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三坑一涧实训

(2015-07-12 02:45:07)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三坑一涧实训作者:韵之初技术

课程名称: 茶文化旅游与会展     

实训名称:武夷山茶旅游体验

实训目的:通过对武夷山茶文化旅游的实训,目的是要让我们茶学专业的能够将茶文化知识与旅游管理相结合,让茶学教育与旅游相互促进、相互提升,使其双赢发展。

实训地点:武夷岩茶正岩产地,牛栏坑-天心寺-倒水坑-流香涧-慧苑坑-慧苑寺-鹰嘴岩-章堂涧-瑞泉岩-水帘洞

实训心得:

深秋的八点,刚过晨光初现的炫目,正是拾着一日清闲出行时。

车到北赤口,剩下的便是脚程漫漫了。

景区的秋光,是温柔的,是凝定的,是慷慨的,只要你愿意,随时一抓,总能揣个满怀和一身飘然。不知觉的,到了牛栏坑口。一个小亭子,遮住一峡谷的蕴藏,竟是羞答答的欲迎还拒。那么请原谅我们的粗鄙,一抬脚,就想要拥抱整个峡谷。铺陈开去的,是满满当当的茶树,似乎还夹有几声虫鸣。略知武夷岩茶的人,想必都知道牛栏坑肉桂,威名赫赫,难怪能让人感觉这些茶树是骄傲的。

沿坑渐行渐深,就能遇见在大石块上凿出的蹬道,以及两边的枯树枝,恍恍惚惚,竟是岁月深幽的错觉。当然,没有人会拒绝惊奇。就在崖壁下,矗立着一堵残垣,是老旧的泥块。也许多年以前,这里会有一位看山人,在晨夕间掰着时光,或者它仅仅是行路者歇脚的处所吧!再过去,就是石刻了,“虎寿”、“不可思议”。中国的文人,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偏好,走到哪刻到哪。于是,我们的山川里就增添了许多人文景观。

[转载]三坑一涧实训[转载]三坑一涧实训
    走出牛栏坑,是一道三岔口。往前是天心寺,往右是倒水坑。我们决定,先到天心寺歇歇脚,顺道化个斋饭。此处深藏于山心之中,初建时称为山心永乐庵。“山心”,指其地理位置,因名刹座落于武夷山方圆120里的景区范围中心,更有“五象朝圣”之说,独得景区风水。

山寺内,新庙巍峨磅礴,旧寺清幽宁静。走走看看间,都是千江明月,佛性真如了。斋堂里,香客们济济一堂,却井然有序。在宗教的光晕下,人性善,被无限发扬。其他伙伴,似乎更热衷于寺庙的风景,独有我、浩哥、夫哥,在寺庙内依旧吃货,就当是“廓而亡言”吧![转载]三坑一涧实训

在天心寺里,稍事修整,我们折返回倒水坑。

其时正午,坑谷内阳光充裕。深秋的阳光,虽不如夏日灼烈,照久了,也是煎熬。我们被迫急行,一路风色只收一眼大概了。只是,莫名其妙的,我未见流水,这“倒水坑”竟名不其实?一直走,石砌的小道,临山壁延展,另一侧是株不知名的小树,稀稀落落的遮出一片荫凉。人,原是环境适宜皆可休憩的。这出游,本也要得闲,此时、此地、此景、此人,竟相得益彰。其他伙伴开始唱歌了,经典的、流行的,一曲一曲,搅动着山谷清风。我是天地可卧的,枕着歌声、清风,倒也怡然自得。[转载]三坑一涧实训[转载]三坑一涧实训

再过,就是流香涧、慧苑坑了。此地,若非藏于山涧内,竟让人误以为是江南园林里的曲水回栏。若再有点烟火,再多几声软语呢喃,便是世外桃源。这里的茶,以小乔木的水仙为主,直有两米多高。慧苑水仙独甲于武夷水仙,是多亏于天地之孕。

深山藏古寺,过得双悟桥便是慧苑寺。此寺多有人提及,其儒、释、道一体的建筑风格,别树一帜。庙里的主持,正以茶会友。我和夫哥欲结茶缘,便腆颜坐下。老和尚是一妙人,时政、民风、阴阳,信口说来,言谈无忌。有趣的是,他竟推荐起《论语》、《道德经》等儒道经典,独不闻佛家典籍。或许,禅宗的不立文字真的可撇开汗牛充栋的文集了。[转载]三坑一涧实训

顺着山道前行,鹰嘴岩裹挟着几块散落的大石,傲然独立。鹰嘴指处,与瑞泉岩、丹霞嶂相对千年。丹霞嶂上,有一串岩洞,木构悬遗其上,临深壑,覆危崖,称“古崖居遗址”。武夷山先人地形运用之境,一至于斯!到章堂涧,一弯石拱桥横卧其上,沟涧内已无水流。站在桥的这端凝望,风景如画。

一路上,有说有笑,途经水帘洞,未往。

这一日之闲,亦足以“消受山中水一杯”。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