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6956--智利大地震正触发新一轮全球地震活动(ZT)

(2010-03-08 22:25:36)
标签:

地震活动

智利大地震

震源深度

陈建民

杂谈

智利8.8级大地震正触发新一轮全球地震活动 

嵇少丞

 
 
3月5日国际时间5:09, 智利海岸Bio-Bio发生6.0地震,2个小时28分钟之后那里又发生了一次6.6级地震。 
3月5日凌晨1点52分,四川北川境内也发生一次3.7级地震,两条经过金堂县竹篙镇境内的国家一级通讯光纤干线被发现中断,经过抢修,于当日下午恢复正常。3月5日下午,龙门山南部的宝兴县也发生了1.9级和2.8级两次地震,地震有向南迁移的趋势,这也是意料之中,本人在《地震与中国大陆形影相随》(科学出版社,2009)一书中有所论述。
 
 
同一天上午10时49分,中国唐山市滦县、唐山市市辖区交界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11分钟后,该地再次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15公里,北京东部地区有轻微震感。1976年7月28日唐山开平区越河乡曾发生里氏7.8级地震,造成24.2万余人死亡,震中烈度达11度,震源深度12公里。自2004年12月24日印尼8.9级巨震之后,唐山地区正断层性质的地震活动明显增多(张宏志等论文,2008)。现再经今年智利8.8级巨震的触发,张家口-渤海断裂带的构造活动很可能活跃起来,这是否会为该地区拉开新一轮构造加速运动的序幕呢?其实,北京向西到张家口一线,断裂带早已超期服役,能量积够,发生强震的可能性怎会没有?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是人们无法预报地震发生的具体时间罢了。
  
张家口-渤海断裂带的构造活动直接影响京津唐张(北京、天津、唐山、张家口)及周边地区的安全。张家口-渤海断裂带, 西起山西裂谷的北端,往东经五台山,然后经过河北省尚义和张北、北京市的官厅水库、顺义、三河,最后在唐山与天津之间进入渤海,甚至延进辽南, 全长上千公里。这条断裂带是阿尔金左行走滑断裂带跳越鄂尔多斯地块之后向东在华北平原上新的延伸和继续,预计5-10 Ma之后,阿尔金断裂带将从其与祁连山交界处向NEE方向扩展,从而直线连上张家口-渤海断裂带。目前张家口-渤海断裂带成熟度尚低,断裂宽,应变尚未高度集中。断裂带内次级断裂连续性差,多呈羽列状分布、断断续续、倾向不一、时陡时缓、急转弯和叠断障碍体非常普遍,应力容易集中形成地震。所以,华北断裂带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大地震。
 
例如,1057 年北京南郊 6.8级地震,1337 年怀来 6.5级地震,1484 年居庸关 6.8 级地震,1536 年通县南 6.0 级地震,1658 年涞水 6.0 级地震,1665 年通县西 6.5 级地震,1679 年七月二十八日 (清朝康熙十八年)三河-平谷8.0 级地震,1720 年沙城6.8 级地震和 1730 年北京西郊6.5 级地震等,其中1679年9月2日三河-平谷夏垫潘各庄一带的 8.0 级大地震最为惨重,“势若雷电奔, 声如刀兵閧。夏屋化为泥,平原裂成缝。上摧缥渺峰,下坼清虚洞”。“城郭尽倾圮,毙者成丘山,存者愁卯累”,仅三河一县地震死亡人数就达2677 人。三河-平谷地震发生在NE向新夏垫断层,地表破裂带仅约10 km垂直滑移量3.12 m (向宏发等, 1988) ,平均复发周期6500年 (冉勇康等, 1997) 。
 
 -------------------------
附件: 

地震局局长:6日唐山地震均为1976年大地震余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6日21:37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 (记者任沁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6日下午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6日上午10时49分许、11时许发生在唐山地区的两次地震,均为唐山大地震系列衰减活动中的正常余震活动,不会再有强震。

“1976年发生的7.8级唐山大地震之后,会不断有余震。刚震完的一年之内,余震发生的频率高,强度也大,但根据规律,余震频率和强度是逐步减弱的。”陈建民表示,从1980年至今,发生了33次4级左右的地震;1990年中期至今,发生了9次4级左右余震,而今天以前的最后一次4级左右余震,发生在2004年1月份。

他说:“6日发生的两次地震,都是唐山大地震系列衰减活动的一次小的正常的起伏活动。如今距离唐山大地震已有34年时间,再有余震,强度也不会大。公众不必恐慌。”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6日10时49分许,河北省唐山市滦县、唐山市市辖区交界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11分钟后,11时许,该地再次发生4.2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9.7°,东经118.5°,震源深度为15千米。

http://news.sina.com.cn/c/2010-03-06/213719805784.shtml
地震局长:多次地震不代表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期

2010年03月06日22:51新华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 (记者任沁沁)“汶川、海地、智利、高雄、唐山……最近虽频频发生大小地震,但这并不意味着全球已经进入地震活跃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6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

“短期内多次发生地震,并不能轻易下结论说地球已进入地震活跃期,要有具体的数据、证据。”陈建民说,根据记载,全球每年要发生1-2次8级左右地震,18次7级左右地震,200余次6级左右地震。多数地震发生在海底,因此并不引人关注。

“今年一月份以来,发生了多次地震,几起地震都集中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地方,给人们造成地震频发的印象,并认为全球进入了地震活跃期,这是缺乏依据的。”陈建民认为,这两个月来发生的地震,地点和强度都不均匀,或大或小,或多或少,需要进一步观察,不能轻易下结论。

至于这几次地震之间有无关联,陈建民表示,全球有两个著名的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海地、智利、日本琉球群岛、台湾都围绕在前一地震带上,而中国西部地区主要受后一地震带影响。从100多年记载的历史看来,这两个火山地震带的活动强度是交替进行的,周期大概是15年。

“今年以前的11年,全球地震主要发生在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今年以来则主要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但这并不能说明环太平洋地区开始进入地震多发期。”陈建民说,毕竟和正常的更替周期还差4年左右,还需要看下一个阶段该地区是否还连续发生强震。

此前有媒体报道,加拿大和美国西海岸外80公里处存在发生类似智利强震的危险。陈建民认为,目前还没有科学的依据,可信度有待商榷。

近日世界范围内频发的地震,让人们联想到电影《2012》中的灾难。

陈建民说,《2012》是一部电影,将各种灾难形式汇总在一起,提醒人类要关心善待地球母亲,充分认识自然界,正确对待各种自然现象,从点滴做起,防患于未然。影片的主要目的是教育、警示。

“地震活动是正常的现象,地震造成的破坏是局部性的,人类不必恐慌。”他表示,6日10时49分许、11时许发生在唐山地区的3.1级、4.2级地震,是唐山大地震系列衰减活动的一次小的正常的起伏活动。

谈及近日高雄发生的百年强震,陈建民表示,台湾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每年有3到6次地震,当地地震科技工作者任务很重。正因如此,大陆和台湾的地震科技合作有很长历史了,通过学术合作、科技研讨会、具体的科技合作项目等多种形式,两岸地震科技界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合作、互访,这种互动会继续下去。

不久前山西谣传地震引发大量民众寒夜上街。陈建民说,从维护自身安全的角度考虑,民众的心态和行为是可以理解的。“这告诉我们还是要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度,完善地震预警发布机制和政府应急机制,切断不正当发布地震信息的渠道。”

“中国政府要做的,是提高综合防御能力,包括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应急应对、紧急救援、政府处置能力等各个环节,以提高预测的准确度、降低人员伤亡和损失。”他说,“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防御地震,需要政府,也要民众共同参与,海地和智利两次强地震带来的不同的破坏后果,再一次强调了政府和民众共同提高‘综合防御能力’的重要性。”

国务院已把5月12日定为“防震减灾日”,加强宣传、科普教育,对民众进行有针对性的演练,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责任编辑:fundyhe]
http://news.qq.com/a/20100306/003150.htm
 

 
 
http://www.sciencenet.cn/upload/blog/images/2010/3/20103882231199.jpg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05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