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在死去的坝美围屋

(2014-12-12 10:22:00)
标签:

旅游

周游世界

古建筑保护

客家围屋

建筑美学

分类: 中国
http://y2.ifengimg.com/cmpp/2014/11/25/01/05ed6ea1-31b5-4a46-8338-c7f2e23b93c9.jpg

2014-10-24 广东梅州五华

 

 

车去五华水寨镇,停在尘土飞扬的路边。道路两边一溜多层建筑,是最常见的富裕乡镇款式。在岔离主路的路口,立着一块牌子,上书“坝美村”。此坝美不是云南那个世外桃源村,让我们满心好奇必欲一去而后快的是因为她拥有一幢名为王监公祠的庞大古围龙屋。

去往村庄的路是土路,两侧皆田野,植物上显见得都蒙了一层灰。路遇一农妇,打听围龙屋之所在,妇满脸茫然。迎头那车主动停下,听明我们所需,骄傲地说,哦,我们的祖屋啊!

然后明白指清方向。

王监公祠是周家七世开基祖屋,始建于明朝初年(1368年),距今640多年,六横六围结构,现存房间有386间,占地面积达3.5万平方米,其规模相当于早先发现的梅县最大的客家围龙屋丙村仁厚温公祠的3倍。它直径长126米,深(含门口半月形池塘)278米——提到围龙屋,诸位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四菜一汤”那种头顶完美圆圈的,所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王监公祠与四菜一汤虽同为围龙屋,却是有着明显的区别,那就是:王监公祠建筑部分只构成半圆,它们与屋前的池塘一起才形成完美的圈圈。

想来,这才是最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和人生哲学的:建筑属土,为固态,池塘属水,是流动的,前者为阳,后者为阴,阴阳相契,天地合一,人居其中,天地人三者合体,共对风云,同笑岁月,啧啧,完美!

再延伸一下,无论是围龙屋,还是四合院,均讲究一个“围合”,实乃东方哲学奉为圭臬的“转世”哲学之直观展示啊。可惜,对大多数的现代人来说,要想如此诗意地居住几乎已是不可能事件,反过来说,我们都是没有“未来”的。

王监公祠是广东省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围龙屋,包括上七下九、上中下三栋大厅。我们在围龙屋外寻找有利拍照地形,逡巡一番后,爬上附近一户人家屋顶——主人不在家,不闭户,可见当地民风之淳朴——俯瞰,原本“六横六围”的结构只剩下了“五横五围”,最外围损毁严重。

下楼,入公祠,古屋的框架仍在,大气而严谨,奈何年久失修,颓象横生,除了仍然住在里面的四、五户人家,很多房子变成了猪圈,而倒塌处干脆化身菜园子。

传统之美,竟落败至此。

出围龙屋,返车,走了另外一条路,不料却是需要实实在在打田野里穿过去的。我们奔着坝美村的粤东最大围屋而来,却意外收获了一片生机勃勃的田园。正在挖红薯的大叔说,如果我在家就一定请你们喝茶。是发自内心的质朴与热情。

旅行,因为意外而美。

————————————————忧伤的分割线——————————————

从高处俯瞰王监公祠

 
在中国人的哲学里,水乃财,所以,屋前水塘想来是有聚财之意(实际应该还有救火的用处),看这告示牌,大约已经成了垃圾场。
 
参照下在客家博物馆拍摄到的围龙屋模型,王监公祠即为此造型。
 
古屋的框架仍在,大气而严谨。
 
 
奈何年久失修,颓象横生,很多房子变成了猪圈,而倒塌处干脆化身菜园子。
 
现存房间有386间,仍然住在里面的四、五户人家。
 
 
 
 
 
 
这是上图阿姨家的厨房。
 
传统之美,竟落败至此。我们表示很无奈。
 
 
太忧桑了,必须来组high点高的图缓解下情绪。
 
 
 
 
一张图告诉你:单反毁一生摄影穷三代!
农,忙。
 
 
我们奔着坝美村的粤东最大围屋而来,却意外收获了一片生机勃勃的田园。
http://y1.ifengimg.com/cmpp/2014/11/25/01/f945fca8-a5f7-4636-92e4-0557b968629a.jpg
 
 
正在挖红薯的大叔说,如果我在家就一定请你们喝茶。是发自内心的质朴与热情。旅行,因为意外而美。
 
 
他们很忙。
 
他们也很忙。
 
村妇也很忙,哈哈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