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我的易武印象-同慶河(4)

标签:
转载 |
傜區是一個十分特別的元素,除了生態較好以外,它的開發時間較晚,再加上林象與植被的情況較佳,日照係數較為合理,再加上生長的速率較慢,一般傜區的茶葉均比漢寨的茶在口感上要重許多。
我在○五年剛取第一批同慶河茶樣的時候,一把茶葉的重量幾乎是落水洞的兩倍,茶氣強勁,味苦且喉韻深,宛如烈酒一般,做出來的毛茶由於膠質多,帶有特殊的野味。一般來說同慶河與金廠河比鄰而居,兩邊的大樹茶皆各有特色,但同慶河的烈性要比金廠河的來得強。
一般來說傜寨的茶均帶有一種傜味,所謂的傜味就是傜族人做茶在○五年的時候比一般漢寨的人較不成熟,無論是在靜置的時候,或者是在殺青毛茶出水火侯的掌控,及拋條的做法,均無法與漢寨相比擬。經過幾年的教導與進步後,現在茶王樹寨的條形已不遜於漢寨,唯一的缺點是刮風寨的小樹茶在這兩年已經成熟,增加收料的難度。當然這種難度在麻黑、落水洞、高山、易比,都是一再存在的問題,寨子的小樹茶越多,收料就越困難,這種觀點可以提供其他收料人做參考。
我在之前已經提到,刮風寨只是一個寨子,基本上不產茶,但是它是一個收料的集散地,收大樹茶基本上是以人為主要的標的,沒有傜族的人,很多雜生林的茶葉便無法收集,主要還是路途太過於艱困,還有不會爬樹。
刮風寨其實並不是每個地方的路途都十分艱險,其中白沙河、龍家坡,還有家邊、茶平,都是比較容易取得原料的地方;茶王樹寨由於路途較遠,相較來說取得原料較為困難一點。基本上茶王樹寨有二條路可以去,但沒有一條路讓我覺得很理想,如果說刮風寨裡只收茶王樹寨的茶葉的話,那只能是二、三百公斤的事情,必須加上家邊、茶平、白沙河才會有量。
基本上刮風寨最貴的茶以茶王樹為主。茶平價格比茶王樹略低十%,因茶王樹的水質更細、苦性較低,香氣較茶平的更高,除了河邊的茶王樹寨的茶葉外,一般較茶平的茶葉略白一點。
而家邊與龍家坡的茶葉在口感上比較相似,價格也差不多,一般來說是苦感稍弱、香氣不錯,但口感略弱,比茶平與茶王樹來說茶氣較不足,主要還是因為茶樹年齡較輕。白沙河的茶氣則更不足,是我認為在刮風寨中茶氣比較一般的茶。一般來說白沙河的價格大概只有茶王樹寨六成半的價格,而龍家坡與家邊則大概有八成的價格,價格還是反映了巿場的看法,如果以茶樹的管理矮化程度及整體茶樹的生態來講,茶王樹寨的海拔較高,所以無論在香型以及生長的速率上均帶有先天的優勢,因此能脫穎而出也非倖至。
如果從刮風寨體系來看的話,除了黑水有少數的茶樹跟野生茶外,同慶河與金廠河應該要列入刮風寨產地的版圖之內。雖然同慶河的高度比茶王樹寨要來得低,但同慶河是在雜生林中,日照較為合理,林中的溫度較低,茶樹高度多在十幾公尺以上,根深冠大,再加上本身環境自然形成合理的生態環境,林象豐富,則水必為甜水,都一再地造就了同慶河的茶葉茶氣強烈的原因。
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同慶河的茶不發三月,主要是以四月十五日為主。現在很多傜寨的茶都有這種現象,再加上氣候異常造成茶樹生長週期混亂,此發彼不發的情況常常發生,齊發齊長的情況在雜生林裡面是不可能發生的,這就是同慶河的特色。但摘採次數減少,茶氣必然提升,這也是最大的好處。
想進入同慶河看茶必須涉水而入,到了瀑布以後需要攀岩而上,但是看到大茶樹以後,就會覺得任何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易武山高霧重、土地肥沃、溫熱多雨、熱量豐富、雨量充沛,茶區土壞在熱帶、亞熱帶季雨林成土的條件下,由紫色岩與砂岩母岩上風化發育而成,基本上的土壤為紅壤、磚紅壤、赤紅壤。基本上同慶河也沒有脫離這個特色,但同慶河的生態自然、腐殖質厚,土壤有機質含量高、養份積累快,氣生植物多,樹木、藤本植物繁茂,高等植物集中,森林覆蓋率高,生態系統保持良好,是一個十分難得的茶樹生長地。
同慶河茶樹學名為同慶河大茶樹,茶樹分枝密,葉均水平著生,分枝級數較多,最多達到四級。葉形多為長橢圓形,但也有柳葉形或者是長橢圓形,葉長葉寬脈對多樣,一般來說茶葉的色澤為綠或深綠色。而金廠河的茶樹則以柳葉形和長橢圓形的居多,金廠河的茶葉滋味較同慶河的不苦,烈性較弱,但甜度頗高,與一扇墨的帕西河互相呼應。總的來說,如果易武沒有這片雜生林和刮風寨吸引我,是無法讓我留在易武六年之久。
同慶河的茶樹散生而不聚集,應該是早期人種植的栽培型大樹茶,這個時間應該遠比石屏人或易武漢寨種茶的時間還早,由茶樹的平均年齡就可以得知。至於為什麼是散生的狀態,還是由於早期的人事聚散,有許多原本的聚落因為某種原因而消散,部落遷徒,原本種植的茶樹在自然選擇下在樹林中散生,形成自然雜生林的特有現象。
我剛到同慶河的時候,為這種自然的生態感到震憾,也感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基本上這種雜生林的記述,早在《茶經》中已有載明,無論是陽光漫射、陽崖陰林,或者是對於土壤的記述,均沒有超脫古人的記載。在那一瞬間我覺得做茶不需要創新,如果能將古人的智慧融入現在做茶的精神當中,在當今以商業為主的茶葉巿場中,不也是一種創新?
在我寫這篇文章之前,很多人也許不知道同慶河是什麼地方,但在我的心目中,它就宛如易武的一塊生態聖地。想要看十幾公尺的大茶樹,同慶河是一個好地方。
無論是刮風寨或者是同慶河,都在在顯示傜寨是未來易武寨的主流。在我剛到易武的時候,巿場上的人只知道麻黑和落水洞,現在每個人到易武,連飯店的小廝都知道刮風寨,足見這幾年巿場對刮風寨的理解度已漸漸提升,當然我們也樂意將這份喜悅與同好分享。目前易武刮風寨與彎弓寨都是十分知名的產地,但我相信不久的將來國有林的同慶河及帕西河將是未來的熱點,讓我們引頸期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