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食旅游周游世界江门文化 |
分类: 中国 |
2014-10-17——19 广东江门
此行江门,在了解侨乡光荣与苦难的历史、见识川岛美景的同时,吃到了很多先前没有吃过的生猛海鲜,可见,生活在路上真真是极对的。
不行走,无边风景变不成人生的背景,再多的美食也只能感动别人的舌尖。
行千里路,破万卷书,古人诚不我欺也。
新会美食“水照影炖山螃蟹汤”:水照影是新会特有植物,民间说它有清热毒、护肝、利湿等功效,味道与五指毛桃相似,但它散发着独特的椰子香味。山螃蟹乃生长在山里清泉中的螃蟹,个小身价却不菲,每只十几元,一煲汤600多。
芝士培根野菌,窃以为店家应该直接改名叫做:草船借箭!
冰镇凉瓜皮:
杜阮凉瓜是江门蓬江区杜阮镇的特产,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当地人称之为“大顶瓜”、“勒瓜”或“柿饼蒂”,与一般长瘦形的凉瓜不同,杜阮凉瓜短身肥壮,尾尖肉厚,皮色翠绿,纹路深粗。据说,村民曾尝试将杜阮凉瓜移种到别处,但两三年后品种往往会退化。在去年6月份的首届中国(江门)杜阮凉瓜文化节上,曾拍出“凉瓜王”:一根凉瓜2.68万元!
鱼丸凉瓜汤
龙仔蒸中罗氏虾
干煎咸海鲈,花名“一夜情”,咸香,适合下饭,配粥是上上之选。
龙泉烧鹅王:广东人很爱,几乎哪里都有这道菜,味道大同小异吧。
家乡咸茶果
村妇家乡管虾叫做ho(去声)蟹叫做ha(去声),所以,这俩货放一块连着念就会产生练功大侠的感觉http://y1.ifengimg.com/cmpp/2014/03/05/12/f6e03b58-e443-4a93-98cd-1cc0e30ee05a.gif
山坑螺炖土鸡汤:老饕说,大补哇!
煎酿荷塘三宝,原以为是莲藕莲子之类的,结果却是鱼丸等,味道倒是不错。
咸鲈鱼蒸肉饼
腊味蒸乐昌芋头:乐昌香芋,因形似炮弹又叫炮弹芋头,个大肉嫩,内有槟榔花纹,煮熟时松软如棉,香气四溢。
土鸡蒸长尾螺:鸡肉的香味与长尾螺的鲜味完美融合!
剩余的汤汁都被俺们拿来拌外海面了。
姜葱捞外海面:外海面拥有百年以上的历史,是江门的经典面食小吃,因产于外海而得名。旧时人们使用“竹升”弹压面团以增加面的筋度使面条更富弹性,所以又称“外海竹升面”。
http://y0.ifengimg.com/cmpp/2014/11/21/12/af2af19e-3507-4613-a431-6448f8b42397.jpg
开平钵仔糕:钵仔糕为广东小吃之一,首创于台山县,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制作材料简单,只需粘米粉和白糖,之所以被称作砵仔糕,是因为用小巧的瓦砵仔盛载。
狗爪螺,也叫佛手螺,形同其名,造型奇葩,味极鲜甜,量不多。
天下第一饭:用生长在海边礁石缝隙、与共生蟹一起成长、外貌极丑的石夹螺肉炒焗而成的海鲜煲仔饭。因为野生石夹螺产量低且取肉麻烦,所以,欲享口舌之福,需提前一日预定。
此鱼名叫蚬鱼,台湾人称之为“豆仔鱼”,貌似乌鱼幼儿版,主要生长在半咸半淡的海河口,肉质鲜嫩而滑。
秋风起蟹脚痒的季节,怎能少了这最霸气的物事?
海菠萝,有说可以吃的,又说味道极差的。没尝试,胆大者可挑战下。
蚝仔煎蛋
江湖人管它叫“微鲍鱼”,但是川岛人很实在地称呼它为:石卜,因为外形像清朝武将的顶戴花翎,所以还有个外号叫“将军帽”。
这是一种吸附在礁石上的野生贝壳,随意清蒸一下,味胜真鲍鱼。
虾仁浸“揽钱”,“揽钱”乃红树林的果子。
蒸王仓鱼
老板菜单上写的名字是“灼水等螺”,大约是当地人的语言习惯,但似乎说成“等水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因为此螺只在涨潮时才会从岸礁岩石下冒出来透气。上菜时,老板随碟上来一盘回形针,一试方知去,此确实是勾螺肉的利器。螺肉头脆爽肉身粉,一定要慢慢地将肉悉数勾出,尾部微苦中带甜,味更佳。
腊味杨桃豆,名随其形,豆同杨桃。脆,好吃。
尖椒山菜炒蚝螺肉
这就是山菜,有一种很独特的香味。
沙白青菜虾海鲜面
花生烧石角蚬
蚬仔烧南瓜:这个组合很奇葩啊,嗯,南瓜好吃!
腐乳炒九仔豆,这种豆子也是第一次吃到,如果去上川岛,建议一试。
前一篇:【往事堪回首】四川三十(终结篇)
后一篇:【往事堪回首】我的快乐深圳百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