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7514--唐山4.8级地震为1976年唐山地震的余震

(2012-05-30 12:50:19)
标签:

唐山地震

震源深度

地震台网

唐山市

滦县

杂谈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2-5-28 10:22:52河北省唐山市市辖区、滦县交界(纬度39.70°,经度118.50°)发生M4.8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

 

17514--唐山4.8级地震为1976年唐山地震的余震

17514--唐山4.8级地震为1976年唐山地震的余震

什么是余震?余震活动持续多长时间? 2012-05-29 18:02 来源: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作者: 史海霞 薛艳 大 中 小
一次较大地震发生后,在其震源区及邻近区域会观测到地震活动的明显增加,这些明显增加的地震一般称之为余震。这些余震会衰减,最终过渡到称之为“正常”背景地震的低地震活动水平上来。

余震活动持续时间与序列主震大小及序列衰减快慢有关。中国大陆地区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地震余震序列活动持续时间与大震孕育时间正相关,与区域构造运动速率负相关。大陆西部构造运动速率高、大震孕育时间短,余震序列衰减较快;大陆东部则相反,构造运动速率低、大震孕育时间长,余震活动时间也明显较长。在大陆东部地区,由于缓慢的构造运动速率,大地震的破裂面在几十年的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完全愈合,因而一次大地震之后数十年时间范围内,余震区发生的地震活动可统称为余震活动。

 

还会持续的唐山地震余震 2012-05-29 18:01 来源: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作者: 史海霞 薛艳 刘杰 大 中 小
    国际著名科学杂志Nature于2009年11月5日发表一篇关于余震活动持续时间研究的文章,其观点认为:大陆内部余震可能持续数百年,并推测唐山地震的余震可能持续超过100年(Seth Stein,Mian Liu,2009)。主要依据如下:

    对于大多数发生在板块边界的大地震,从余震到“正常”背景地震的过渡通常需要十年左右,而其它构造环境中的余震序列持续时间要长得的多,在发散型板块边界带上,余震活动常常持续五十年甚至更久,大陆内部的余震可能持续数百年。图1给出了不同构造环境下大地震余震序列M-t图。从理论上讲,余震是由主震引起的应力和断层性质变化导致的。在板块边界,稳定的板块运动在大地震之后迅速加载断层,压倒了主震带来的影响。而在大陆内部,断层加载要慢得多,因而余震持续更久。因此大陆内部大地震的余震持续时间很长。

    唐山地震的余震可能持续超过100年的推测,主要依据数据建模结果。尽管估算余震持续时间和构造滑动对断层的加载速率存在偏差,所得到的数据仍显示余震持续时间和滑动速率呈反相关。图2 给定了在三种不同构造环境中计算得到的余震持续时间。这三种构造环境是:板块边界断层、宽阔的板块边界带和板块内部。位于板块边界由快速(通常大于10毫米/年)板块运动所加载的断层,其余震持续时间通常在10年左右。位于广泛的板块边界带且远离主边界的断层,其移动量仅占板块运动的一小部分(每年几毫米),而且此类断层上发生的地震的余震持续时间很长。

 17514--唐山4.8级地震为1976年唐山地震的余震

图1 不同构造环境下大地震余震序列
17514--唐山4.8级地震为1976年唐山地震的余震
图2 不同动力学参数下余震持续时间和断层加载速率的关系



 


实线为模型给出的预测。余震持续时间用I表示已发布估值的范围。仅一端边受限制的竖线中,横线表示已知值,箭头表示未做限制的值的区间。

唐山余震

    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序列的余震分布近北东向分布,长轴长约150公里,短轴长约40公里,余震分布范围较广,涉及唐山、滦县、卢龙、宁河等地区。唐山7.8级主震发生后,唐山震区一直持续不断发生余震活动,但强度和频次起伏衰减。从近年唐山震区的余震活动来看,大部分是3级以下的无感地震,有感地震自1980年至1989年10年的时间内发生4级以上余震24次,年均2.4次,最大地震为1982年10月19日4.9级;1990年至1999年发生4级以上地震6次,平均一年半一次,最大为1991年5.3级;2000年至2009年发生4级以上地震2次,平均5年1次,最大为2004年4.7级; 2000年至2012年5月唐山余震区共发生3级以上地震20次,平均每年发生1.58次;2010年至2012年5月发生4级以上地震3次,最大为本次5月28日的4.8级地震(图4a),可见唐山余震活动仍然没有结束。

2012年5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市辖区、滦县交界(北纬39.7度,东经118.5度)4.8级地震位于余震区内部(图3),距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主震约28.5公里。本次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属于浅源地震。自2004年以来唐山余震区3.5级以上地震存在两年左右准周期活动,本次4.8级地震是该区3.5级以上地震平静780天后发生的,为正常起伏活动(图4b)。

 17514--唐山4.8级地震为1976年唐山地震的余震

表1  唐山地震序列不同时段地震频次分布

震级分档
 1976.7.28~1979.12.31
 1980.1.1~1989.12.31
 1990.1.1~1999.12.31
 2000.1.1~2012.5.29
 
Ms3.0~3.9
 897次
 84次
 30次
 20次
 
Ms4.0~4.9
 271次
 24次
 4次
 5次
 
Ms5.0~5.9
 25次
 0次
 2次
 0次
 
Ms≥6.0
 5次
 0次
 0次
 0次
 

 

 17514--唐山4.8级地震为1976年唐山地震的余震

 

图2  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后唐山及周围地区地震分布

(唐山余震区为图中地震密集区,2012年5月28日的4.8级地震为红颜色)

 

 
                             17514--唐山4.8级地震为1976年唐山地震的余震
 
 

 

 

 

 17514--唐山4.8级地震为1976年唐山地震的余震

 

 图4 唐山地震序列M-T图

注:(a) 1976年以来唐山地区Ms³3.0地震  (b)  2004年至今唐山地区Ms³2.0地震

 

参考文献

Seth Stein,Mian Liu,2009. Long aftershock sequences within continents and implications for earthquake hazard assessment. Nature, Vol 462|5 November 2009| doi:10.1038/nature08502.

中文翻译稿

Seth Stein,Mian Liu,2009. 大陆内部长余震序列及其对地震风险评估的启示. 国际地震动态,2009年12月(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刘杨译;朱守彪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