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死法

(2006-08-16 17:26:04)
分类: 流水无声
死 法
 
楚人
 
 
 
今天和龙子QQ聊天,说到最近活得提不起劲来,觉得人生灰暗,活着无趣无意义,两人都深有同感。最近我的办法,是拿自己开开涮,倒也是放松一途,但于灰暗的人生中,却也不能因此生出一些光来。想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大概唯有死亡。龙子说他的生命哲学,是“好死不如赖活着”,既然是“赖活”,有时不妨就“赖”一点,其实这个赖,也确实是需要一些精神和力气的。
 
回过头来想一想,死亡虽然能够解决很多问题,一刀斩断了,但如果死得不好玩,也是一件巨无趣的事。看到一些人谈死,总是在寻求一种最少痛苦的死法,我觉得这是自主死亡的误区。既然是自主死亡,那么不妨死得残酷一些,把一生的苦痛悲凉浓缩到短短的死亡过程中,死得精彩一些,这才不辜负了“自主”二字。
 
我曾经想象过很多死法,都不是很理想,当然也没有试验。小说家赫胥黎写过一篇小说,一家人躺在温水里割了手腕,血流出来死得晕乎乎的,有个专门名词把这种死法叫做什么罗马式自杀(?),我觉得这是最没劲的死法之一。还有诸如触电啦,喝毒药啦,闷煤气啦,跳楼啦,等等,都是在寻求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痛苦的死亡,也都觉得没什么意思。触电这种死法,算是比较现代,在刚有电的时候,简直算得上是高科技,但如果能自主地触到闪电而死,那可能才算得上是最好玩的死法之一。去摸电门,虽然会产生跳舞般的兴奋和刺激,毕竟死得太快了。喝毒药闷煤气,这种死法简直有些愚蠢,好好的一个人还要往自己的身体里灌一些污浊的东西进去,死是死了,却也过于败兴。好象傅雷先生就是这种死法,估计是因为这种死法便于取材,死得方便。像傅雷先生这样的有才气的人,如果活在一个好时代,一定会死得更有创意。
 
跳楼这种死法,也算是比较现代的了,大致可以与行为艺术相当。在没有高楼或高楼很少的古代,是跳崖,但现在想找一处能跳的崖也是很困难的事,高楼倒是林立起来了。——在我办公室所在的这个SOHO现代城,经常看到有公司搬进搬出的,可见这个社会,成功与失败,一直在轮回着。有一回,传来附近一幢楼有人跳下来的消息,于是我总结说,“总有人搬进搬出,总有人跳上跳下。”此言在办公室成了经典。跳楼虽然有些飞翔的浪漫,但就算是三四十层的楼高,这个飞翔的过程也不过几秒针,想欣赏一下沿途风景、体验一下飞翔快感都还来不及,也不是很好玩的死法。并且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跑到美国世贸大楼(还好已经被炸掉了)、上海那个什么什么楼上去跳的。
 
古人的死法,好象多以喝毒药、上吊、溺水为主。我家父系母系两代内,已经有三个人死于喝毒药,可见这种方法还是比较有效果的。但现在假药太多,如果再被救过来,也实在是一件过于失败的事情。上吊,如果是在荒效野外,林间月下,大概还有点意思吧,但如果死在家里,甚或就是在那窗棂上,或者像我们乡下人说的,找一棵辣椒树吊死,那就太过窝囊。遁水而死这种方法,古今中外,我发现倒是非常多的文化名人的首选。据我所知的数一数罢:最古的像尧的两个老婆,再到屈原,再到王勃(王同学虽然不是自主性遁水死亡,但也算是死在水中),到海涅,聂耳,朱湘,老舍,等等等等,有心人可以做出一本《死于水中》的大书来,足以与《生活在别处》比美的。——但这也像跳崖一样,限于那水还是活水洁水的时代,像现在这样的寻遍神州大地找不到一点好水的时代里,如果想溺水而亡,我还是劝你打消了这个念头。如果正好找到了一处好水,想溺进去,那么,你想想,你好意思忍心污染这一片好水么?
 
如此看来,死法虽多,却都有着明显的缺陷。我在心里曾经给自己设计过几种死法,别致虽然是比较别致,但操作起来却有些困难。比如有一种死法是对赫胥黎的罗马式死法的改造:割断动脉,也不用放到温水中,要是那血不再流了,就再割它一刀。总之,如果能听到自己的血流出来的声音,那是再好不过。想来这种死法时间也不会太快,能够享受一下死亡的过程。还有一种死法,不妨先烧一炉大火,架好了烤炉,把自己洗干净了,先选肉好的地方,一块块把自己给割来烧了吃了。喝着烈酒,吃着自己的肉,世上的死法,要论过瘾莫过于此了吧。要想多吃几块肉,死得慢一些,不妨学一学古代的烙刑手法,先搞一大块铁板烧红了,血一流出来就烙它一下,保证血就止住了。这样的死法,我自己就是想想,也要大呼痛快。如果有知心朋友愿意与我一起尝尝我的肉,那就更加好了——虽然我的肉并不一定好吃,说不定还会有点臭。
 
仔细想来,死也这么不容易,人活着,实在也太过没劲。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日记
后一篇:秋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