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鼠皇帝首席村妇
老鼠皇帝首席村妇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1,207
  • 关注人气:4,82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超能量蘑菇:寄生于树菇成树亡,延缓人类进化,当地人却用它酿酒

(2020-08-30 10:05:46)
标签:

乌斯怀亚

火地岛

旅游

阿根廷

南极

分类: 南美

在讲超能量蘑菇之前,要先讲一讲它存在的地方:世界最南端的人类居住地火地岛。

在火地岛发生的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冠上“世界最南”的名称,比如世界最南端的城市——乌斯怀亚;最南端的灯塔——乌斯怀亚灯塔;最南端的人类陆路交通站——乌斯怀亚3号公路的终点;最南端的邮局——“世界尽头邮局”等等。

火地岛是距离中国最远的人类集居地,顾名思义,人们很容易会以为“火地岛”上有很多火山,而这只是种假象,这个名不副实的名字与麦哲伦有关。

1520年,航海家斐迪南·麦哲伦在环游世界的途中来到麦哲伦海峡,夜里看到陆地上点点火光,误以为是印第安人准备袭击船队的信号,事实上那只是印第安人每晚开趴都会点燃的篝火。但是吓坏了的麦哲伦不知道,他在航海日志上写:我想我来到了一个“火地岛”。

(上图为世界尽头的灯塔)

火地岛位于南美洲最南端,是一个岛群。除了主岛之外,附近还有数个较小的迷你岛以及数以千计的岩礁。火地岛很大,东西最长450千米,南北最长250千米,整个岛群的面积达到了7.4万平方千米,是我国台湾岛面积的两倍以上。

对中国人来说遥远如天尽头的火地岛来过很多大人物,包括进化论提出者达尔文。

1832年,大名鼎鼎的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来到火地岛,试图寻找生物进化论的论据,为了纪念他,火地岛南部的一座两千米的山峰被命名为“达尔文山”。

达尔文在这里进行了长达4年的科学考察,他发现这里的人比旧大陆上的人进化得要慢,凭借科学家的直觉,他认为人类在远古时期生活的样子,应该就和火地人一样。

达尔文认为火地岛人进化慢的原因是:这里的生存条件太好了,好到人类身上的器官不必进行任何改善就可以生存下去!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当然就是食物。在火地岛,生长着一种奇特的菌类,迄今为止只在南半球发现,因为分布极少,很少有人到它们的存在,甚至连听过名字的人都很少。

达尔文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被火地岛人作为粮食,这是一种球形的鲜黄色食用菌,它寄生在山毛榉的树身上,多得无数。它在发育初期富有弹性而饱满,表面光滑,但到成熟时,就皱缩,变得比较坚硬;它的全部表面满布着深孔,形似‘蜂窝’”。

幸运的是,我们在地球最南端的国家公园火地岛国家公园徒步时意外遇见了这种拥有超能量的延缓了人类进化的“蘑菇”。

火地岛国家公园是世界最南端的自然生态保护区,喜爱徒步的我们自然不会错过亲近它的机会。在这个特别的公园里,我们可以看到最原始的森林以及许多颇具寒带特色的寄生生物。

这里有大片望不到边际的美洲山毛榉——一种南美洲寒带典型的树种,间或也有野樱桃、桦树等寒带植物;阴湿的地面布满丰富的苔藓和地衣,色彩十分绚丽。

许多山毛榉树的树干上还都结满了橘黄色的荔枝状的果子,这就是有名的“达尔文蘑菇”。

它也是当年火地岛上的印第安土著的主要食物,因此被叫做“印第安人面包”。

达尔文蘑菇是寄生菌,被认定为瘿果盘菌家族的一员,其宿主为山毛榉树。不过如果你在岛上向当地人打听哪里有山毛榉树,结果很可能会失望,当地人会告诉你这里的山上只能生长一种叫“琳达”的树。名字可爱到爆炸的“琳达”,就是假山毛榉树。

每到温暖的夏季,达尔文瘿果盘菌就会钻进生命力旺盛的假山毛榉树体内,靠吸食树干体内的植物糖分不断猥琐发育,随着真菌的不断成长,树干内的韧皮部通道会被堵塞,出于本能假山毛榉树分泌出一种胆汁,使表皮越来越厚,术语叫做“树瘿膨出”,就跟长了个肿瘤似的。

“火地人粮食”就长在这个超级丑的树瘿上面。当这种食用菌变得坚硬时就代表其进入成熟期,土著人就会大量采集它们,可以生吃。达尔文认为火地岛是世界上唯一把隐花植物作为主要食物的地方。

“达尔文蘑菇”韧劲儿十足,层次分明,刚开始时像嚼橡胶轮胎,而且黏牙,努力嚼到像口香糖后,才会出现一种特别的清香。

在蘑菇的世界里,一般规律是颜色越鲜艳长得越好看毒性也就越大,“达尔文蘑菇”显然是个打破常规的异类,不仅看上去赏心悦目,而且养活了印第安人,甚至还以一己之力直接延缓了人类的进化过程。世界那么大,无怪不有,遇事不以常论来限制自己的思考,看到的东西才会更加丰富且精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