编的《全唐文》卷827,其文记叙宗慧禅师之事迹云:

“天下湘山祖师圣化主人无量寿佛,入寂几十霜矣。奉遗命以肉身垂化。及今浮图成,奉佛出龛入焉。圣貌如生,毫光时现,真世稀有事也。佛降神天寿之乡,垂像五华之地,珠投周室,钵出径山。法讳全真,别号宗慧。先年云游至县,选胜湘山,结茅为院,名为净土。……制教十二部,部十二卷,命曰《遗教经》,又其徙汇录《湘山百问》行世。咸通八年二月初八日辰时,忽召众,谓无色天请吾设法,既而偈毕,跌坐而逝。……”

这大概是能查到的最早的记载了。李知元作《古塔记》的时候,据全真坐化的咸通八年仅十年,所载可为近事。不过文中“入寂几十霜矣”又显示不止十年。全真俗姓周,所以有“珠投周室”之说。

宋元祐七年,湘山寺嗣祖沙门智允作《湘山祖师行状》,稍后的诗人王巩《湘山无量寿佛记》承其说。智允来自潭州,是建造妙明塔的负责人。妙明塔之兴建,就是为了崇奉全真宗慧禅师之真身。从这可以看出,他的肉身到建妙明塔时已经保存了200多年了。《行状》记叙宗慧事迹云:

湘山祖师无量寿佛……世居郴州郴县程水乡天寿里,俗姓周,年十六出家,法讳全真。往径山参钦禅师,答话应机,疾如流矢,禅师异之,遂延于彼。泊年二十,通达大智,接物化人,狮子吼音,威摄众兽,降魔伏怪,遐迩钦风。以避安禄山之乱,辞径山之罗浮。……咸通八年二月八日,召徒众圆镜圆鉴等曰:‘无色界天请吾说法,今夜吾当灭度。’众泪如雨,祖曰:‘这副革囊,如蝉脱壳,何须悲泣!惟是修行一事,直须出离死生,各明主宰,即心是佛。二六时中,莫作等闲。若不了悟,一气不来,人天之供,便当偿还。六道四生,轮回好苦,因果不爽,后悔何及!吾今付嘱,各宜谛听!’众等于是含涕息心,请留末后句,永作慈航。乃作偈曰:‘无量寿身无生死,出入娑婆如梦里;报体成坏性常灵,分身普应诸天地。学人不会有相诤,寻其诤者阿谁语;止这语便是法身,大道现前非别处。千经万论无量说,无量能吐广长舌,迷性永劫堕沈沦,悟者剎那即超越。当时生者谁受生,今日灭者谁受灭;但求生灭合还开,求道求佛心迥绝。不从求得主人晖。主人通达则玄机,解此玄机是真实。超凡越圣止如斯。’偈已,缁羽士庶奔趋遶榻,师启目遍观,各与谢到,遗命:‘留此色身,与人天作个眼目。’语毕跏趺端坐,默然而化。……《湘山志》所载,与此相近而多了几首谒语。

    王巩的《湘山无量寿佛记》,是受智允所托撰写的。中云“相传法腊百有六十六岁”,已是传说。不过据各种史记,全真的法腊都在130岁以上,估计是有史记载的最长寿的一位和尚了。

    按,全真和尚是径山道钦的弟子,属四祖道信分支牛头宗一支,考其师承为:四祖道信→牛头法融→牛头智岩→牛头慧方→牛头法持→牛头智威→鹤林玄素→径上道钦→湘山宗慧。

 

大足石刻牧牛图



全真和尚《牧牛歌》与大足宝顶石刻

全真和尚《牧牛歌》与大足宝顶石刻

全真和尚《牧牛歌》与大足宝顶石刻

(网络图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街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