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泥豆腐
(2008-11-09 21:38:37)
标签:
杂谈 |
北风起,天气冷了,想起乡下的滚泥豆腐来了。
岁寒时节,我们乡下人为驱寒气,便会吃“滚泥豆腐”:用紫苏、豆豉、生姜煮一锅清汤,然后把豆腐切成小块放进去,煮到豆腐块中起蜂窝的时候,便算是煮好了。油盐都不放,那一锅汤,只有紫苏的清香和茶色的清澈。
然后是制作这“泥”。用八成植物油,加两成猪油,烧开了,把辣椒酱放进这热油里,加一点点水,不停地搅拌翻炒,如果能炒出一种“泥”的效果来,那是最妙不过。然后把切细了的葱花芫荽拌进去,这“泥”便算是做成了。
吃的时候,先喝上一碗紫苏豆腐汤,会从喉间一直清爽到肺腑里;再夹一块豆腐在“泥”里一滚,外面咸辣,里面清爽,吃到第二块,细汗微出,三万六千个毛孔顿时通畅。在我们乡下,还会佐以稻草火,烤得人前后通透舒服,什么风寒感冒之类,便随这微汗蒸发得无影无踪。
今天老婆从乡下来,叫她带来一桶豆腐--乡下人做的这豆腐,确实要比桂林这城市里的豆腐地道--便做这滚泥豆腐。两个旧时的小友,我在乡下教书时的学生,带上他们三岁的小孩,打打闹闹,一时热闹非凡。我算是个唯中医派,哄他们喝下两碗紫苏汤,心里暗暗高兴。三个男人喝着罗汉果泡的高度三花酒,通体舒泰。细酌慢饮,闲聊些旧时情节,看两个小孩哭哭闹闹,一时酒足豆腐饱。人生之乐,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