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秋平 | 写作剧本应该主题先行吗?

(2014-12-31 03:00:25)
标签:

杂谈

http://ww4/large/543bd075jw1ensalw5ghaj20fa0bhdgd.jpg写作剧本应该主题先行吗?" TITLE="陈秋平 写作剧本应该主题先行吗?" />

编剧的都有体会,经常接到命题作文”。

命题,就是给了一个题目,一个题材,甚至给了一个主题。

在文革后期,文艺理论界曾批判过主题先行,认为用一个革命的主题来引导创作,只会图解主题,生造出许多概念化、没有血肉的高大全形象,是违背文学创作规律的。

可是我们在文学史上却不乏主题先行的经典作品。

那么到底写作剧本的时候,是不是应该主题先行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恐怕还是要从理清楚概念开始。

 

    【主题到底怎样定义】

    对于“主题”这个词,一般有两种理解:第一种是指某个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包括题目(剧名或片名)、故事主体、涉及的领域及对象等等;第二种理解是指一个影视作品的主旨,也叫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中小学语文就是这样教的)。

    我们在讨论一个影视剧的时候,常说:这个作品文不对题,这个作品主题不明晰,这部片子写着写着就偏题了……。这种情况下,我们多半讲的是前一种对“主题”的理解。这种理解,在专业术语上,更加接近“题材”。就是作品的主要表现对象,就是“涉及到了什么”。

    有时我们也会讨论到一部作品的价值观、思想倾向、主导思想、作者态度、社会评价、道德批判等等,这个时候,我们更多地是说的后者——主旨与中心思想。这个也是传统学术上所理解的“主题”的含义,是“关于什么的”。

    本节所探讨的,是第二种理解的“主题”。

http://ww3/large/543bd075jw1ensam9s6nzj20t50frgm5.jpg写作剧本应该主题先行吗?" TITLE="陈秋平 写作剧本应该主题先行吗?" />

【主题的表现形式】

上面说了,主题,就是主题思想,就是中心思想。可这个中心思想在作品中是看不见的,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其主题绝对不是讲出来的,既不能用画外音,也不能写进人物的台词。主题是在人物的命运,人物之间的冲突,故事的发展,结局的呈现等完成之后,像暗流一样慢慢渗透,慢慢流露的来的。

这样说似乎有点故弄玄虚了,其实可以对应地来说,从编剧的角度,主题思想是隐晦地表达的;而从观众的角度来讲,主题思想,是他们看完这部影视作品之后,体味出来的,品出来的。

假如你看完一部电影,走出电影院之后,觉得这部片子非常好。你情不自禁地感叹了一声:唉,所以说嘛,好人有好报,坏人定会遭天谴!

——这个就是主题。你感叹的那句话,就是主题。

通常情况下,一部影视作品的主题是用一句复合句的句式来表达的:“通过谁的一生(命运、经历),以及谁和谁之间的恩怨情仇,反映了什么什么什么。”

有的时候,我们把前面的从句省略,直接说出后面的主句,就是主题。

需要提出来的是,好的作品,主题一定很鲜明,很容易总结出来。虽然每一个人总结的语言和形式未必都很规范、很准确,但大多数观众是可以捕捉到这个思想的。

假如你看完一部电影,走出影院的时候很茫然:真不知道这部电影想说明什么……,完了,这部作品很可能就是一部烂片。你连感叹都没有,那就是主题不明确了。

 http://ww1/large/543bd075jw1ensamlrdi9j20k00b8t9e.jpg写作剧本应该主题先行吗?" TITLE="陈秋平 写作剧本应该主题先行吗?" />

【主题不一定深刻,但必须鲜明清晰】

当然了,如果某部作品所反映的主题思想是深刻的,是超前的,是颠覆性的,是爆炸性的,是历史性的,是富有哲学意义的,是有人生启迪作用的等等,当然这样更好。就一般而言,主题并不要求深刻——主题大部分是大路货。就是人尽皆知的大道理,常理,普世价值观。为什么?因为这样的主题一是大家能够赞同和共鸣,二是这样的真理需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

所以我们说,主题本身是否标新立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用什么样的故事和人物命运来证明它。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这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可以写一万部电影电视剧。

清晰的主题是编剧创作剧本过程中的GP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能告诉我们行进的方向和目的地。如果主题不清晰,我们在创作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和误入的歧途就是——

1. 我们不知道如何取舍。写什么,不写什么不知道,没有标准,没有前提。我们会东写写,西写写,随机性太强,随波逐流;

2. 我们不知道突出什么,削弱什么。强化和弱化的根据不存在,所以笔力平均,平铺直叙,均衡使力,导致剧本平淡如水,软弱无力;

3. 我们不知道彼岸。我们没有方向,像一条漂泊在大海上的小船,无意识,无目的,观众也不知所衷。直接表现为故事没有悬念,没有紧张感。由于没有彼岸,所以我们也无法制造陷阱和误导,也就没有什么意料之外的惊喜;

4. 我们不知道选择。讲故事,写剧本,就是不断地遇到岔路口,三岔路口、四岔路口……,我们在岔路口上无法选择。就是在故事的每一个拐点出现的时候,因为没有方向,没有目的地,所以我们出现一个错觉:觉得哪一条路都可以走。而每一条路和别的路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选择了这条路,肯定放弃另外其他的路。如果第一个路口是无意识随便选的,第二个第三个路口也如此,等走了很长一段距离之后我们回过头来才发现,这是一条完全没有逻辑和因果的路线,这样的故事如同梦游,无法吸引人;

 http://ww1/large/543bd075jw1ensamz5xnqj20k00b8dge.jpg写作剧本应该主题先行吗?" TITLE="陈秋平 写作剧本应该主题先行吗?" />

【不能图解主题,不能直奔主题】

    主题需要明晰和明确,但故事和人物命运却不能直接地去阐释主题。影视作品是写情感、情绪、品味、情调的,是写感性的东西。理性的总结和概括,要交给观众去做。编剧要做的,是把想表达的思想和观点变化成鲜活的人物形象,融合进极具张力的矛盾冲突中,用近似于生活本身的生动语言和鲜活形象来打动观众,然后才隐隐约约地埋藏进那些想表达的思想。好作品,可以做到既有意思,又有意义。主题就是“有意义”,要在故事核人物的“有意思”的前提下去表达,而不是反过来。

    主题还不能直接表达,必须曲折和隐晦地表达。有的时候,还需要反向的打压,然后形成一个反弹力,才最终表达了主题。比如我们想表达的主题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故事绝对不是一上来就写善有善报。恰恰相反,在大部分篇幅里(也许四分之三,也许五分之四),我们看到的都是反向的:善良被歪曲,被欺负,被打压,被误解,被蹂躏,被威胁……,邪恶占尽风头、横行霸道、肆无忌惮、耀武扬威、大行其道、胡作非为。直到最后,才180°翻转过来,最终的结局说明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总之,在写作中主题要尽量地隐藏,弱化,要让人看不见,看不出。主题表达的过程要足够地长,足够地充分。最终达到的最佳效果,是让观众看完影视作品之后自己把主题思想给品出来。

 

【结论:主题可以先行】

写作剧本,是否可以主题先行?甚至提倡主题先行呢?

主题怎样才叫“先行”呢?

通常情况,我们有两个表达主题的主要途径:

    1. 主人公是主题的承载者。剧本的主人公(尤其是一号人物)的命运,经历,或动作发展路线,他的故事起起落落,曲折变化,恩怨情仇,最终表达了作品的主题。例如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那位父亲克里斯·加德纳,他经历了妻子离婚、带着孩子拼命干活、被房东赶出门、股票经纪人考试等一系列磨难,这就是主题:幸福敲门就发生在当你奋斗到人生的每一扇门都被关死的那一瞬间。

2. 结局表达了主题。我的概念中,这个“结局”包含最后一个戏剧高潮和结尾。这个过程就说明了主题。例如电影《风月俏佳人》的结局,是当亿万富翁爱德华·刘易斯和他雇用来冒充女友参加在洛杉矶豪华聚会的妓女薇薇安道别的时刻,他已经无法离开她——爱情可以冲破财富差距和社会偏见降临心间。

就是说,如果我们先设计好了人物命运的走向和故事的结局,以及据此表达的那个思想(也许这个思想一开始还比较模糊和游移),在这个基础上才开始下笔,这种情形就可以理解为“主题先行”。

我想,这样的主题先行是可以的,甚至是必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