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32--近期可能发震的有关报道

(2008-09-04 17:34:50)
标签:

块体

余震

地震活动

地震台网

刘杰

汶川

攀西

发震

可能性

仍存在

杂谈

 

 

中国地震台网:攀枝花可能发生5-6级余震
http://cd.qq.com  2008年09月04日07:19   新京报   

相关报道:

攀枝花地震系汶川地震引发地应力调整所致

攀枝花官兵余震4小时后徒手救出被埋妇女(图)

地震局称汶川地震致重大地形变化 引发频震

中国地震台网表示,攀枝花-会理地震不是汶川大地震的余震

本报讯(记者杨华云)国务院新闻办昨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地震台网预报部主任刘杰明确表示,攀枝花-会理地震不是汶川大地震的余震,今后还有发生5-6级余震的可能。

刘杰表示,汶川大地震和攀枝花-会理地震都为南北地震带中南段的地震,一个地震带里有很多断裂,攀枝花地震属于昔格达-元谋断裂,汶川属于龙门山断裂,且两次地震震中位置相差550公里,因此此次地震不是汶川的余震,而是新区发生的新的地震事件。

 

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司长黄建发则分析,因为汶川地震造成构造块体大区域内的应力调整,此次地震跟汶川的主震可能有间接关系。

 

和汶川大地震一样,此次地震仍未能提前做出短临预报。刘杰表示,地震前在凉山州附近,中小地震,三四级地震活动确实出现增强,有一些前兆,也发现一些异常。

 

但他解释,不仅是上述地区,实际上汶川地震后,川滇地区也出现大范围异常,但仅仅依靠有些地震活动增强和一些个别前兆,要想做出很精确的短临预报比较难。

【关键词】 受灾人口

38人死亡 约120万人受灾

黄建发透露,截至9月3日8时,发生在四川攀枝花的6.1级地震已造成38人死亡,受灾人口约120万,此次地震造成大量房屋破坏,其中破坏最为严重的是农村土木结构房屋。根据民政部提供的信息,这次地震直接经济损失达33.6亿元。

经初步调查,地震主要造成四川省攀枝花市6个县(区)72个乡镇,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3个县20个乡镇受灾,灾区总人口约120万,灾区总面积约9600平方公里。另外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牟定县、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和丽江市华坪县等地区遭受到一定破坏。

【关键词】 生活安置

震后重建不可能入冬前完成

据中国地震局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初步调查,此次地震造成大量房屋破坏,房屋破坏总面积约1700万平方米,其中破坏最为严重的是农村土木结构房屋。

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副司长庞陈敏表示,由于这次地震发生在8月底,天气就要转凉,受灾群众过冬压力大,而震后恢复重建不可能在入冬之前全部完成。

庞陈敏指出,这次地震造成的倒塌、损坏房屋数量比较大,余震时有发生,临时安置人员数量大、安置时间比较长;另外倒损民房恢复重建数量大,群众家底薄,政府救助的压力比较大。(据新华社电 )

 

 

汶川地震致四川盆地下沉 阿坝高原东移
http://cd.qq.com  2008年09月04日07:28   四川在线   评论28
第 1 2

相关报道:

攀枝花地震致120万人受灾 灾民自救能力有限

地震局称汶川地震致重大地形变化 引发频震

昨(3)日,国家测绘局、中国地震局联合公布了汶川地震地形变化监测结果:汶川地震引起震中区域监测点的水平位移量达238厘米,沉降量达到70厘米,隆起量达30厘米。国家测绘局副局长李维森说,监测结果显示,汶川地震对灾区地形造成了较大影响,但对灾区以外地区的地形影响不大。“龙门山断裂带东侧块体——四川盆地下沉达30至70厘米。”成都市防震减灾局研究局洪时中说,这相当于自然界的“斗转星移”,不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造成影响。

 

四川盆地下沉30至70厘米

 

国家测绘局、中国地震局于2008年5月下旬至7月中旬,共同组织实施了汶川地震地形变化监测与分析工作,监测的重点区域是龙门山断裂带、陕西南部和甘肃陇南等地震受灾严重地区及周边地区。

 

东侧块体位移最多238厘米

 

龙门山断裂带西侧块体向东偏南运动,位移达20-70厘米;东侧块体向西偏北运动,位移达20-238厘米。东侧块体下沉达30-70厘米。洪时中解释说,龙门山断裂带的西侧块体是阿坝高原,东侧块体是四川盆地,四川盆地下沉了30至70厘米。“下沉是地震带来的地形变化,并不意味着不安全了。在地震发生那一瞬间,下沉便已经产生了,现在只是通过技术手段,将地形变化精确化。”

 

陕南位移4厘米陇南最大5厘米

 

陕西南部区域向西北方向运动,最大位移量达4厘米;甘肃陇南区域向东北运动,最大位移量达5厘米。

 

珠峰地区监测点位移2—3厘米

 

青藏高原珠峰地区的监测点向西偏南运动,水平和垂直方向位移量均为2-3厘米。

 

两年内测制灾区比例尺地形图

 

目前,国家测绘局已经建成了灾区临时应急测绘基准,已经能够为灾区恢复重建规划和应急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应急测绘基准服务。李维森说,根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国家测绘局还将用两年时间全面恢复和建设地震灾区高精度测绘基准体系,测制灾区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勇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这次测绘的结果保证数据精确到厘米是不成问题的。

 

目前,中国地震局正在灾区部署50余个连续GPS观测站,同时展开了第二次复测工作,进一步把握震后地壳运动的状态。

 

 

汶川地震后川滇地区现大范围异常
http://news.QQ.com  2008年09月03日17:0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9月3日电国新办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灾情及抗震救灾工作情况。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刘杰在回答关于余震的预报问题时表示,汶川地震后,在川滇地区出现大范围的异常,仅仅依靠有些地震活动增强和一些个别前兆,要想做出很精确的短临预报很难。

刘杰称,一个地震发生以后,会产生大量的余震,一般是有一定的活动规律,比如说在比较强的地震之前会出现小震活动比较紧急,突然显著平静,然后会发生比较强的地震。二是地震局在地震发生以后,部署了一批监测仪器。根据地震序列的发展情况,比如说前兆异常,是否出现突出的变化,或者有宏观的异常,根据这些做出预报。如果有可能的话,肯定要做出预报的。

刘杰表示,这次地震之前是否有异常的问题。实际上地震前在凉山州附近,中小地震,三四级地震活动确实出现增强,有一些前兆,也发现一些异常。但是,不仅仅是这个地区,实际上前面说的第一个问题,汶川地震后,在川滇地区出现大范围的异常,仅仅依靠有些地震活动增强和一些个别前兆,要想做出很精确的短临预报实际上比较难,就是有一些趋势,感觉这个地方可能会出现调整,但实际上是没有做出短临预报。(据中国网文字直播整理)

 

 

http://img1.qq.com/cd/pics/12711/12711061.jpg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 刘杰 中国网赵娜\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