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楚人
楚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387
  • 关注人气:1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次庭审结束

(2007-10-24 22:29:16)
标签:

生活记录

分类: 日记
 下午庭审结束,等待结果。其中过程,难免唇枪舌剑,嗓子都哑了。一个最深刻的体会就是,吵架这种事情,还是吵不过专业人士的。龙子在一博文里说,假他一两年,也许能赶上于丹的吵架水平,我自思假我五年,也未必能赶上专业的吵架人士。我一边吵一边总结,发现主要还不是语言问题,而是思路问题。专业人士会从一个你意想不到的角度把你一击就搞懵去,比如说,你在北京工资补贴几千块钱一个月,那都是预付给你的(当然专业人士说起来,是反问句,很有气势),难道是白给的?现在你没把工作做好,当然要退回来(专业人士说话当然没有这么温和)。我一听,心里顿时十分内疚,啊,我领了他们的工资,居然都没达到他们的工作要求,真的是太不应该了。
 
——看来下次再要打官司,还得请律师。不然的话,他们一个反问,就把你逼到面对你的良心了。有时候,律师真是良心的拷问者。难怪中国现在比较提倡律师。
 
律师这个行当,在中国不知起于何朝何代。读秦汉时史,只见有“刀笔吏”,不见有讼师。“刀笔吏”大概也就是一个抄抄写写的小书记员吧,曹操就自导自演过这个角色:据说因为他觉得自己长得不够帅,于是就叫了一个帅的哥们来演他,坐在他的位置,接待那个匈奴的使者。这个匈奴使者比较直率,当人问他对“魏公”的印象的时候,就回答说,魏公诚然不错,但他背后站着的那个“捉刀人”却更威猛——这一来,这个使者就招来杀身之祸了,因为他眼光厉害。不过较少有人知道这个扮演“魏公”的帅哥,后来也是被魏公杀掉了的,因为他确实太帅,帅到让曹操不好受。好象是《史记》还是什么书,上有一句“刀笔吏岂可为公聊”的话,可见那时候人是不大瞧得起刀笔吏的。大概那时候的刀笔吏觉得这个职业没多大前途,于是渐渐与时俱进,改行帮不认字的人打官司去了吧?于是就有了“讼师”这个行业。讼师,我是直到读宋代的话本小说才看到的。宋之前,或者已经有了这个行当,不得而知。到了后来,从鲁迅的文里知道,他们绍兴那地方,特产师爷。在较长一段时间里,绍兴师爷还算是一个比较有前途的职业,后来不知怎么的,就被一帮师爷给搞臭了,变得很不前途了。所以到了鲁迅的时候,就有人拿“绍兴师爷”来讽刺他。由此看来,那时候的师爷,大概还兼做讼师的工作。古人的思想其实要比我们更开放,更与时俱进,又在官府又做律师,两边兼职,摆现在肯定是一牛人。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中,多把他们写作反而形象,令人生厌,估计是因为大多数的文人都曾败在他们手下,如此对他们深恶痛绝。其实在现实社会里,这实在是一个很有地位的品种。比如美国,多少政治人物都是律师出身。
 
扯远了。今天漓江出版社的律师并不在官,只是一专业的律师。专业的意思,就是很能给人设陷阱下套的意思。不过听他的同行说他名声还好,不背后搞名堂。可见“背后搞名堂”虽然也常被律师们所惯用,有时也被同行视作有本事,终也难免关乎自己的名声。——这个官司最后会是一个什么名堂,还真不知道。
 
中间省略3000字,有机会再补足。
 
明天还得写3000字的总结,够得累。——不是官司的总结,是新员工培训后的总结。到一个新地方,学一些新东西,写一个新总结,大概算是新生活的开始。——介石兄以前提倡新生活运动,是很有道理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头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