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太姥吟离别

标签:
旅游周游世界美食太姥山福建 |
分类: 中国 |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少时读李白先森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每每沉醉于李先森创造的宏大梦境里不能自拔,逼格高如先森者,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在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的幻境中,遭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于是看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仙之人兮列如麻!做梦做到如此澎湃,我等凡人当场纷纷献出膝盖。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我等非福鼎人士尤其村妇这种浙江人自然会打小便被教育此天姥便是位于浙江新昌的天姥山,因为“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嘛。但是显然,福建人表示相当不服,他们认为此实为李先森酒喝多了调皮,实乃假借剡中天姥之名,真正写的是闽东太姥之景及传闻,人话就是:他们认为太白同志写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真正的主角是——太姥山。
早起登太姥,天公不作美,导致其颜值直线下降,惹得几乎每登山必逢好天气的皇帝同学连呼与她无缘——只要跟村妇有缘就够了嘛——好在,太姥之美,原本也不是靠这些外部包装来体现的,作为一座有气质有内涵的山,太姥的超凡脱俗可用四个字来形容:山海大观。
太姥山位于福建省东北部,距福鼎市区四十五公里,立于东海之滨,三面临海,一面背山,北望雁荡,西眺武夷,相传尧时老母种兰于山中,逢道士而羽化仙去,故名“太母”,后又改称“太姥”。
太姥岩石为粗粒花岗岩,乃地质史中生代白垩纪产物,距今近亿年,在地壳运动中,此处渐渐形成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峭壁、山峰与山洞,又经千百万年的风雨剥蚀和流水冲刷,终成今天所见的突兀奇峰和嶙峋怪石。前人赞:“太姥无俗石,个个似神工,随人意所识,万象在胸中。”诚不我欺也。
登太姥山,大部分时间都在感叹这些造型奇特气质迥异的石头阵,它们或圆融,或峥嵘,或做暖心之造型,或如逍遥之番外人,我们上上下下,辗转其间,一见朗朗乾坤,一入陡峭狭窄之细缝,陡一回首,方才惊觉居然已身处山巅,顾身远眺,乃苍茫大海,海上仙山,茫茫兮飘渺,身下之云梯,陡峭惊心,个中种种妙处,实非未身临其境者所不能体会矣。
天下名山僧占多,太姥山亦如是。国兴寺、白云寺、五百罗汉堂等乃山之眼,于山之深处,独坐寺一端,看风云起处,怪石静默,望海天尽头,渔舟点点,佛音渐消时,心香盛开。
太姥之行,不仅仅是登山之旅。
另:前不久,皇帝曾单独游过一次太姥山。此次再登太姥山,因为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径,所以看到的是另一番风景。据说,登游太姥山有内环线外环线二环三环一共好多条线路呢。
所以说,太姥山不是来上一次两次便能尽兴的。
———————————诗意泛滥的分割线————————————
国兴寺跟奇石、摩尼宫并称太姥山三绝,奈何始建于唐朝的国兴寺早在宋朝时就已被大火烧毁,现在所见乃1992年修建,庙宇地下仍然保留大量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