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放的性观念,主宰着恋爱与结婚的整个进程

(2017-01-25 23:55:17)
标签:

杂谈

​应《中国家庭报》邀请,让我从情感方面来谈谈2016年值得关注的家庭突出的问题。展望2017年值得关注的情感问题。我做了如下的总结 :

2016年我觉得家庭突出的问题,首先是单身问题:
第一是父母对孩子的婚事都特别焦虑,逼婚现象严重。而现在,由于年轻人经济压力特别大,网络又发达,性观念开放,单身又不缺性,所以,造成男生普遍不急于想进入婚姻。而女生虽然由于有生育年龄的限制与压力,迫切想进入婚姻,但也不想嫁一个不合适自己的男性,婚恋需求严重错位,造成进入婚姻很困难。 

http://mmbiz.qpic.cn/mmbiz/cSkMQB33hCMXzFDAMz4GgfmIqzIYAOWH4NvHALmufStuDFIYWfM5eA2dd92icu1uI38QbOHv9kvnx18xyovnicicw/640?wx_fmt=other&tp=webp&wxfrom=5&wx_lazy=1

第二,许多男生由于房子等经济的压力选择不婚,而女生即使过了该结婚的年龄,也会拿出一副不将就的姿态与家人做对抗。另外,她们看到身边结了婚的朋友也有许多离婚的,或者没离婚但过得不尽如意的,再加上生孩子需要很高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严重动摇了她们渴望结婚的心态。这种矛盾的想法会让许多人理智地保持在一个观望,顺其自然的状态。一部分人索性已经想开,她们认为保持良好的单身状态并不是一件坏事,甚至也会放开心态,潇洒地约会,快乐的玩,不婚主义现象出现。

第三,开放的性观念,主宰着恋爱与结婚的进程,婚前性行为大众普遍都能接受。许多年轻人恋爱没谈多久,双方都还不够了解的情况下,就有了性的关系,怀孕后被迫进入了婚姻。造成男女双方都没有做好结婚的心理、生理、物质等方面的准备,为自己的婚姻埋下了隐患。这也是造成许多年轻人闪结闪离的根源。

http://mmbiz.qpic.cn/mmbiz/cSkMQB33hCMXzFDAMz4GgfmIqzIYAOWHMuIEwA8ViblxPxFvwAjjM87lkMTIyWXoE71HwkIVmOu1vBeCibqoRzRQ/640?wx_fmt=other&tp=webp&wxfrom=5&wx_lazy=1


 其次,婚姻中的问题。2016年可谓是一个出轨年,从明星到普通老百姓,从男人到女人,只要婚姻中得不到满足,都可能出轨。原因是由于中国缺少婚恋教育的理念,男女双方都缺少经营婚姻的能力,婚前的感情基础不牢固,进入婚姻后,夫妻在婚姻中面对生活中的矛盾,没有很好的沟通能力,争吵不断,感情越来越谈漠,造成家庭观念缺失,感情游离后,出轨现象就会严重,离婚率也越来越高。

2017年关注单身问题,我认为已经不能只停留在介绍对象的层面,那只是治标不治本的行为。现在网络发达,找个谈恋爱的人很多,而能够把恋爱谈成功的却很少,造成恋爱总是以分手告终的原因,就是恋爱能力低下。如果真正想解决好单身问题,一定要倡导提升爱的能力,这不光是解决单身问题的关健,更重要的是进入婚姻后能够获得婚姻幸福的保证。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cSkMQB33hCMXzFDAMz4GgfmIqzIYAOWHQyLRvF8zI8KLxWAWQRJUibHicniaSViaPK0h9NBUSSy1FXfaHPLIVL80w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出轨是现代婚姻中的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出轨一定是婚姻出现了问题,如果一遇出轨,想到的就是离婚,那么也许一生可以离N次婚。如果与异性的相处模式没改变,经营情感的能力没有提升,也许跟谁结婚都不会幸福,都会遇到被出轨。所以,女性的成长、提升与改变很重要,男性成熟度、责任心等方面的提升也刻不容缓。只有经营好夫妻感情,才可能大大减少出轨的概率,才能够降低离婚率。

杭州文广凌子婚恋咨询工作室,专业从事恋爱择偶、夫妻情感、亲子关系、离婚、复婚等方面的咨询,特别对一些疑难情感问题有独特的解决办法。关注公共微信号lingzi3827,有机会作为案例获得免费的咨询回复。

凌子老师个案咨询预约QQ:787070572
凌子老师个案咨询预约微信:lz13905714879
凌子老师个案咨询预约电话:1390571487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