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0--宝兴冷木沟受泥石流威胁 38户居民紧急转移
标签:
没人安置点强降雨天气天监 |
宝兴冷木沟受泥石流威胁 38户居民紧急转移(图)
4月29日,因面临泥石流威胁,宝兴县穆坪镇冷木沟村民紧急转移。
前日晚上,宝兴的一场大雨,让家住冷木沟附近的居民紧张不已。沟里的监测员刘万书更是在屋檐下一直坐到了凌晨3点,眼见雨停,她才钻入帐篷,睡了一觉。
- · 大成网急聘广告AE
- · IT英语出国教育直通车
昨日,考虑到冷木沟若遇大雨,极易引发泥石流灾害,宝兴县政府决定,对沟内的38户居民实施紧急搬迁。
多处隐患 山体裂缝长百米
刘万书家住穆坪镇新宝村,靠近冷木沟中部位置,距宝兴县城约有两三公里。前日早上7点,刘万书抄起一把弯刀,沿着羊肠小道她家屋后。汶川 (微博)地震后,刘万书屋后一块巨石就出现了七八厘米宽裂缝。
刘万书对着裂缝量了量,发现宽度没有增加,开始赶往花树山(音)地质灾害隐患点。“那个点有点远,来回要近6个小时。”刘万书说。
中午11点过,刘万书抵达目的地。“山体的裂缝宽约5厘米,长有上百米,也是在汶川地震后出现的。”刘万书说,这处隐患下方住了8户共34人,一旦发生崩塌,后果不堪设想。
观察雨情 帐篷外坐到凌晨
下午4点过,外面开始下起大雨。很快,就相继收到县上、村上的预警短信,她立即通知沟里的居民晚上睡帐篷,并随时保持警惕。
同村的杨德英说,沟里共有38户人,一旦有异常情况,刘万书就会通知大家。有时候是靠手摇报警器,遇到水大的时候,她就会用手电筒光束指挥大家撤离。“反正一看到她家有光从沟不停往山上晃,我们就会立即沿着事先划定的逃生路线跑到安全区域。”杨德英说。
当晚,刘万书坐在屋檐下的火盆边,观察雨情变化。“一旦有夜雨,心里没底,再困都睡不着。”刘万书说,直到凌晨3点左右,见雨已经变小,她才钻进帐篷睡了一觉。
“土洋结合”预警地质灾害
当晚,同样没睡的还有新宝村的村支书何群华。下午5点过,见县城下起大雨,何群华给刘万书打了预警电话后,又到了一趟冷木沟。
何群华说,去年8月18日,这里就爆发了一场很大的泥石流。
宝兴县国土资源局姚旭东在接受采访时说,宝兴处于成都平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区,落差极大,特别是冷木沟的山石、泥土等物源丰富,一旦突降暴雨,极易爆发泥石流。
“一旦发生泥石流,沟内和县城中约有600多人在危险区域。”姚旭东说。
据介绍,为给村民逃生赢得更多的时间,宝兴县一直采用“土洋”结合的方式建立预警体系。“洋方法”就是专门设的5台雨量检测仪,配备一批视频红外线监控设备和60套远距离对讲机。
土办法是靠刘万书这样的监测员不辞辛劳的每天监控,发现异常情况后,根据情况用手摇报警器或手电筒指挥撤离。
华西都市报(微博)记者 吴柳锋 摄影 杨涛
最新动态
沟内全部搬离沟外 演练逃生路线
记者了解到,截至昨日晚9时,冷木沟内38户村民已全部撤离到位于宝兴县城内的临时安置点。
此外,针对县城中处于危险区域的几百居民,昨日下午,宝兴县组织冷木沟山洪泥石流灾害应急疏散演练。3时许,随着泥石流应急警报拉响,数十位党政干部、武警和民兵冲到危险区域的居民楼下,用口哨和敲锣的形式通知市民迅速撤离。
不到5分钟,参演的上百居民被转移至避险区域。演练结束后,组织方要求每位市民必须记牢逃生路线,一旦遇险,迅速向安全区转移。
同步播报
提前避险 雨城区转移400户群众
雅安(微博) 雨城区上里镇箭杆林村2组58家住户232人受四川“4·20”芦山强烈地震影响,房屋严重受损。经过专家排查后发现,该处遇暴雨可能发生滑坡。震后第二天,雨城区相关工作人员就帮助他们转移安置到了箭杆林村1组安全位置。
“目前,雨城区共组织转移群众400余户1200余人。”市国土资源局雨城分局局长黄耀告诉记者,地震后,雨城区国土系统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对已经不适合居住的区域,做到提前避险,及时转移。
截至29日12时,雨城区已排查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357处,其中原有地质灾害点234处,震后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123处,受威胁人数2.23万人。
华西都市报记者 杨炯
200余商户撤出农贸市场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 杨炯)为预防和减少次生灾害发生,雅安市工商人员检查发现城区苍坪路农贸市场受损严重,经专家评估为“限用”建筑。日前,接到抗震救灾指挥部指令后,雨城区工商人员迅速出动,将该市苍坪路市场内的230余户经营户迁出,将他们安置在市场外面的新生街街道两旁,过渡经营。
相关新闻
地震发生后,宝兴县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172处。为了降雨天气下可能出现的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宝兴县已划定了安全区域和逃生路线 >>>详细
进入5月份的雅安,是全国暴雨中心,也是四川降雨最多的地方之一,应高度关注5月至9月地震灾区次生灾害防范 >>>详细
气象局:雅安5月将成全国暴雨中心 易发泥石流
2013年04月29日08:17新京报[微博]
新京报讯 (记者 金煜)中国气象局昨日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进入5月份的雅安(微博),是全国暴雨中心,也是四川降雨最多的地方之一,应高度关注5月至9月地震灾区次生灾害防范。气象、国土部门目前已逐步将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调整为气象灾害风险预警。
·大成网急聘广告AE
·IT英语出国教育直通车
芦山降雨量大易引发泥石流
在例行发布会上,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陈振林介绍,雅安的强降雨主要发生在5月到9月。进入5月后,雅安是全国的暴雨中心,也是四川降雨最多的地方之一,“所以雅安叫雨城,整个地区平均降雨量1200多毫米,是全国平均降雨量的近3倍。”
陈振林表示,进入5月后,雅安当地随着降雨增多,疏松的地质环境下发生次生灾害的可能性会很大。
他说,救灾重建过程的群众安置点在入夏后,是“雨漏”,也是雷电高发区。他表示,汶川(微博)地震后,气象部门在所有安置点都装了防雷设施,没有发生雷击的伤亡,此次也进行了迅速部署。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唐川表示,芦山地区因降雨量大,所以植被也较好,但在地震导致的地质灾害面前,再好的植被,起的作用也是有限的。他表示,此前汶川在汛期就出现大量泥石流,而芦山地区汛期降雨量更大,出现泥石流的可能性很大。
已开展气象灾害风险预警
发布会上,陈振林介绍,此前,气象和国土部门多年来开展的是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今年开始正逐步调整为气象灾害风险预警。
据介绍,这个风险预警并不是天气预报,而是对强降水可能致灾的情况分析,包括可能影响的地区以及级别,是一种灾害预报和风险管理,目前,共分为四级预警。陈振林介绍,在此次芦山地震后,就已开展了相关服务,比如,“有一些地方以前是发生10毫米降水就预警,地震之后降低到了出现5毫米降水就开始监测预警。”
相关阅读: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