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流水无声 |
自言自语――――读诗解毒 6月11――14 这段时间,陷在一种极度绝望沮丧的情绪里,无法自拔。常常在难以成眠的深夜,鸡鸣之声自窗外传来,生命虚无之感一下一下刺痛心灵,死的念头都有了。我想像过的一种最发的死的方法,就是把肉体里的血液放出来,留下一具苍白僵硬的躯体,面带诡异的微笑,那是对自己的一生的嘲笑。 就因为血是热的。 对诗歌的阅读的欲望,在这样的日子里一日强似一日,无以复加。自离开乡下学校跑到桂林来谋生,已经三年了,这三年里,没有阅读,没有写作,心一日日近于荒芜,脆弱得不堪一击。爱情之毒已经深入骨髓,也许,只有诗歌,可以解我于水火。 周末回到家里,遍翻书柜,找出一本阿赫玛托娃的诗选,一本歌德抒情诗,一本《浮士德》,一本《紫罗兰》,一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诗选。发现叶芝的《丽达与天鹅》不知去向。另一套《万叶集》中,夹着一个写给河池师专数学系89级黄焕光同学的空信封,书的边脊上写着LXH的名记。那是多年前爱人留下的书。这样的共同买下的书还有很多,此刻难免触目伤怀。 大概从九十年代后期,我就不再喜欢读时人的诗歌。就算是我编辑的诗集,我也老实承认没有完整读完。这不是不尊重别人,而是要尊重自己。 歌德的那些短小的抒情诗,是我早年寻求安宁的法宝之一。在诗行的空白处,写满了当时的感想,批注。这是年轻时才有的吧。在那首《灰色的阴郁的朝晖》一诗末尾,写有这么一句:“走出孤独,我又往何处与你神会?”也不知写于何年何月。如此看来,孤独其实是一种需要。没有孤独,就无法面对内心深处的真实的自我与情感。孤独之中,就算是要为自己辩护,也会有良心发现、反省自己的时候吧。我常常问自己,我所要追求的爱情,究竟是什么样的?我想,那应该是一种灵魂的自由,心灵的融洽。如果没有那种自由,那么就会应了萨特的断语:“他人即地狱。”――爱人即枷锁。但是,这样的相爱双方心灵自由的爱情,也许是不存在的吧。 那一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诗选》,虽然被损毁得厉害,但自86年至今,一直是我喜爱。奇怪的是整本书只有一个地方有我的笔记,是在黑塞的《乡村公墓》一诗的末尾,写道:“我现在唯一能做的/是在等待中/把你遗忘”,落款是2001年3月17夜。不知道那一年那个时候发生了什么。也许什么都没有发生,只是读了这一首诗有感而发写下的。这一年4月,我便离开乡下学校跑到外地找工作,到6月底,才找到现在的出版社打工。《乡村公墓》是一首关于死亡的诗。在等待中把对方遗忘,或者说在思念中把所思念的人淡忘,也是对死亡的一种态度吧。 这一本诗集中,最喜欢的一位是塞弗里斯,他的诗,常常让我激动。他的那首《拒绝》第一节写道:“在幽僻的海难上/那儿洁白得像只白鸽/我们到中午觉得渴了/可水是咸的,不能喝”。真是写得太妙了。人生之无奈,也就不过于此吧。我后来把这一句诗偷到我我的那首《天堂古梦》里了:“那个夏天,我从桂林出发/路过古梦和天堂/到达海边/那个夏天我口渴极了/可海水是咸的,不能解渴”。塞弗里斯在另一首诗里写道:“谁来揭掉我们心上的忧愁?/谁来为我们计算我们决定忘记所要付出的代价?/谁将接受我们的奉献,在这秋季的末尾?”(《大海向西》)每读这一首诗,真是令人回肠荡气,悲从中来。这本来不是一首爱情诗吧,但我是把它当作爱情诗来读的。 爱情这种东西,实在是太奢侈了。尤其对于现在已经到了中年的我来说,再去相信爱情,追求爱情,简直有些不可理喻。本来相爱的两个人,因为爱得深,占有对方的欲望太过强烈,索取便会越来越多,相互的指责也增加了,理想中的那种心灵的自由不复存在。当爱成了牢狱,只有分手一途,方为解脱。想想那些彻夜的谈心、甜蜜的亲吻、温柔的相偎与拥抱将永远成了回忆,不复再有,真是令人绝望。当一场有声有色的恋爱谈到最后变成了形而上的哲学思考的时候,已经注定了是一场悲剧,像现在的我,坐在暗夜里,回忆爱情,为一段生命划上一个句号。 米斯特拉尔是歌唱爱情与死亡的大师,她的诗歌有着女性特有的细腻温柔。早年我十分迷恋艾略特,现在再来读他的《荒原》,已经没有了当年初读时的激动了。夸西莫多的诗歌,淡而隽永,如果不去细品,往往会忽略其中真味。在《海涛》一诗中,有这样的句子: “仿佛从消逝的岁月里 传来一个亲切的声音 掠过我的记忆的脑海 发出袅袅不断的 回音“ 被回忆拂动了心弦的人,这种感受是再深刻不过的了。这首诗末节写道:“啊,我多么希望,我的怀念的回音,像这茫茫黑夜里大海的轻涛细浪,飘然来到你的身旁”。这样的心思,大概还是没有经历过什么深刻的痛苦的人才会有吧,至少是回忆起往日恋情时有着甜蜜的忧伤的人才会产生。不过在爱情诗里,真的很少读到绝望的诗句。爱情之于诗人,大概正相当于水之绿洲,再怎么绝望的诗人,对爱情也只有歌唱和向往的份。 我非常喜欢歌德的那首《吉普赛人之歌》。我觉得它是一首交响乐,虽是短章,每一次读起,却都让我很兴奋。它本来是一部歌剧中的插曲,也就难怪它有如此的音乐节奏了。 日本的俳句与和歌,常常呤唱的是生命的无常,感慨叹息之声太多,我不大喜欢。这倒是与魏晋时风有点近之吧。就算是歌唱生之欢欣的句子,也是带着忧伤的。因此之故,那一部上下两册的《万叶集》,我至今没有用心翻读过,更不用说记住一句两句了。这部书留在我这里已经十几年了,书页也变黄了,蒙了灰尘,真是罪过。其实它更应该回到它主人身边的。 |
# posted by 楚人99 @ 2004-06-16 0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