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登高,南山人流亦如潮

标签:
育儿旅游周游世界重阳节登山 |
http://y1.ifengimg.com/cmpp/2014/10/03/02/272658c0-6525-4c10-9270-bda5392c3bdd.jpg
2014-10-2 深圳
一年十二个月有六个奇数六个偶数,奇奇相逢和偶偶相逢都成了节日,而重要的传统节日几乎都集中在奇数上:正月正是我们传统的大年初一、三月三是沐浴节、五月五是端午、七月七是乞巧节、九月九是重阳节(十作为从头开始,已经是数字的结束,所以后面的也就不被人们所重视),在中国古人朴素的哲学里,奇数是不吉利的,奇月奇日作为奇数的平方当然必须得谨慎对待,按照老祖宗们“逢凶化吉”的思维模式,这种日子是必须要大肆热闹一番才能压住邪气的,比如,“年”其实是一种凶恶的怪兽,过“年”之所以要敲锣打鼓放鞭炮都是为了把这种怪兽吓走赶跑。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九又是数字之中最大的,“九为老阳,阳极必变”,所以这一天也就被认为大凶日。
重阳节最重要的仪式活动是登高,至于赏菊、饮酒、吃蟹神马的都属于后来附加上去而最初其实是去打酱油的。至于为什么是登高,说起来也真是惨淡:为了保命。
南朝梁人吴均之在他的《续齐谐记》详细地八卦了这个说法的由来: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的家乡突发瘟疫,父母双亡,为了打败病魔他决定去东南山(为毛不是终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还给了他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学艺颇勤,精进很快,在他神技练成之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了。”同时还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桓景回家后,于九月九那天,他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以使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让每人喝了一口以避免染上瘟疫,如此再让大家离家登山以避祸,而他自己当然是留下来和瘟魔搏斗并最终凯旋。
所以,在这个本意为辟邪的日子里,说上一句“节日快乐”委实显得违和,不如来一句“身体健康”“全家平安”之类来得比较恰当。
万峰苍翠色,已值岭南秋。登高今夕事,重阳是天久。国庆假期没有出门给祖国母亲添堵,重阳节就想着去家附近的南山爬个山神马的凑个热闹,不料,亦是人山人海满山坡。也是醉了。
————————————————国庆不出门的分割线——————————————