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夏洛特烦恼》究竟是抄袭之作?  还是借鉴、学习,或“撞车”?

(2015-10-19 11:10:56)
标签:

娱乐

夏洛特烦恼究竟是抄袭之作?

还是借鉴、学习,或“撞车”?

 http://s16/mw690/001xDFtjzy6WjX6kyar2f&690 还是借鉴、学习,或“撞车”?" TITLE="《夏洛特烦恼》究竟是抄袭之作?  还是借鉴、学习,或“撞车”?" />


陈秋平/

 

    小成本喜剧电影 《夏洛特烦恼》在既无明星名导,又无特效宣发的前提下,于今年国庆档成为一匹黑马,屌丝逆袭成功——到今天为止,票房已经突破12亿。不仅如此,口碑基本一边倒的好,这在如今大片林立,中小成本电影几乎无立锥之地的中国电影圈里,实在是可喜可贺的优异成绩。

    但是且慢,正当大家欢天喜地在影厅里挥洒笑声和泪水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晴天霹雳”,网络上迅速传播一篇文章《炸裂!〈夏洛特烦恼〉居然全片抄袭了〈教父〉导演的旧作》,文中直接揭批《夏》全片抄袭了美国早年电影《佩吉苏要出嫁》(Peggy Sue Got Married1986)!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人惊呼: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因为在新疆忙新戏的开机,直到昨天回北京,我才到电影院看了这部片子。晚上从网上搜了《佩》来看,认真比对了两部电影,结论是显而易见的:抄袭之说根本不能成立。

今天凌晨,我发了一条微博:

 

【当“抄袭”变成大棒】今天很认真地看了《夏洛特烦恼》和《佩吉苏要出嫁》,凭良心说,两部影片相似度非常非常非常低!而且,《夏》远比《佩》好看得多得多得多。其实我说的不是这个,我想说,“抄袭”已经成为一根致命的大棒,挥棒者用它去毁灭的不是一部作品,而是一种创作上的良性环境。善意何在?

 

    我无法瞎猜这篇“爆炸文”作者的写作动机,也无意为《夏》片的主创和制片方站台“洗地”(因为显而易见所以无需这样做),而是想以这件事为例,找出一些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说说我的观点,以期和业内同行及广大观众做一个交流和分享。就是想通过这个例子,一起探讨一下,究竟什么是抄袭?什么是借鉴?什么是学习?什么是撞车?

 http://s13/mw690/001xDFtjzy6WjX8f0vifc&690 还是借鉴、学习,或“撞车”?" TITLE="《夏洛特烦恼》究竟是抄袭之作?  还是借鉴、学习,或“撞车”?" />


    一、究竟什么是抄袭?

    1.法律层面的抄袭。我国的著作权法规定,抄袭侵权具备四个要件:第一,行为具有违法性;第二,有损害的客观事实存在;第三,和损害事实有因果关系;第四,行为人有过错。更准确的说法是,抄袭指将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窃为己有发表。法律上的抄袭一般都有受害方,并往往诉诸法庭。这个显然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内。

    2.抄袭的定义。抄袭指窃取他人的作品当作自己的,包括完全照抄他人作品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形式或内容的行为,简单的说抄袭就是使用了别人的文字或观点而不注明。这个更接近于论文的抄袭,也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

    3.文学作品的抄袭。抄袭指的是,在文学创作中(包括剧本)将别人文学作品中的故事、人物、语言、细节照搬或拼凑到自己的作品中的行为。这个才是我们今天的讨论重点。

    但是,文学作品的抄袭是非常难以界定的,因为多数情况下,文学作品的抄袭都会一定程度地改头换面,以造成识别和界定的极大争议和模糊空间。

 http://s1/mw690/001xDFtjzy6WjXbTUha60&690 还是借鉴、学习,或“撞车”?" TITLE="《夏洛特烦恼》究竟是抄袭之作?  还是借鉴、学习,或“撞车”?" />


    二、感性地界定抄袭与否

    文学艺术都是非常感性的,所以,我们先从感性的角度,模糊地界定一下什么是抄袭。从总体印象来看,假如两个作品的相似度达到很高——打官司的时候说是80%的相似度,我们在创作实践中发现50%的相似度即可——我们就会认定其中一部作品有抄袭之嫌。这个相似度是模糊的,是笼统的,但业内人士并不难判断。即便这不能拿来当作位法律的界定前提,但专业上是可操作的,就是我们常说的那个:公道自在人心。

 http://s4/mw690/001xDFtjzy6WjXdsVvZf3&690 还是借鉴、学习,或“撞车”?" TITLE="《夏洛特烦恼》究竟是抄袭之作?  还是借鉴、学习,或“撞车”?" />


    三、理性地分析抄袭与否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判断一个作品以下方面的相似度,如果过高,就算是抄袭:

    1.人物性格的相似。这里所说的人物性格,不是简单的内向外向,急性子慢性子这种外在表现,而是文学概念上的人物性格。即为人物的特质总和,包括性别、职业、人格、思想、情感、外形、兴趣爱好、文化教育、经济地位……等等,是综合值,不是简单的罗列。为什么人物性格不能相似?很简单,我们常说,性格即命运,性格即故事。或者反过来也可以说,性格不一样,故事怎么会一样呢?故事都不一样,谈何抄袭呢?

    2.语言的相似。在剧本里,语言就是台词。台词的相似或雷同,非常容易被识别,被感知。尤其是大量的具有逻辑联系的台词的相似,如果不是抄袭,那就太奇怪了。就算一个抄袭者可以颠三倒四,可以掐头去尾,可以改头换面,但如果人物的语言在不同场景,不同时空都能被找寻到若干的重合或类似,那一定不是偶然的。那么这个必然就只有一种解释:抄袭!

    3.细节的相似。细节,指的是细微末节,就是细小的生活场景或人物行为。这里所说的细节相似,不是指具有共性化的细微末节的相似,那是没有意义的。比如剧中人是中国人,他们吃饭都用筷子,这个不算细节。比如人惊恐的时候手会微微颤抖,这也不是我们所说的细节。我们这里所说的“细节”主要指:首先是个性化的具有特征性的细节,其次是能够推动情节发展并具有逻辑关联和连锁反应的那些细微末节,第三是能够刻画和塑造人物性格的细节。如果这些细节上有大量的雷同或相似,一定不可能是偶然的,那就是抄袭。

    4.单元故事的相似。我们常常用一个概念,叫“桥段”。所谓桥段,很大程度上我们说的就是单元故事。一部长篇作品,一定是由若干个相互具有某种必然联系的小故事,或小段落串起来的。每一个小故事自身有某种完整性,有头有尾,然后相互之间又有某种因果关联,从而构成逻辑链,构成总情节和总任务,最终完成整部作品。但就某个小故事(单元)而言,自身有一定的完整性和独立性,这样的单元故事如果非常相似,给观众就会留下“似曾相识”的联想,或已经构成了审美疲劳,从而遭到抵制或吐槽。这样的桥段的相似,即便不是有心故意的抄袭,也是烂俗和缺乏创新性。

    以上几点在实践中和观影中,都非常具有指导意义。如果出现以上种种的大篇幅相似,那我们可以果断得出结论:这个作品存在抄袭或剽窃。

 http://s14/mw690/001xDFtjzy6WjXeKPJb8d&690 还是借鉴、学习,或“撞车”?" TITLE="《夏洛特烦恼》究竟是抄袭之作?  还是借鉴、学习,或“撞车”?" />


    四、什么不能算抄袭?

    我们常说,人类文明发展了几千年,文学领域几乎没有处女地,犄角旮旯全被人写过了,所以,一不小心,我们就会写出与文学前辈们和同辈们相似或雷同的东西。于是,我们便背上了一个重重的包袱:无意中已被告知,我们犯了“抄袭罪”了!

    果真如此,我们的文学和影视创作将怎样继续?难道我们已经走入了一个怪圈?要么抄袭,要么终结?

    其实不然,认真研究一下文学史、戏剧史、电影史,不难发现,推陈出新其实是文学艺术创作的常态。说得通俗一点,所有的文学、影视创作,都是在继承和发扬并行的前提下推进的。一切创新,都是旧瓶装新酒,或者新瓶装旧酒。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优秀的、伟大的作品,永远都是新旧的巧妙结合体!罗伯特·麦基有一句经典表述:所有伟大的作品都是乍一看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仔细一看却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我们需要“新”,是因为新可以吸引眼球,给文学提供增量;同时,我们也需要“旧”,那是因为只有旧才让我们熟悉和共鸣。所以,影视创作并不是越新越好。过度的标新立异,注定要曲高和寡、孤独而死。新,就是创造和发现;而旧,则是传承、借鉴、学习,甚至拷贝(假如我们不用“抄袭”这个贬义词的话)。

所以我们才说那句话:天下文章一大抄!

http://s10/mw690/001xDFtjzy6WjXluFape9&690 还是借鉴、学习,或“撞车”?" TITLE="《夏洛特烦恼》究竟是抄袭之作?  还是借鉴、学习,或“撞车”?" />

    那么,“抄”什么,才不算抄袭呢?

    1.故事核是可以“抄”的。“故事核”是指故事的模型,或者叫整部戏的故事大结构。人类听故事的历史到底有多长?也许几千年,甚至几万年,几十万年!在人类的基因里,就有听故事看故事的存量。我们才说,好故事是可以走遍全世界,征服全人类的。从微观来看,观众听故事看故事,已经具备了某种心理模式。长期的文学影视创作中,艺术家们都在寻找、发现、迎合、挑战和驯化这个心理模式。这些心理模式就像一串串复杂的密码,深深地隐藏在某个地方——当然,就是那些已经被文学史和电影史里的伟大作品经典作品证实过了的美学规律。直接拿这些伟大的作品来解剖,就可以找到这些规律。这些规律里面包括一个作品的大的故事框架。这些故事框架曾经被反复使用,屡试不爽,百战不殆。而且,每一次被人重新使用,都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活力,既不影响和削弱先辈作品的光辉和成就,又给新的作品注入了纯正的高贵血统,让它们再一次成功和辉煌。举例说明,比如“鬼怪屋”的故事核,就是一群贪婪的人被关在某个封闭空间,被一个食人猛兽或魔鬼一个个吞噬杀害,最终正义者战胜猛兽或魔鬼。这样的成功影片我们可以举出几十个上百个。这样的影片有《大白鲨》、《侏罗纪公园》等等。再例如:“好男爱上坏女孩”(“好女爱上坏男孩”也同理),也可以举出众多成功经典作品。而这些作品没有让我们感觉到它们是相互抄袭。这样的作品有《原罪》、《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等等。

    2.人物关系是可以“抄”的。这个很奇怪,刚才我们说人物性格不能“抄”,我们现在说人物关系可以“抄”。为什么?因为人物关系常常是故事大结构的来源。我常说,故事有两个来源,一个是人物的动作,另一个是人物的关系。人物的动作肯定来源于人物的性格。如果人物性格相似,故事必然相似。但人物关系给故事提供的是故事发展的空间和框架,但不是故事本身。人物关系的框架搭好了,由于人物性格的变化,照样不会造成故事的雷同化。举例说明:我曾经代表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参与了一次剧本创作纠纷的举证鉴别工作。那件事是一个制片人将他实现设计好的一组人物关系分别交给了AB两个不同的编剧来创作。最终他选定了A的剧本,而B通过开机时的资料发现了A剧本的人物关系竟然跟自己一模一样(她并不知道制片人交给两组编剧同时创作的事),最终认定自己被A抄袭,并要求鉴定剧本。我作为编工委委托的鉴定人在读完了两个剧本之后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两个不同的剧本,尽管两个剧本中的人物关系是高度相似的。原因不难理解,我们在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体会,夫妻反目,父子相残,恩将仇报,老夫少妻等等相同的人物关系中,因为人不一样,故事迥然不同。人物关系不仅仅是可以“抄”,甚至应该“抄”,因为在许多故事中的“新”我们作为观众是看不懂的,也不是真的感兴趣。比如许多人物的专业领域的事物和信息,写外科医生,写坦克兵,大部分人对他们所从事的专业是不管兴趣的。能够感兴趣和被感动有共鸣的,恰恰就是人物的关系——人物和人物之间的生离死别、恩怨情仇。《简爱》和《音乐之声》的人物关系是相同的,都是一个带着孩子的男主人和一个女教师的爱情故事。但我们不会认为《音》抄袭了《简》。

    3.主题思想是可以“抄”的。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主题思想的“创新”是很难的,也不是必要或必须的。当然我们互换在思想性上有独创性,在哲学思考上有更高追求的伟大作品。但那多半是在所谓的文艺片里做,对于大众艺术的商业电影,其主题绝大多数情况下,就是朴素的真理,就是普世的价值观,就是简单的人生哲理,大道理,大路货。比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比如: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等等。

    4.创作思路和战略是可以“抄”的。一部剧本的创作,一般都由两个部分的工作组成,第一个部分是策划或构思,第二个部分是写作和呈现。前者看似动笔不多,比如创作故事大纲,字数不是那么多,但却非常重要,就如同一栋建筑物施工前的设计。设计得不好,施工再精细,材料再昂贵,都造不出好房子。设计阶段,讲究的就是两个字:创意。创意这个东西,在版权争议中,也是不受保护的。一个好的创意,固然有起独到之处,也有其自身的伟大价值,但这样的东西如果不去呈现它,很难最总体现它的价值,也不能将其固化下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意的借鉴与学习,甚至一定程度的拷贝和模仿,都不会引起版权纠纷,也无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当然,如果在创意上也能够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化腐朽为神奇,那将会更好。此外,在思路上的模仿和拷贝,这其实是对规律的学习,不仅不应该反对,还应该提倡。

    5.节奏也是可以“抄”的。影视作品是时间的艺术,也是空间的艺术。在时空的艺术中,都有节奏、结构、布局的设计与安排。这些会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商业上的成与败。一部优秀的作品,一定是张弛有度,快慢相对,虚实相间,疏密有致的。这些节奏的处理,可以从前辈和同辈的优秀作品中去体会和学习,从而变化成自己作品的一种呈现。

    以上这些方面的“抄”,或叫推陈出新,丝毫不会伤害到原著的伟大权益,同时也不会制约和束缚自己的创新和创作,不会影响最终实现新作品的独特艺术价值。

    前几日,著名编剧束焕说过一句话,引来了众多网络吐槽。他说,对外国电影作品的本土化改造,也是一种创新(大意如此)。这句话也许在表述上并不准确,容易引起误解,好像束焕老师在辩解和鼓励对好莱坞电影的抄袭,其实不是这样的。他所表达的意思是借鉴和创新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没有借鉴,创新就不称其为创新,而是瞎碰乱撞。仅仅是简单的模仿和抄袭,也谈不上是真正的创新。

    大体可以总结一下:宏观的理念和规律是可以借鉴学习的,微观的呈现是必须谨慎模仿和照抄的。

 http://s3/mw690/001xDFtjzy6WjXn41bQ92&690 还是借鉴、学习,或“撞车”?" TITLE="《夏洛特烦恼》究竟是抄袭之作?  还是借鉴、学习,或“撞车”?" />


    五、《夏洛特烦恼》抄袭了吗?

    从感性感知上,我已经简单地否定了《夏》对《佩》的抄袭嫌疑。因为我们在观影过程中的感性体验很明确地告诉我们,这两部电影的相似度实在是太低了。

    从理性分析上,可以大体概括如下:

    1.穿越剧(片)类型故事的相似。夏洛从同学婚礼穿越,佩吉从校庆活动穿越;夏洛和佩吉都有婚姻危机(中年危机);两人穿越回过去都有老音乐做背景等等。

    2.无关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的碎片化细节相似。比如唱片和磁带,都到教室里和老师发生冲突,等等。

    3.没有个性化的细节。比如与穿越后的亲人或老友的拥抱,这是普通礼节,不算细节相似。

    4.主题相似。夏洛和佩吉最终都发现真正珍贵的是身边人。

    除此而外,没有什么实质性的雷同和相似之处。姑且我们不去相信原作者写作之前没有看过《佩》,就算他们看过,就算从那里“抄”了以上这些,也算不上法律、道德和文学意义上的抄袭。

    更何况,还有一种可能性的存在,那就是“撞车”(或叫“撞衫”)呢?有很多次,我都在看了一部很出色的影视作品之后,发现其实早在若干时间之前,我就有过类似的策划和构思,结果我还没动笔,人家已经拍出来,而且放映了,取得了成功。我那些原始想法还存放在脑子里,他们到底是怎样从我这里“偷”走的呢?

    我们必须相信,人类有趋同的思维模式,否则,我们就不称其为同一个种群。

    我们反对侵权,反对抄袭,反对剽窃等,这些猥琐的卑鄙的下流的行为!我们会为被侵权者奔走呼唤争取获得尽可能的公道并挽回损失!我们自身自律不去偷梁换柱投机取巧欺世盗名做好自己的每一部作品做一个干干净净的电影人!

    但是我们也要维护一个健康的良性的创作环境和氛围,不能无端地给他人,或被人戴上“抄袭”这顶帽子,更不能容忍别有用心的人用“抄袭”这根棍子去打击老老实实的创作者和他们的辛辛苦苦创作出来的优秀作品(不优秀就不会有人抡棍子)。我们不维护这根环境,终将有一天,这根棍子会落到我们自己的头上。

http://s15/mw690/001xDFtjzy6WjXoGz7gde&690 还是借鉴、学习,或“撞车”?" TITLE="《夏洛特烦恼》究竟是抄袭之作?  还是借鉴、学习,或“撞车”?"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