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楚人
楚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387
  • 关注人气:1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听途说(二)农村的孩子到哪里去读书

(2007-09-29 18:12:16)
标签:

人文/历史

分类: 东拉西扯
 

道听途说

(二)农村的孩子到哪里去读书

 

表弟的孩子已经六岁,还没有上学。倒不是不送他去读书,而是无学校可去,离他们村最近的一所学校,也在五公里之外的村委部(以前叫大队部的)。于是村里从三岁到七八岁的小孩子们,都被抛在那里,无书可读。

 

在远古时代,还没有开放改革的时候,教育还没有义务起来的时代,我们那个地方,三个左近的村庄是有一个共同的小学的,学校里有三四个老师,能够从一年级读到四年级。到了五年级,就需要跑到大队完小去住校了,自带铺盖和大米,炒一点辣椒酱用玻璃瓶装了,开始了自立更生的学校生活,一般三天回一次家拿一次米和菜。到了初中,就要跑到更远的公社——现在叫乡政府——所在地去。

 

义务教育刚唱起来的时候,有老师跑到适龄儿童家里去,连哄带吓地动员家长们送孩子读书,对家长们说:按照义务教育法,你不送孩子读书就是违法。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就是你家长必须尽的义务!农民们很没文化,经这么一吓,就东拼西凑凑起几百块钱,把孩子送到学校去,尽了自己的义务。现在,托计划生育的福,人口降下来了,于是学校的学生入学数也就一降再降,于是并校,再并校,终于并到一个行政村只办一所“中心校”的地步。一个三百余口人家的村子,适龄儿童大概也就一二十个,一半被父母带到城里打工去了,剩下的一半留在村子里,想上学吧,确实太远,想合起来请个老师吧,又哪里请得到,哪里请得起?奇怪的是,现在读书的费用降下来了,倒是再没有老师登门劝说家长们“尽义务”送孩子读书了。

 

据说,中国的教育是越办越好了。曾经产业化过一回,似乎也还将继续化下去。只不过义务云云,到底是家长们的义务,还是国家的义务,争来论去搞了好些年,终于还没有搞明白,成了一笔糊涂账,所以至今也就还没有普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对骂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