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6--防患于未然—汶川地震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启示

标签:
烈度防震减灾工作安全性评价破坏性地震刘汉汶川杂谈 |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在中国西部的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400颗广岛原子弹,是唐山地震的3倍。汶川地震造成死亡69000多人,失踪18000多人。学生就有19065人遇难。汶川地震造成经济损失8451亿。四川省灾后重建需要1.6万亿。在沉痛中反思汶川地震,有教训,有启示。
一、建筑的抗震设防必需强制执行
通过对历次地震的分析数据显示,在地震人员伤亡中,95%以上是由房屋倒塌造成的,仅5%的人员死亡是由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导致。
地震发生时,往往只有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一般是很难逃离的。主要能做的是躲避严重伤害。建筑质量较好的房屋,在震坏和倒塌有一段缓冲时间,人员可以利用地震过后房屋还没有倒塌的间隙逃生。达到抗震要求的建筑,能抵抗住地震的破坏,自然就能保住建筑物内居民的生命安全。
一般来说,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在成本上有一些增加。但如果全部被地震破坏,再重建,成本更大。如果再算上人员伤亡的损失,数字更大的惊人。
一些国外的建筑抗震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在日本,他们赖以生存的房屋,地基、结构、用料都要符合防震要求,不符合地震部门提出的抗震要求的建筑,要无条件推倒重来。每个城市都有一个防范直径,遇到地震等灾难时,无论在城市的任何角落,都有一个5分钟内可到达,能够容纳一定数量避难者休息和生活的场地。日本的理念是:学校是当然的避难所。2008年6月14日,日本岩手等地发生了7.2级地震,只造成了9人死亡、11人失踪和200人受伤的人员
http://www.gzsdzj.gov.cn/manage/content/docmanage/previewImg1.jsp?filePath=/tupianxinwen/fhywr01.jpg
伤亡。死亡的人几乎没有直接由地震造成的,大多是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滑坡)造成的。这样小的损失得益于日本完善的抗震建筑和应急救援系统。
1997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17条明确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如果我们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我们将会减少多少损失?贵州省2001年以黔府53号令颁布了《贵州省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明确规定生命线工程(交通、电力、通讯等)、重要工程、特殊工程及能产生次生灾害工程,必须经过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安全性评价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要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要经过省级以上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审定,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建设、交通、水利及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要求归口管理工程建设项目的抗震设计、施工验收和抗震加固工作。但到目前为止,贵州省没能完全有效执行这些规定,不能确保重要工程建筑的抗震设防的实施。
二、防震意识需要增强
在汶川地震中,半数以上的人在地震来临时手足无措,88%的人在此前没有接受过有关防震避震应急培训。80%的受伤者期待能接受一次大规模避震演习,更好的掌握自救互救知识。
俗话说,"宁可百日无灾,不可一日无防"。目前,地震的临震预报确实很困难。但预防地震我们是可以做到的。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应对地震灾难时存有太多侥幸与麻痹心理。
http://www.gzsdzj.gov.cn/manage/content/docmanage/previewImg1.jsp?filePath=/tupianxinwen/fhywr03.jpg
图2:四川棉竹的东方汽轮机厂。图片前端是垮塌了的楼房,造成人员死亡大;后端的办公大楼虽然损坏严重,但没有倒塌,造成人员死亡比较少。 |
我在美国加州学习的半年里,就经历过几次的应急演练。警报突然响起,要求所有人立即离开房屋,消防人员每一个房间检查警报系统是否正常,煤气和电是否全部关闭等。加州的中小学一年中要进行多次各种灾害的演习。紧急情况下来不及撤离教学楼的学生就要钻到课桌下面,教师可以站在门框下。有时间跑出楼外的,全体师生马上停止上课,由教师带领,按照事先计划好的路线撤离教学楼,到学校大操场上指定地点。这种防震意识,是旧金山地区在历史上2次大的破坏性地震得惨痛教训换来的。一次是1906年的8.2级地震,死亡2500人,烧毁28188所建筑;另一次是发生在1989年的7.1级地震,63人死亡,9人失踪,5000座住宅损坏。
http://www.gzsdzj.gov.cn/manage/content/docmanage/previewImg1.jsp?filePath=/tupianxinwen/fhywr05.jpg
图3:北川县城农村联合信用社。右侧办公楼完全垮塌,左侧的住宅楼只被破坏没倒塌 |
我们对地震领域的很多东西还处在探索阶段,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规律等还没有完全掌握和预报。因此,地震的预防是非常主要的方面,防震意识的提高非常重要。很多我们认为很稳定的地区,发生了较大的破坏性地震,很多地区发生的地震远远大于原来认为的级别。四川的龙门山断裂带,有记录的历史上,并没有发生大于7级以上的地震。都江堰在2000年以来就没有记录过发生7级以上地震。现在发生了8级地震,震中烈度达11度,但地震前该区的地震烈度划分为7度区。1976年唐山地震没有发生前,这个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是6度,地震时震中烈度达11度。重庆江北被认为是一般不会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地区,1989年11月20日在这个地区发生了5.2级地震。江西被认为是比贵州还稳定的地区,2005年11月26日在九江发生了5.7级地震。这一方面,对贵州的启示是很大的。由于贵州在近100年来,没有发生7级以上地震,而且地震烈度绝大部分地区被划分为5-6度区,因此认为贵州是非常稳定的。这种意识长期存在,一旦发生大的地震,我们将会措手不及。
(三)应急救援设备、装备、物质和人员等保障体系需要加强
在汶川地震救援过程中,发生了一幕幕动人的场面。但同时,也暴露出我们存在的一些问题,突出的是:通讯联系跟不上,灾区信息不能及时传出,影响政府决策和救援;应急专业队伍少,
配备的专门救灾工具少, 影响救灾的效率和效果。
5月12日14时28分地震过后,四川省黑水、汶川、理县、北川等7个县的对外通信完全中断,瞬间成为中国地图上的7个信息孤岛。
5月13日下午1点30分左右,
在汉旺镇,芙蓉集团救护消防大队依靠"静中通"卫星电话,拨通了与外界联系的第一个电话。而拨通这个电话,芙蓉集团救护消防大队花了7个多小时的调试时间。
5月18日17点28分,黑水县干线光缆在连续奋战之下终于被艰难打通,7个重灾县对外移动通信就此全部畅通。
参加现场救援和应急指挥的地震部门介绍,在地震发生后,电台是最有效的通讯工具。海事电话等卫星电话也是比较有效的应急通讯工具之一。
在汶川地震的救援过程中,全国共出动13万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4.8万民兵预备役人员。他们抢救幸存者、转移受灾群众、医治伤员、运送物资、抢修道路、清理废墟、参加灾后重建,是一支令世人瞩目的重要突击力量。但遗憾的是,由于解放军缺少专业的救援装备,在抗震救灾中主要还是"镐刨、锹挖、肩挑"等土办法实施营救,大大降低了营救效果。
现场救援人员介绍,生命探测仪、搜救犬、切割机等是很有效的轻型搜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