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图片河北长城金山岭 |
分类: 中国 |
如果一辈子只能去看一个地方,估计长城会是很多人心中的首选。长城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承载了近2000年的民族印记。在很多人心中,爬长城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课,但是对外地人来说,首先要克服的也许不是距离、不是体力,而是人山人海只见人头不见城的密集恐惧。
作为外地人,我们真的无法好好看一次长城吗?答案是否定的,只要你放下“长城=八达岭长城”的执念,去一趟金山岭,你就能切实感受到什么叫万里雄风、什么是伟大震撼。
更何况金山岭长城还是现保存最完好的明长城,被专家称为明长城之精华,素有“万里长城,金山独秀”之美誉,此处敌楼密集,构筑精巧,形式多样,是八达岭、山海关、嘉峪关等地长城绝难媲美的,障墙、文字砖和挡马石更是三绝,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10月3号,我们去爬了一次金山岭长城。虽然是中秋&国庆假期期间,但是游客并不多,门票100元/人,可以使用两天,以方便想拍日出/日落的游客,还蛮人性化的。入景区需要提供健康码,没有出现排队现象,即到即进。
金山岭长城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境内,与北京密云区相邻,距北京市区130公里,有旅游大巴连通东直门,很方便到达。
金山岭长城始建于公元1368年,由明朝大将徐达主持修建,200年后,抗倭名将戚继光续/改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在金山岭长城看到巨大的戚继光雕塑的原因。之所以取名“金山岭长城”,是因为当年戚继光带来修守长城的是浙江义乌兵,在古义乌县衙旁有一座小山丘,名为金山岭,为了纪念家乡,取名金山岭长城。
说金山岭之前先介绍下长城。中国广袤陆地被一条隐形分界线一分为二:东南季风区水土肥厚,适宜农耕;西北非季风区地广草丰,适合放牧。农耕势力与游牧势力因此而生,两种势力的争斗导致长城因时而生。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修长城发生在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大将蒙恬率兵30万修长城,历时十多年,修成的秦长城总长超过万里,这也是“万里长城”的出处。
汉代时,长城的东西跨度非常大,但河西地区人烟又过于稀少,所以很多地方只修了天田和烽燧。烽燧也就是烽火台,是古代信号传递的工具,为了合理控制视线距离,修建时遵循“五里一小墩,十里一大墩”的原则,一旦有战争发生,以烽烟为信号,快速传递给各个据点。
我们今天所见的长城大多修于明朝,这也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
明朝借鉴前朝的长城建造技艺,先后三次大规模修长城,其中最后一次、也是修建规模最为浩大的工程由戚继光领衔,他们大规模使用砖石砌筑城墙,使得墙体更加坚固耐久,还设置了枪眼、垛口、垛台、礌石孔等作战装置。
明长城修建时间最长、工程规模最大,功能最为完善、外形最为美观,结构最为坚固、类别最为丰富,堪称长城中的经典。
明朝存续270多年,修长城活动几乎从未停止过,有记载的大规模修建就达到20多次,总长度超过8800多千米,像一条巨龙横亘在中国北方的崇山峻岭间。
金山岭长城横亘在燕山支脉上,是京北黄金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西起古北口,东至望京楼,全长10.5公里,设有关隘5处,敌楼67座,烽燧3座,向以军事防御体系健全、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
金山岭海拔700米,登山北观群山似涛,东望司马台水库如镜,南眺密云水库碧波粼粼。长城依山凭险,起伏跌宕于山水之间,形势极为雄奇。
金山岭长城内外,高山峻岭,林海苍茫,《中国国家地理》曾评选中国十大秋色,金山岭位列第七名,评语是:长城是世界上最奢侈的山际线,是最唯美的观景台,也是最深刻的历史废墟。看长城之美有太多的角度,它的美,多少文字也难以尽言。
值此深秋,我们和长城饮马川的邻居们来了一次“爬金山岭”的村建活动,在某个楼台,我们面对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再难挪动一步,坐定看这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看这天地之间壮美雄浑的存在,心生激荡。千百年来,这里了发生了多少悲壮的故事、又上演了多少爱恨情仇家国梦?怀古思今,当惜岁月静好,愿你我们都花好月圆人安好,家安国定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