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蒙  山  茶

(2016-03-26 14:26:49)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蒙  山  作者:悟道茶者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蒙山茶原产地域产品的术语和定义、原产地域范围、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及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列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蒙山茶。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50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

    GB/T 5009.13  食品中铜的测定方法

    GB/T 5009.19  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GB 771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GB/T 8302  茶  取样

    GB/T 8304  茶  水分测定

    GB/T 8306  茶  总灰分测定

    GB/T 8311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 8321.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GB 8321.2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GB 8321.3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

    GB 8321.4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

    GB/T 8321.5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

    GB/T 9172  花茶级型坯

    GB 11680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

    GB 17924  原产地域产品通用要求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蒙山茶  Mengshan tea

    在国家批准的原产地域范围内种植的,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先进技术相结合加工而成的,具有特定品质的茶叶。

3.2

    鲜叶  fresh tea leaves

    由茶树上采摘下来的嫩茎芽叶,又称“生叶”。

3.3

    茶叶  tea

    鲜叶经加工制成能饮用的干茶。

3.4

    蒙山特色茶  Mengshan featured tea

    采用蒙山茶原产地域的幼嫩芽叶,经特定工艺制成的蒙顶黄芽、蒙顶石花、蒙顶甘露、蒙山毛峰、蒙山春露等系列产品。

原产地域范围

    蒙山茶的原产地域范围限于原产地域产品管理部门根据《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批准的原产地域范围,见附录A。

产品分类

5.1  特色茶

    蒙顶黄芽、蒙顶石花、蒙顶甘露、蒙山毛峰、蒙山春露茶。

5.2  绿茶

    蒙山烘青绿茶、蒙山炒青绿茶、蒙山蒸青绿茶。

5.3  花茶

    蒙顶甘露花茶、蒙山毛峰花茶、蒙山香茗花茶与各级花茶等。

要求

6.1  地理环境

    蒙山茶原产地域三面环山,形若“U”字,其间有一分水岭,将其分割为岷江流域和青衣江流域两部分。坪岗交错,溪谷纷呈,为川西老冲积地之一。地貌以平坝丘陵为主,仅在地域边缘有低山分布:蒙顶山林木丰茂,莲花山层峦迭嶂,总岗山连绵起伏,三山环绕,形成辖区的天然屏障;河流皆源出本境,源短流小;境内土层深厚,酸性微酸性土壤占7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34%以上。优良的地理环境适宜发展茶叶生产。

6.2  气候特点

    蒙山茶原产地域属中纬度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5℃,大于或等于10℃的年积温4772.5℃,无霜期298天,年均降雨量1519.9mm,蒸发量1029.6mm,年平均相对湿度82%,年日照1035.5h,为低光辐射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为茶树的生长和有益内含物质的形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6.3  茶树栽培

6.3.1  茶树品种

    以蒙山群体种和蒙山茶种选育出的蒙山9号、11号、16号、21号、23号、名山131和311,为省级地方优良茶树品种,是蒙山茶的主栽品种。

6.3.2  土壤要求

    砂、粘适中的壤土,土层深度35cm以上,pH值4.0~6.5之间,有机质含量1.5%~2.5%,全氮0.10%~0.13%,水解性氮100mg/kg~150mg/kg,速效磷10mg/kg~20mg/kg,速效钾80mg/kg~150mg/kg以上。

6.3.3  种植方式

    平地东西向开沟种植,小于15度坡地横坡种植,大于15度坡地横山筑梯种植,梯面最小宽度180cm。

6.3.4  茶园道路

    建园时根据茶园面积的大小、地形和地理位置来进行合理规划。干道、支道、步道、环道组成道路网。

6.3.5  水利系统

    平地茶园合理布置排灌沟渠,坡地茶园注意排蓄结合系统的设置。

6.3.6  茶行布置

    大行距150cm±15cm,小行距35cm±5cm,株距16cm±4cm。

6.3.7  开种植沟与施肥

    在设置的植茶小行开沟60cm宽,将20cm以上的土翻在行间,按每公顷在沟中施入1050kg至1500kg(每亩在沟中施入70kg至100kg)茶园专用复合肥,将沟底再挖深15cm以上,培细土壤、拌匀肥料,然后回填±10cm至15cm,再施入2t至2.5t猪、牛、羊、兔栏肥,饼肥100kg,专用复合肥50kg拌匀,再回填土使植茶行高出地面5cm以上,培细土壤。

6.3.8  茶苗定值

    先将茶苗打泥浆,按设定密度开沟定植,回填土压紧至根茎部,再薄盖一层细土,浇上适量定根水。

6.3.9  茶园耕除

    分别在3月、5月、7月、9月各进行一次除草,11月进行冬耕,深度大于15cm。

6.3.10  茶园施肥

6.3.10.1  依树施肥

    幼林茶园主施农家肥,配施专用复合肥,投产茶园主施饼肥、猪、牛、羊、兔栏肥、专用复合肥、菌肥等,配施磷、钾肥。

6.3.10.2  按季施肥

    春、夏、秋(2月下旬至3月上旬,4月下旬至5月上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施追肥,以农家清粪加腐熟饼肥为主;冬季施有机肥(牛、羊、兔栏肥、饼肥等)、茶园专用复合肥等。

6.3.11  病虫防治

    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农药防治。

6.3.11.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虫的茶树品种,适时中耕除草,合理施肥、修剪、疏枝清园,以减少病虫来源。

6.3.1 1.2  生物防治

    采用以虫治虫,以菌治病虫等措施。

6.3.11.3  物理防治

    对危害茶树的病虫采用捕杀、摘除、灯光、食饵诱杀等防治措施。

6.3.11.4  农药防治

    农药使用按GB 4285、GB 8321.1、GB 8321.2、GB 8321.3、GB 8321.4、GB/T 8321.5的规定执行。

6.3.12  茶树修剪

6.3.12.1  定型修剪

    新植茶树进行三至四次定型修剪,第一剪留树高18cm至20cm左右,第二剪提高14cm至18cm,第三剪提高12cm至15cm,经过三次定型修剪,茶树高度达45cm~50cm,在此基础上进行轻采,进一步培养树冠,经第四剪后,茶树高度60cm以上,即可进入采摘期,但要注意采养结合。

6.3.12.2  轻修剪

    指茶园投产后,每年冬季进行的修剪。剪去树冠蓬面的鸡抓枝、细弱枝、病虫枝和突出枝。

6.3.12.3  深修剪

    茶树经多年采摘,蓬面细弱小庄增多,育芽能力下降,产量下降,此时应对蓬面进行深修剪。修剪深度应根据茶树的长势而定,一般剪除树冠10cm~15cm。

6.3.13  采摘

    可分为特色茶和绿茶两种类型。

6.3.13.1  特色茶采摘

    当茶树上有5%的芽头长成熟,可采单芽作黄芽、特级石花的原料;随着气温的增高、茶芽的生长,采单芽、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鲜叶,分别作石花、甘露、毛峰系列产品和春露茶的原料,特色茶鲜叶品名分级标准见表1。

      鲜叶组成 

 品名  单芽  一芽一叶初展  一芽二叶初展  一芽二叶  同等嫩度单叶
蒙顶黄芽  98%  2%      
蒙顶石花特级  96%  4%      
蒙顶石花一级  20-30%  60-70%      5-10%
蒙顶石花二级  10-20%  50-60%  15-20%    7-15%
蒙顶甘露特级   20-30%  60-70%      5-10%
蒙顶甘露一级  0-5%  70-80%  10-25%    5-10%
蒙顶甘露二级    40-55%  35-50%    10-15%
蒙山毛峰特级  0-5%  70-80%  10-15%    5-10%
蒙山毛峰一级    40-55%  45-60%    
蒙山毛峰二级    5-10%  55-65%  20-25%  10-15%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