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657--专家称汶川地震现典型前兆 涪江水曾忽冷忽热

(2008-06-25 10:04:10)
标签:

地震前兆

井水

应力

吴冲龙

汶川

杂谈

 

专家称汶川地震现典型前兆 涪江水曾忽冷忽热
    http://news.QQ.com  2008年06月25日01:45   长江日报    

井水突升突降、江水忽冷忽热。昨日,刚从地震灾区考察回汉的吴冲龙教授表示,汶川地震前出现过一些典型的地震前兆现象。

http://mat1.qq.com/news/images/pub/2007/reading.gif涪江水曾忽冷忽热" TITLE="657--专家称汶川地震现典型前兆 涪江水曾忽冷忽热"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http://img1.qq.com/weather/pics/5619/5619723.gif涪江水曾忽冷忽热" />)的吴冲龙教授,随该校科技赈灾队到地震灾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吴冲龙教授到江油、茂县、映秀等地进行了民众调查。据当地居民们反映,在地震发生之前就出现过很多特别的地震前兆,但当时他们并没有太在意。

调查中了解到,江油武都镇白衣乡在地震前一个月内,多次出现井水突升突降的情况;当地幸存者介绍,地震前几个小时,他们在涪江游泳,当时感觉到江水忽冷忽热。

吴冲龙说,这些现象都是很典型的地震前兆,由应力释放导致地层变形引起。

之前,很多人认为汶川地震没有任何前兆和迹象。“这么大的地震,释放了这么大的能量,肯定震前有能量释放。应力形成挤压,地表受力发生变形、位移,肯定能体现出来。”

“在对地震本质进行研究的同时,还要在地震多发地带普及防震知识,充分重视群测群防的作用。” 吴冲龙1976年曾参与成功预测松潘http://img1.qq.com/weather/pics/5619/5619723.gif涪江水曾忽冷忽热" /> 7.5级地震。据介绍,在那次预测中,群众观测群众参与预防起到了很大作用。

“群测到的前兆现象有真有假,有些缺乏科学依据。”吴冲龙说,一方面要在地震多发地区普及防震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有相应的职能机构,对群众反映的这些现象进行分析和处理。“这对地震多发地的防震工作大有必要。”

该校科技赈灾领队唐辉明教授表示,将整理此次考察成果,形成相关建议和报告,提交给国土资源部参考。(作者:谌达军 通讯员 曹南燕)

 

还是那句老话,不能对人民群众搞欺骗。不少的官员在大是大非面前,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就要搞欺上瞒下。手法有二:1、知情不报;2、压制不同言论;3、封杀专家学者与报告;4、第一时间辟谣。

    汶川特大地震可以说目前在世的所有地震专家都没有经历过的,这样大的烈度,这样大的面积,山崩地裂,河川改道,没有任何前兆,打死人都不会有人相信。何况大自然给地球破坏,总会给人们留下一些暗示或启谛。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真实最终要浮出水面,何况真实情况在百姓手中,你也不可能封杀的了。既然专家确认有前兆,那么我们在此基础上,推论,前兆不会只有这么“井水突升突降、江水忽冷忽热”一点点吧,地震前应力变化,对地球表面任何物质都会有影响,相信前兆是很多很多,即便是地震专家认可的前兆,也决不会少。实际上,深圳地震局下属深圳动物园五大动物震前异常,也就表明了这一点,何况在重灾区内呢,相信吴冲龙教授已掌握了大量证据,也但愿今后能向社会公布。

 

 

专家称汶川地震现典型前兆 涪江水曾忽冷忽热
    http://news.QQ.com  2008年06月25日01:45   长江日报    

井水突升突降、江水忽冷忽热。昨日,刚从地震灾区考察回汉的吴冲龙教授表示,汶川地震前出现过一些典型的地震前兆现象。

http://mat1.qq.com/news/images/pub/2007/reading.gif涪江水曾忽冷忽热" TITLE="657--专家称汶川地震现典型前兆 涪江水曾忽冷忽热"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http://img1.qq.com/weather/pics/5619/5619723.gif涪江水曾忽冷忽热" />)的吴冲龙教授,随该校科技赈灾队到地震灾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吴冲龙教授到江油、茂县、映秀等地进行了民众调查。据当地居民们反映,在地震发生之前就出现过很多特别的地震前兆,但当时他们并没有太在意。

调查中了解到,江油武都镇白衣乡在地震前一个月内,多次出现井水突升突降的情况;当地幸存者介绍,地震前几个小时,他们在涪江游泳,当时感觉到江水忽冷忽热。

吴冲龙说,这些现象都是很典型的地震前兆,由应力释放导致地层变形引起。

之前,很多人认为汶川地震没有任何前兆和迹象。“这么大的地震,释放了这么大的能量,肯定震前有能量释放。应力形成挤压,地表受力发生变形、位移,肯定能体现出来。”

“在对地震本质进行研究的同时,还要在地震多发地带普及防震知识,充分重视群测群防的作用。” 吴冲龙1976年曾参与成功预测松潘http://img1.qq.com/weather/pics/5619/5619723.gif涪江水曾忽冷忽热" /> 7.5级地震。据介绍,在那次预测中,群众观测群众参与预防起到了很大作用。

“群测到的前兆现象有真有假,有些缺乏科学依据。”吴冲龙说,一方面要在地震多发地区普及防震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有相应的职能机构,对群众反映的这些现象进行分析和处理。“这对地震多发地的防震工作大有必要。”

该校科技赈灾领队唐辉明教授表示,将整理此次考察成果,形成相关建议和报告,提交给国土资源部参考。(作者:谌达军 通讯员 曹南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