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个重叠的字有哪些?

(2011-06-11 20:04:10)
标签:

《康熙字典》

《集韵》

《广韵》

文化

分类: 恒铭起名中心

  三个金念鑫(xīn)
  鑫(xīn   <名>
    商店字号及人名常用字,取金多兴盛的意思。[prospering or good profit]
    鑫,金长。——《篇海类编》
    鑫,宋子虚名友,五子以鑫、森、淼、焱、垚立名。——《正字通》
  
  三个水念淼(miǎo)
  淼
    拼音: miǎo
    <形>
    (会意。从三水。又作“渺”。本义:水大的样子) 同本义 [(expanse of water)vast]
    淼南渡之焉如?——《楚辞·九章·哀郢》
    又如:淼淼(水势浩大的样子);淼渺(水广阔无际的样子);淼漫(水流广远的样子);淼漭(辽阔的样子)
    渺
    淼
    miǎo
    <形>
    (形声。从水,眇(miǎo)声。本义:水面辽阔)
    同本义 [(of an expanse of water)vast]
    四际渺弥。——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又如:浩渺(形容水面辽阔);渺冥(渺远);渺弥(水流旷远的样子);渺漭(水势辽阔的样子);渺绵(水流不断的样子)
    遥远;邈远;渺茫 [remote;vague]
    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前赤壁赋》
    又如:渺茫(辽阔的样子;模糊不清;虚妄无凭;难以预期;没有把握;空虚);渺莽(烟波辽阔无际的样子);渺无人烟(一片渺茫,没有人家);渺漠(广漠无际)
    微小;藐小 [small;insignificant]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前赤壁赋》
    又如∶渺无影响(没有一点儿踪影);渺小(藐小;微小);渺不足道(非常微小,不值得一谈)
    【常用词组】
    淼茫
    miǎománg
    [dim expanse of water stretches as far as the eye can see] 水广远的样子
    此字多用于名字,在词语中,一般用“渺”
  
  三个火念焱(yàn)
  焱 yàn
  
    〈名〉
  
    (1) 光华,光焰 [flame of fire]
  
    焱,光华也。——《说文》
  
    日暾暾其西舍兮,阳焱焱而复顾。——《楚辞》
  
    纷翼翼以徐戾兮,焱回回其扬灵。——《文选·张衡·思玄赋》
  
    (2) 又如:焱飞(火花飞舞的样子);焱悠(火花飘舞);焱焰(火焰);焱焱(光采闪耀的样子);焱攸(焱悠);焱炎(形容太阳的光和热);焱烘烘(火炽热的样子)
  《说文解字》  卷十】【焱部】焱
  
    火华也。从三火。凡焱之属皆从焱。以冄切
  
     《康熙字典》
    【巳集中】【火字部】焱 ·康熙笔画:12 ·部外笔画:8
  
    《唐韵》《集韵》&#131108;以冉切,音琰。《说文》火华也。从三火。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131108;以赡切,音艳。义同。 又《班固·东都赋》焱焱炎炎,杨光飞文,吐焰生风,欱野歕山。《注》&#131108;戈矛车马之光。 又《广韵》《韵会》《正韵》呼臭切《集韵》呼役切,&#131108;音砉。《玉篇》火华。《广韵》又火焰也。 又《集韵》夷益切,音绎。本作焲。亦同炀。详焲字注。 又营只切,音役。火貌。 又馨激切,音阋。亦火华也。琰字原误从焱作。
  
  三个土念垚(yáo)
  垚
  1: 垚 yáo 古同“尧”。
  2: 垚 yáo 【形】 山高的样子〖mountainhigh〗。多用于人名,曾为古代皇帝名字。
  
    “土”层叠构成的字有土、圭、垚。“垚”为最“土”的汉字。“垚”包含土多的意思,而鑫、森、淼、燚都包含一定金多、木多、水多、火多的意思,都属于会意字。
  
  三个牛念犇(bēn)
  犇
  “奔”字的古体,奔跑。
  
    《 荀子·灵台》:“劳苦烦辱必~。”
  详细释义
    (1)急走;跑
  
    (2)急着去做(某事)
  
    (3)形容强大。语气比“牛”更强。
  网络新义
    意思为:真牛,特别牛,牛到家了。因为有3个牛……
  
    在牛年伊始,被网友活用为“犇”的同音字,比如:犇小康(同奔小康),犇放(奔放)等等。
  
    电脑病毒
  
    牛年到了,有关牛的东西也特别火了起来。近日有一种叫“犇牛”的病毒开始肆虐,传播能力超过了去年的“熊猫烧香”。目前已有数十万台电脑受到“犇牛”袭击,并能导致大部分安全软件失效,用重装系统等常规手段无法清理。
  康典释义
    【巳集下】【牛字部】 犇
  
    【广韵】博昆切,音贲。牛惊。 又【集韵】奔古作犇。注详大部六画。
  
    按广韵奔犇音同义异,集韵合为一字,今两存。
  相关典故  乾隆年间,乾隆流放南下,和珅与纪晓岚随行。一夜,投宿于客栈。三人躺在床欲睡,忽闻琴声。乾隆以尿为由起身。和珅见状,也以同理起身。纪晓岚见俩人久未归,也起身去探究竟。三人同站在门外,都想知何家闺秀在抚琴。然惊动房中佳人,三人抽身回溜。忽被一侍女叫住,此女正是杜小月。杜小月不想他三人认出,便蒙着脸并扮侍女。并言:若你三人谁能猜我家小姐出的字谜,我家小姐便单独为其抚琴;谜面是“三先生听琴”。沉默良久,和珅先提笔写下“聂”,意为三先生听琴必用耳,三耳则为“聂”字。小姐言其错。轮至乾隆,乾隆挥笔便写下了“弭”。意为琴声自然为耳所听,琴“弓”与耳便是“弭”。小姐亦言之错。转至纪晓岚,纪晓岚深吸几口旱烟,便在纸上题个“犇”。意为小姐为三不知琴律先生抚琴,实为“对牛弹琴”,三先生为三牛,三牛则为“犇”。小姐言妙。
  
  三个手念掱(pá)
   掱
  
    pá
  
    ◎ 〔~手〕同“扒手”,掏包的贼。
  
    出处:
  
    《清稗类钞&#8226;盗贼类》:“沪人呼翦绺贼曰掱手,犹言扒手也。”
  
  三个目念瞐(mò)
  瞐
  
    mò
  
    美目。
  
    目深。
  
    美丽的样子。
  
  三个田念畾(lěi)
  畾
    léi
    古代一种藤制的筐子。
    古同“雷”。
    古同“垒”。
    田间的土地。
    畾léi
    1.同"雷"。
    2.通"虆"。盛土用具。
    3.通"礧"。推石自高处下击。
    4.通"磊"。参见"畾落"。
   康熙字典翻译  【午集上】【田字部】 畾
    --------------------------------------------------------------------------------
     【唐韵】鲁回切【集韵】卢回切,&#131108;音雷。田闲也。 又【集韵】鲁水切,音垒。义同。

  三个马念骉(biāo)
  骉biāo
    众马奔腾的样子。
  
    英语解释 running; herd of horses, the manner of horses galloping
  
    如:骉駥(众马快走的样子)
  
    《广韵》甫休切,《集韵》悲幽切,并音彪。
  
    《玉篇》走貌。
  
    《说文》众马也。
  
    《左思吴都赋》驫駥驫矞。 [注]众马走貌。又《集韵》遥切,音标 (biaㄧo)。又仕切,音霵(ji2)。义并同。又与飘同。水名。
  
    《水经注》沁水,南历猗氏阙,与驫水合
  《辞海》注:骉骉 古瀑布的名字。离远有万马奔腾之声入耳。
  
  三个羊念羴(shān)
  羴
    shān
    古同“膻”。
    群羊。
    鼻烟品目之一。
    羴”,读“山”,也是“膻”的异体字。掉进羊群里还能闻着什么好味儿?臊气!有句成语叫做“趋腥附膻”。所谓“膻”,就是羊肉的气味。
  
  三个犬念猋(biāo)
  猋
  
    biāo
  
    <名>
  
    [形]∶狗奔跑的样子 [dogs moving]
  
    犬走貌,从三犬。——《说文》
  
    [名]∶疾风,暴风。同“飙”[whirlwind]。如:猋腾(同“飙腾”。狂风飞卷)
  
    猋
  
    biāo
  
    犬跑的样子。
  
    迅速:“灵皇皇兮既降,~远举兮云中。”
  
    古通“飙”,暴风;旋风:“~风暴雨总至。”
  
    古书上说的一种草。
  
     这个字读作“标”。三条狗纠缠在一起,表示狗群奔跑的样子;引申一步,便派生出迅速、飙升的意思。
  
  三个鹿念麤(cū)
  麤
  这个字读“粗”,也是汉字“粗”的异体。从字型上看,一大两小三头鹿,死死地顶在一起,彼此混搅,非常有力气;惜乎,只表达了动粗的意思。《左传》记载:“粮则无矣,麤则有之。”这里的“麤”是粗砺带糠的谷物。
    “三鹿事件”后在网上开始慢慢流行,和“你‘三鹿’喝多了吧?”一个意思。
    康熙字典翻译
    【亥集下】【鹿字部】 麤
    【唐韵】【正韵】仓胡切【集韵】【韵会】聪徂切,&#131108;音粗。【说文】行超远也。 又【字统】警防也。鹿之性相背而食,虑人兽之害也,故从三鹿。 又【玉篇】不精也。【周礼·天官·内宰】比其小大,与其麤良,而赏罚之。【疏】布帛之等,缕小者则细良,缕大者则麤恶。 又【玉篇】大也。【礼·月令】其器高以麤。【注】麤犹大也。 又【玉篇】疏也。【礼·儒行】麤而翘之。又不急为也。【注】麤,犹疏也,微也。 又略也。【史记·陆贾传】麤述存亡之徵。 又【颜师古·急就篇注】麤者,麻枲杂履之名也。南楚江淮之闲通谓之麤。【释名】麤,措也。亦所以安措足也。 又麤粝。【左传·哀十三年】梁则无矣,麤则有之。【史记·聂政传】故进百金者,将用为夫人麤粝之费。○按《六书正譌》俗作麄觕,通用粗。《韵会小补》载《集韵》麤,或作&#136473;。不知&#136473;卽《说文》尘,与麤义别,合为一,非。
    相关词语
    麤饘:粗米稠粥。
    麤知:略知
    麤粥:糙米稀饭。
    麤拙:粗糙拙劣。
    麤惫:粗鲁急躁。
    麤蠢:粗丑愚笨。
    麤粗:1.亦作"麤觕"。亦作"麄觕"。 2.粗略,粗糙。
    麤麤:形容极粗陋。
  
  三个鱼念鱻(xiān)
  鱻
  
    
    ◎ 古同“鲜”。
  
     《康熙字典》:
  
      【广韵】【集韵】&#131108;相然切,音仙。【说文】新鱼精也。【注】徐锴曰:三,众也。众而不变,是鱻也。【周礼·天官·庖人】凡其死生鱻薧之物,以共王之膳。【注】鱻谓生肉。【疏】新杀曰鱻。又【集韵】息浅切,音獮。尟,或作鱻。少也。
  
    《说文解字》:
  
    【卷十一】【鱼部】鱻
  
    新鱼精也。从三鱼。不变鱼。相然切〖注〗徐锴曰:“三,众也。众而不变,是鱻也。”
  
  三个贝念赑(bì)
  赑
  〔~屃(xì)〕a.用力的样子;b.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旧时大石碑的基座多雕成它的形状
  
  三个力念劦(lie)
  劦
  1、xiéㄒㄧㄝˊ
    ◎ 古同“协”,合力;同力。
    ◎ 急。
    2、liè ㄌㄧㄝˋ
    ◎ 用力不停。
  康熙字典
    【子集下】【力字部】 劦 ·康熙笔画:6 ·部外笔画:4
    解释:— 汉 典 Zdic.net — 【唐韵】胡颊切【集韵】檄颊切,&#131108;音协。【说文】同力也。【山海经】惟号之山,其风若劦。【玉篇】急也。又【集韵】力协切,音&#170828;。力不辍也。
  说文解字
    【卷十三】【劦部】 劦
    解释:— 汉 典 Zdic.net — 同力也。从三力。《山海经》曰:“惟号之山,其风若劦。”凡劦之属皆从劦。胡颊切
  
  三个毛念毳(cuì)
  毳 cuì
  
     1.鸟兽的细毛
  
    毳,兽细毛也。——《说文》
  
    毳,细羊毛也。——《字林》
  
    又如:毳褐(毛织的僧衣);毳帘(毛织的帘子);毳羽(羽毛)
  
    2.指兽毛皮。如:毳裘(毛皮衣服);毳冕(毳衣和冕);毳衣(皮裘;又指古代天子、大夫的礼服之一。用毛布制成)
  
    3.鸟兽毛经过加工而制成的毛制品
  
    又如:毳殿,毳帐(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毳幔(毳帐);毳锦(一种精美的毛织物)
  
    4.毡.
  
    《文选·李陵答苏武书》:“韦鞲~幕,以御风雨.”
  
    5.通“脆”,易碎.
  
    《汉书·丙吉传》:“数奏甘~食物.”
  
    ◎又,脆弱.
  
    《荀子·议兵》:“是事小敌~则偷可用也.”
  
    6.毳毛:指寒毛,人体表面生的毛.
  
    ●毳 qiāo
  
    通“橇”。一种在泥路上滑行的交通工具。
  
    《汉书·沟洫志》:“水行乘舟,泥行乘~.”
  
  三个耳念聂(niè)
  聂
  1.
  (会意。从三耳。本义:附耳小语)
  2.
  同本义 [whisper]
  聂,附耳私小语也。——《说文》
  乃效女儿咕嗫私语。——《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3.
  又如:聂许(附耳私语);聂聂(轻小,轻虚平和的样子)
  4.
  假借为“摄”。握持 [hold]
  为人两手聂其耳。——《山海经·海外北经·聂耳国》
  
  〈名〉
  
  1.
  古代地名 [Nie town]。在今山东省聊城县东北
  2.
  姓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战国策·魏策》


  三个车念轰(hōng)
  轰 “象”
    (会意。从三车。本义:群车行驶声)
    同本义
    轰,群车声也。――《说文》
    轰轰殷殷。――《史记·苏秦传》
    又如:轰隐(成群车队的喧闹声);轰輵(象声词。形容车声、雷声等);轰轰阗阗(形容车马声)
    雷鸣、炮击、爆破等的隆隆声
    轰 &lt;动&gt;
    枪炮、雷电等对准或瞄准爆发
    猛烈攻击
    驱赶;赶开
    轰(轰、
    ⒊揈)hōng
    ⒈像声词。雷鸣、炮击等发出的巨大响声:~鸣。~隆。
    ⒉用大炮、炸弹、导弹等破坏:~击。~炸。
    ⒊赶,驱逐:~出去。
    相关词语: 一轰而散 喧轰 轩轰 掀轰 天打雷轰 通轰 嘲轰 大轰大嗡 海军轰炸机骇轰轰炸机 轰轰隐隐 轰击 轰隆轰隆轰隆隆轰磕 轰鸣 轰醉
    4.09年网络新词,大有取代雷的潜力
    本词为上海一美女首创
  
  三个直念矗(chù)
  矗
    chù
    〈动〉
    (会意。从三直。本义:直立) 同本义 [stand tall and upright]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矗不知其几千万落。——杜牧《阿房宫赋》
    释宫斯阐,上矗星斗。——舒元舆《唐鄂州永兴县重岩寺碑铭》
    矗
    chù
    〈形〉
    高耸 [rising sharply]。如:矗矗(巍峨高耸的样子)
    矗立
    chùlì
    [tower aloft;stand tall and upright] 高耸直立
    这座纪念碑矗立在蓝天广场
    矗入
    chùrù
    [tower] 挺拔地插入
    矗入云霄
    矗
    chù
    直立,高耸:~立。~~(高耸的样子)。
  
  三个龙念龘(tà、dá)
  龘
  古同“龖”,龙腾飞的样子。
    该字隶属龙部,是“龖”字之异体字。《广韵》说该字之义为“龙飞之状”,《说文》解作“飞龙”。
  
    《康熙字典》:【亥集下】【龙字部】 龘 ·康熙笔画:48 ·部外笔画:32
  
    【玉篇】音沓。龙行龘龘也。
  
  三个原念厵(yuán)
   厵
  
    yuán
  
     古同“源”。
  
  三个雷念靐(bìng)
  靐
  1、雷声。
  
    2、在现代的网络语言中,雷可以说成是惊吓,被吓到了。指看到某些文字,脑子里忽然轰的一声,感觉像被雷雷过一样。被雷到或者看了雷文,简单讲就是踩到地雷的意思,就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看了不喜欢的类型的文章,就会感觉不舒服。
  
    比如说看同人文的时候,支持一种CP,但却不小心看了另一种配对的文,就说被雷到了。
  
    “雷到”原是出自江浙一带的词汇,浙江东北部地区,发音lei dao是指听到别人的话很讶异很惊奇抑或难以理解,类似现代词汇“晕倒”、“无语”等等的意思,由于打字习惯故而出现“雷到”这样的词汇,“雷到”其实当地本意是“瘫倒”、“翻倒”之意,语境用也比较广泛。
  
    网络的另一种用法:三个雷叠在一起,指太雷了(程度比雷更深),晴空霹雳雷,用法同雷。
  
    “ 靐” 三个雷,被超级闪到,惊讶得要死。如:我今天被芙蓉姐姐再一次靐到了。
  
    说到“靐”,不能不说网络上自发组织的扫雷小组“天雷教”。网络语言里,“雷”是指看到某些事物,脑子里忽然“轰”地一声,感觉像被雷电过一样。比如,电影《赤壁》中的很多台词就“雷”倒了很多观众。网友“西比尔”评论说:“靐到!就好像被三个响雷同时劈到,堪称雷的最高境界,比如说赵薇同学那句‘天下兴亡,匹女有责’,天哪,匹女?匹妇?匹姨妈?还有这说法?!”
  
  三个飞念飝(fēi)
  飝fēi
  
    《康熙字典》【戌集下】【飞字部】:飝,【字汇补】芳微切,音非。见金镜。
  
    结构是由三个繁体的飞字组成,读音是fēi,意思也是飞
  
  三个刀念刕(lí)
  刕
  姓氏
  
  三个又念叒(ruò)
  叒
    ◎ 古同“若”(a.顺;b.指“若木”)。
    其他字义
    --------------------------------------------------------------------------------
    《康熙字典》
    【子集下】【又字部】叒 ·康熙笔画:6 ·部外笔画:4
    【唐韵】而灼切,音若。榑桑,叒木。【说文】日初出东方暘谷,所登榑桑叒木也。【徐曰】叒亦木名。东方自然之神木。又【精薀】叒,顺也,道相似也。古人发明取友之义,从三又会意,同心同德,而后可相与辅翼也。桑字从此,象众手之形,非取其义。【正譌】二又为友,三又为叒,所助者多,故为顺也。会意。
    --------------------------------------------------------------------------------
    《说文解字》
    【卷六】【叒部】叒
    日初出东方汤谷,所登榑桑,叒木也。象形。凡叒之属皆从叒。&#133978;,籒文。而灼切
  
  三个士念壵(zhuàng)
  壵
  古同“壮” 。
  
  三个小念尛(mó)
  尛 
    "麽"字的古文“尛”《康熙字典》
    尛,微也。
  
  三个子念孨(zhuǎn)
  孨
    zhuǎn
    ◎ 谨慎。
    ◎ 弱,懦弱。
    ◎ 孤儿。
  
  三个止念歮(sè)
  歮
    sè
    古同“涩”。
  三个风念飍(xiū)
  飍
    xiū
    惊跑的样子:“驰谢如惊~。”
  
  三个隼念雥(zá)
   雥
    ◎ 群鸟。
    ◎ 聚:“嘉贶~集。”
    说文解字
    【卷四】【雥部】雥
    羣鸟也。从三隹。凡雥之属皆从雥。徂合切
    康熙字典中的解释
    【戌集中】【隹字部】 雥
    --------------------------------------------------------------------------------
    【唐韵】徂合切【集韵】昨合切,&#131108;音杂。【说文】羣鸟也。从三隹。【许善心·神雀颂】景福氤氲,嘉贶雥集。 又【玉篇】走合切,音帀。义同。
  
  三个吉念嚞(zhé)
  嚞
    zhé ◎古同“哲” 。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字部】嚞 ·康熙笔画:18 ·部外笔画:15
    --------------------------------------------------------------------------------
    【玉篇】古文哲字。注详七画。
  
  三个言念譶(tà)
  譶
  
    tà
  
    说话快。
  
  康熙字典解释
    【酉集上】【言字部】 譶
  
    --------------------------------------------------------------------------------
  
    【唐韵】徒合切【集韵】达合切,&#131108;音沓。【说文】疾言也。【嵆康·琴赋】纷&#140652;譶以流漫。【注】&#140652;譶,声多也。 又【广韵】【集韵】&#131108;直立切,音蛰。譅譶,言不止也。【左思·吴都赋】涩譶泶&#16018;,交贸相竞。【注】涩譶,众言语喧杂也。 【正字通】与沓&#134450;誻&#162705;&#131108;同。【字汇补】亦作&#162651;。
  
  三个舌念舙(qì)
  舙
  
    拼音:huà
  
    1.引申为挑拨离间,说人坏话。
  
    2. 古同“话”。
  
  三个香念馫(xīn)
  馫
  
    xīn
  
    古同“馨”。
  
    ◎ 康熙字典解释
  
    【戌集下】【香字部】 馫; 康熙笔画:27;页码:页1430第01
  
    【字汇补】虚陵切,音兴。香气也。
  
  
  三个泉念灥(xún)
  灥
  
    1、xún
    三泉。
  
    
  
    2、quán
    古同“泉”。  
  
    3、quàn
    下雨而泉水出。
  
  三个心念惢(suǒ)
  
    惢
  
    suǒ
  
    疑虑:“内有惢,下有事。”
  
    善。
  
    惢
  
    ruǐ
  
    古代的一种祭祀:“秋至而禾熟,天子祀于太惢。”
  
    沮丧的样子。
  
    古同“蕊”,花蕊。
  
  
  三个白念皛(xiǎo)
  皛
  拼音:xiǎo 或 po四声
    注音:ㄒㄧㄠˇ 又
    部首:白,部外笔画:10,总笔画:15
    ji僶
    ㄐㄧㄠˇ
    皎洁,明亮:“天~无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