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66--“老成都”回忆1981年大洪水:安顺桥被冲毁

(2013-07-11 13:54:25)
标签:

区县

九眼桥

小时

两次

二楼

“老成都”回忆1981年大洪水:安顺桥被冲毁

 

 

这场暴雨让“老成都”想起1981年那场大洪水

8日开始至今的降雨过程,是入汛以来成都的第五次区域性暴雨。9日,都江堰 (微博) 国家基本气象站的降雨量最大值为415.9毫米,已超过有记录以来极值,是1954年建站后的单日最大降雨量。“就这个数据而言,这场降雨就算是今年入汛以来的最强降雨了。”成都市气象台气象专家说。大成都范围共有13个气象站,就昨日雨量而言,成都共有7个区县的国家气象站雨量超过100毫米,而在1981年7月13日的区域性暴雨过程中,单日降雨量有8个区县的国家气象站达到了100毫米到200毫米,而200毫米以上的有5个国家气象站。“目前能比较的只有某一天的24小时雨量。”成都市气象台气象专家说,从24小时降雨量比较,昨日成都市区降雨范围没有1981年7月13日“广”,就24小时雨量强度来说,也还没有1981年大暴雨“凶”。

1981·成都

袁庭栋:我住盐道街水没膝盖了

说起1981年7月13日那场成都大洪灾,袁庭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安顺桥在洪水中被冲毁,“当时桥被冲毁后,几名正在桥上的行人也掉下去死了。这也是当时成都遭受洪灾后,最大、最典型的一个事件了。”“当时,成都都成泽国了,好多街巷都进水了,我住的盐道街水已经漫到接近膝盖处了。”袁庭栋当年居住在盐道街的一处两层楼的楼房内,楼房外的街沿约有20cm,“我看到那水还差一两公就要翻过街沿进屋了。”说起当时的情形,袁庭栋形容,“生怕水进了屋子,家里所有人都忙得团团转。把桌子抬到床上,再把家里值钱点的东西全部放到桌子上,提前做好防范。”

今年77岁的成都著名水利专家陈渭忠曾经历1947年和1981年两次大洪灾。他清楚记得,在这两次成都大洪灾中,安顺桥均被冲垮。“1947年那次我11岁,印象最深就是当时安顺桥上有很多人看水,洪水冲垮桥后,造成很多人被冲入河中或死或伤。”

1981·金堂(微博)

老百姓:坐到三楼可以洗脚了

近日来,随着成都各地传来暴雨、金堂等县城被淹的消息,陈渭忠也格外留意。今年77岁的陈渭忠说道,“1981年大洪灾时,金堂全县被淹,我在金堂参加抢险半个月时间。”“1981年7月11日时,我还在金堂参加抗旱工作会议。哪里料到,7月13日金堂就全县被淹。”接到讯情后,陈渭忠凌晨时分和同事们从成都驱车前往金堂,“在走到新都时,眼前全是白茫茫一片水!分不清哪里是农田哪里是公路。”他们只有手持长竿探路,“软的地方肯定就是农田,硬的地方就是公路。”就这样,一边探路,一边朝金堂缓缓行驶。当接近金堂县城时,水的深度使汽车再也无法前行,陈渭忠一行人坐上部队冲锋舟才进入金堂县城的抗洪指挥部。

“一路上,所看之处全是洪水一片,整个金堂已经成了孤岛。”陈渭忠形容当时金堂县洪水的高度,“当地水务局的办分楼是三层,水已经淹到二楼了。当地老百姓调侃说,‘坐到三楼就可以洗脚了’。”

在此次暴雨中,金堂再次出现洪涝险情。对此,陈渭忠解释道,成都平原的洪水有3条出水口,一条是金堂河谷,洪水从金堂过境。一条是通过新津 (微博) 进入彭山,第三条则是通过华阳过黄龙溪排入眉山(微博) 。其中,金堂河谷便是沱江的出口。“这次成都地区连降区域性暴雨,沱江上游如德阳 (微博) 、绵阳多地连续暴雨,水量全部朝金堂汇流,上游的大量来水使得金堂难以负荷,洪灾便随之出现。”

 

20266--“老成都”回忆1981年大洪水:安顺桥被冲毁

20266--“老成都”回忆1981年大洪水:安顺桥被冲毁

今年过洪峰的九眼桥
20266--“老成都”回忆1981年大洪水:安顺桥被冲毁

梦多记述:那年雨水非常大,下的时间不长不超过两天,雨的大小与密集度应当是今年的二倍以上,成都道路基本全部积水,风也特别大,行人在街上根本就撑不住雨伞,当时还没有多少现在的金属龙骨雨伞,没有不被浇透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