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希望不要炒作“七夕”

(2006-07-31 23:25:47)
希望不要炒作“七夕”
 

 http://upload.yiyou.com/shanghai/20041213161325.jpg   七夕,指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相传是织女星与牵牛星相会的日子。但今天出于某种目的,还诸如刺激消费等意图难解驱使“七夕”是什么?其版本太多,各地各民族同胞都有不同的传袭与诠注,可以说是“百花齐放”。而汇总到上层,以及网络中主流有:
    “鹊桥会”,可考的代表作是宋朝的秦少游,相传是大文豪苏东坡之妹的老公,所作的名篇“鹊桥仙”,这是“七夕”的爱情篇。

    而“七夕乞巧”是说,七夕七月七,是传说中牛郎织女从鹊桥渡天河相会的日子。人们心中的织女是个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七这天晚上,年轻的姑娘和少妇都要出来行拜祭的礼仪,并向织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象织女一样有双灵巧的手,有颗聪慧的心,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因为七夕节与女事关系密切,所以又叫“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妇女节。七夕节有吃巧食的风俗。巧食的内容有瓜果和各式各样的面点,各地风俗不一。各种巧食做成后,都要陈列到庭院中的几案上,好象要请天上的织女来品评。然后大家一面观赏着遥远的夜空,一面吃着各种巧食,认为这样会使人变得灵巧。这整一个美食篇。

    在就是“祭祀”篇,这是我国“七夕”的正篇,他直接反映了百姓在年过半数时,对已原离人间生活的亲人好友的“祭祀”,烧些纸钱,让亲朋友也在冥冥世界中过一个好日子。

    前几日媒体上就象商量过似的,铺天盖地的大幅鼓吹“中国情人节”,要“立法为法定假日”等等。自古以来,无论哪个社会与朝代,我国各民族从不支持“情人”说,而传统国人心目中的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而非家庭婚姻之外的“第三方”,更不是今日现代社会中的“小蜜”、“二奶”。
    不论从那个角度上讲,“七夕”都不是“中国情人节”。且秦观在“鹊桥会”还大力提倡,即使恩爱夫妻也应“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观念,现代人何以能对,列位如果与秦少游来一场PK,恐怕也只有败下阵来有份儿?

    如今能够炒作的内容与事件、信息、流言蜚语、假话太多,希望你们不要连农历期日也作为炒作之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黄健翔的高潮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